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本章对第二章中的“有无相生”论点进行了具体说明。老子以车毂、陶器、房屋来举例,提出了世间万物无不存在“有”和“无”的对立和统一。实物有了空虚处,这个实物才能起到作用,否则这个实物就不成其本体了。老子所说的“无”,用现代哲学概念来说,并不是指“不存在”,而是指一种“虚无的存在”。有是框架,无才是使用的位置,有和无是相对的,相生相扶的,万物没有什么是满满的,都要有空间,植物有空间才能生长,动物有空间才能有灵性,物品要有空间才能被使用,人要有空间才能有进步有发展,只“有”没“无”,不可用,只“无”没“有”,不存在!有和无是对立的,相辅相成的存在的,正如矛盾体都是互相演化,互相升华,此进则彼进,此退则彼退。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孙刘联盟,没有周瑜统帅破操,没有诸葛三气周瑜,那就不能成就神一般的诸葛,不能完成精彩绝伦的三国故事!下面就用几个小故事来简单的具象话一些吧!
故事一:
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站在一旁的伐木者却没有任何要砍掉它的意思。庄了问他原因,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感慨道:“这棵树正因为‘没什么用’,才得以有如此长势啊。”接着,庄子出了山,来到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尽享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在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我处于成材(有用)与不成材(无用)之间。不过这只是看起来像是合适的位置,实则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天道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力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炎帝、黄帝所遵循的处世原则。但如果从人世间的角度来看,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消亡,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了就会被抛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本领不够就会受人欺辱。所以处身人世间,人怎么可能知道自己一定就会怎么样呢?所要记住的就是遵循天道罢了。”
故事二:
莫言,本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在致辞中,他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文学有时候倡导无用,而无用就是它最大的用处,因为一个人一生需要干很多事情,他难道不需要精神上的愉悦和休息吗?不同的声音和无用的声音,其实是文学最重要的元素。之所以说文学无用,是因为它润物无声。事实上,文学看起来是无用的,但又是滋育灵魂的,如果一个中国人没有读过唐诗宋词,他即便是穿着中国人的衣服,长着一副中国人的面孔,他的心灵也有很大的缺损,他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周国平曾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有闲情的人,都擅长做一些无用之事,把生活过得有趣。“有用”,“无用”都在日常生活中。“有用”的我们可以用,有用可以满足我们的实际的物质生活;“无用”的我们也该好好利用,无用可以丰富我们雅致的精神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4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道德经》第十章相关典故。
下一篇: 《道德经》中对于名利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