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大话道德经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对“玄德”的感悟
原文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物体呈现出万事万物的形态,自然环境使万事万物得以成长。所以天下万物没有不以道为尊,以德为贵的。道虽然被尊贵,德虽然
2024-10-26
《道德经》中对“出生入死”的感悟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焉。译文:人都有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自然过程。其中属于长寿的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有十分之三;人们过度追求
2024-10-26
道德经中“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小故事
上篇我们讲到“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其中的含义与感悟。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与其相关的小故事。故事一 原始社会末期,两个或多个血缘相近的氏族组成部落,拥有各自的地域范围,各自为政,但为了共同的利益,各个部落之间会结成部落联盟,并推举出联盟首领。在当时,各部落间实行的是天下
2024-10-26
道德经中对“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感悟
原文: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译文: 圣人经常是没有想自己的心,他的心想的都是百姓的、天下的、世界大同的。就是没有想自己的私心,
2024-10-26
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例子
上篇我们讲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中的含义与感悟。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与其相关的小故事。故事一孔子曾周游列国推行其“仁政”的治国理念。这一次,孔子游历到了鲁国。孔子的弟子颜渊,请教太师金说:我老师这次的游历,您认为会怎么样呢?太师金说:可惜了,你的老师会陷于困境啊。颜渊问:为什么呢?太师金说:刍狗
2024-10-26
道德经中如何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
原文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译文 做学习知识的事,每天他的知识是越学越多,不断增加。做修道的人,每天他都在减少自己的欲望,越减越多,减少到无欲无求,因为无欲无求,所以无为
2024-10-26
道德经学习感悟-第四十七章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译文:不出户门,就能够懂得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了解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就求“道”而言,走得越远,其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用往外看就能讲得出自然的法则,不用做许多事
2024-10-26
道德经中“罪莫大于可欲”的小故事(其二)
人心最难在知足。有一首《解人颐》的诗,对人性中的贪欲作了入骨三分的刻画,诗中说,“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最后发出了“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的感叹。
2024-10-25
道德经中“罪莫大于可欲”的小故事
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译文当治理天下合乎“道”,就会天下太平,没有战争,就会把马还给农夫到田间耕地;而当治理天下不合乎“道”,天下就会发生战乱,连怀孕的母马也会被拉上战场,只得在荒郊野外生下小马驹。人世间的祸患
2024-10-25
道德经中“清静为天下正”的感悟
原文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译文伟大的成就已经很完美了,但总会让人感觉有点欠缺。而正是有所欠缺,才会赋予新的生命,它的作用是没有任何害处的。极其盈满的东西,似乎还有空隙可以再充盈它,正是这
2024-10-25
道德经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小故事(其二)
故事四 清代褚人获著《坚瓠集》,记述了一个“王婆酿酒”的寓言。有一名老妇人叫王婆,她以酿酒卖酒为业,有一个道士常去她店中喝酒,道士没钱,王婆也未索要,道士过意不去,便说:“我喝了你这么多酒,这样吧,我挖口井赠与你。”神奇的是,这口井涌动的并非清泉,而是取之不尽的美酒。王婆凭
2024-10-25
道德经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小故事
原文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第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译文 你知道有时候咱们总爱追求那个“第一”的名头,可是啊,跟自己的身体比起来,哪个更亲呢?就像那些金银财宝,和咱们的身体比起来,哪个更宝贵呢?有时候啊,得到得越
2024-10-25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感悟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存在于最坚硬的东西里,虚无的空间可以存在于看似没有间隙的坚固物体之中。我从中懂得了“无为”的益处。这种无言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感悟 &nbs
2024-10-25
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感悟
原文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译文“道”产生于原始、混沌的宇宙整体,原始混沌的宇宙整体又派生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容产生中和的第三种气,中和之气又演
2024-10-25
道德经中大器晚成的历史典故(其三)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怀才不遇,年轻的时候无法施展才干,但是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下去,最后大器晚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中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典故七 中国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出生贫寒,十四岁就开始拜师学艺,学习木工和篆刻,他非常喜欢绘
2024-10-25
道德经中大器晚成的历史典故(其二)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放弃追求梦想。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典故四 慕容垂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此人骁勇善战,勇猛过人,13岁时就跟随父亲上了战场。前燕时期她也是屡立战功,曾击败东晋
2024-10-25
道德经中大器晚成的历史典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他们的人生轨迹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岁月的沉淀中逐渐展现出其非凡的才华和成就。这些大器晚成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在逆境中坚持,不放弃追求梦想。典故一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东海边之人。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
2024-10-25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感悟
原文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译文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
2024-10-25
《道德经》第四十章:对道的感悟
原文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译文道的活动表现在返回上(返回到道的本源),道的效用表现在柔弱上。天下万物源自于有形的事物,有形的事物又源自于无形的事物。感悟 道的运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上一
2024-10-25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有感
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
2024-10-24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大话道德经热门文章
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说明了什么道理。
2
王德峰教授讲解《道德经》之道家的成功境界(四)
3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礼”是大乱的罪魁祸首(下)
4
曾仕强教授解读《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5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下)
6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不理想”才能持续上进(上)
7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人生的关键:顺势而为(下)
8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感悟心得
9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二十九章:走极端就是走绝路
10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大盗“掏空天下”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