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感悟

荆十三 2024-10-25 12:22:40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cf96e1e83a0ac867c76a2b4465cd42ed.jpg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存在于最坚硬的东西里,虚无的空间可以存在于看似没有间隙的坚固物体之中。我从中懂得了“无为”的益处。这种无言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感悟

         这一章又一阐述老子对政治主张、处事修心采用清静无为的自然规律法。这种效法有些颇具合理性,但也有一些较为生硬,亦或是我还未理解透彻。从“无有入无间”推理出“无为之益。”这两者似逻辑关系似乎不存在。“无有入无间”在我们知道,有是没有形状,没有质量,间是缝隙,无间是密到没有空隙。据说得道高人可以有穿墙术。无有才可以穿越铜墙铁壁,就是说至柔或者没有质量的东西才可以穿越严密无缝的铁壁,原来无为才是最好的状态。古代讲究韬光养晦,其深意是什么?就是以柔克刚的完美演绎。韬光,指的是将才华光芒隐藏起来,晦,不要让人知晓你具备才能德行,这告诉我们才能不要轻易外显。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思想是基于对国内外局势的清醒判断,充分提现了伟人的战略眼光。给我国留下可贵的国际发展空间和时间。  老子的“无为”不是真正的无所作为,而是隐藏很深的有所为。老子的“无心”指的不是没有心机,心机是什么?潜意识当中生命自在的心的机关,是合于道的机关。“心”指的是天心,即道心,世间称之为良心。致虚极,守静笃,自然与道心结合。

985cc49dc9a8a573799b181cb9f365e4.jpeg

         贵柔贵无贵无为,这是道德经的基本观点之一。“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强梁者不得其死”“柔弱胜刚强”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强和弱,无和有。无有形象的东西,能够进入有形有象刚强的事物身体之内,正因为这样,我才知道无为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我们比如说一座大山,我们实实在在肉体不能够穿越大山,但是我们看不到的空气,看不到的阳光雨露却可以渗透进入大山。这就是老子要传播给我们的观点,让我们世人了悟真理实相。我们当今世人很多人不了解人间的真相,做了很多错误的,蛮干的,有为的事情。老子让我们参悟大道真理大道实相,让我们从有为回归到无为。回归的道的根本,这是多么智慧啊,这些智慧又是多么奥妙啊,玄之又玄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5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