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道家
张至顺
丹道修炼中关于杂念的产生与克服
丹道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丹道。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丹道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丹道做好。简单的来说杂念是指在当前心意状态下自然的、合适的意念、意境之外的杂乱的心思和念头,它对
2024-06-05
丹道证悟:玄关与修真
读过一些丹书的人都知道玄关一窍,诗曰:一窍玄关要头路,非心非肾最幽深,膀胱谷道空劳力,脾肾泥丸实可羞,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内细搜求,原来只是灵明处,养就还丹跨鹤游。此诗的意思是说,玄关一窍是修仙的正道正门,若入得此门便进入了通向成功的捷直大道,但这玄关妙道不是平常人能轻易进入,又云"坎水盈满而
2024-06-05
“神识出窍”浅谈
《气功》杂志1998年第2期载有倪振飞先生“元神及其冲举方式”一文,认为“神识出窍”就是“升仙成佛”,此见地大错,有必要纠正之。倪先生所实证的是“神识出窍”之事,此事只是修道途中的过程而已,与真正修得道果尚有十万八千里之遥,更不可能“升仙成佛”。若以此为尊,实为坐井观天。 “神识出窍”也不是什么“佛道千古
2024-06-05
丹道证悟:修炼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入静的程度深浅!
入静是修炼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家指去除杂念,进入清静状态进行修炼;也指通过气功锻炼,排除杂念,进入高度寂静的境界。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个词在形容这种入静状态:坐忘《庄子·大宗师》一篇中这样讲:“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大意是:忘了自己的身体,没有了眼和耳等的感知,也忘却了一切有形
2024-06-05
修心最重要的清净
一个人的心灵若是清静无染,即使身处困苦的境界,也不会有众多的烦忧;一个人的心灵若是不安烦乱,即使天天身在深山老林,也是如同身处闹市,不得安宁。真正的清静,不在它方,也并不遥远,就是一颗干干净净的心。“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意思是本我原本是
2024-05-30
《清静经》之浊与静
清静经,全称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老君就是我们说的老子,也是道教的祖师爷。这篇文章基于《道德经》的基础之上,用里面的思维方式,给我们讲解了人处于混乱状态下,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头脑清醒。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
2024-05-30
《黄帝内经·素问》理解之人的寿命定义为百岁
黄帝内经: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处
2024-05-30
《素问·上古天真论》御神、持满
读《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其中歧伯对今人的描述,与现时之人基本一致。顿时以为人类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上古时代的人,懂得养生之道,能够取法天地阴阳之道,调和术数之理。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妄事操劳,所以能够形神俱旺,终老天年,长命百岁。现在的人则完全不是这样,把酒当水喝,以狂妄为正常,
2024-05-29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道德经》第六章写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在这段经文中有两个文字不太好理解,一个是谷神,另一个是玄牝。高亨引河上公注:“谷,养也。” 那么,“谷神”就可以理解为生养天地万物的神灵。它实际上指的就是道,或者它是道的另一个称谓。所以我们就不能将“谷神”理解为具有
2024-05-29
《道德经》第25章 怎么理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东方哲学瑰宝的经典,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做人处事的道理。其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一句话,更是包含了大道至简、万物皆有起源的哲学思想。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句话进行全方位解读。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2024-05-29
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讲什么?
《道德经》四十二章,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语。古往今来,对此解读者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最直观的字面解释是——万物背负着阴而怀抱着阳,以(阴阳之)气的冲荡涌摇而达成和谐。何以是“负阴而抱阳”,不是反过来说呢?又何以是“冲气以为和”,不是别的呢?别忘了,老子官任周廷“守藏室史”,最有条件饱览
2024-05-29
为何说“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通行本原文: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译文:大国居于江河下游,汇聚百川,处于雌柔的位置。天下雌雄
2024-05-29
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讲什么哲理?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意思是,故而圣人无为而治,所以不会失败;不强力执行,所以不会失天下。天下万物,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
2024-05-29
历史文化源流|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简译:事物安静时容易把持,事情尚未发生时容易图
2024-05-29
《道德经》,“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善于立法的人自己就会被禁锢在法律的规范之内无法自拔,善于聚拢徒众的人自
2024-05-29
《道德经》: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理想状态,意指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行为和思想与自然和社会的节奏相一致,人的生活和行为都符合自然的规律和社会的准则。这种状态需要人们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达到。老子在《德道经》中说:“言德言道,只有有德之人,才能闻道悟道。”这句话的意
2024-05-29
故失道而后德怎么理解?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出自《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意思是,所以,丧失道才生德,失德才生仁,失仁才生义,失义才生礼。礼是忠信不足所致,是祸乱之首。老子讲:“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道而后德,此乃古人以慧为贵之智慧。当人
2024-05-29
清静,人间正道
道家有一本经典写得非常好,将近四百个字,叫做《清静经》,你们不管学佛修道的找来念念看。《清静经》可以同佛家的《心经》媲美,但是如果讲学术,对不起,那是仿照佛家《心经》来的。因为禅宗所主张的明心见性而得道,是根源于佛说一切众生的自性本体,原是光明清净的。只因受欲念情思等心的习气所染污,所以便堕落在生死
2024-05-29
怎样理解《道德经》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中的这句话:“天地不仁,惟万物为刍狗。”一般人会以为这是说天地不仁义,世界很残酷的意思,这其实是误解了老子的意思。《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24-05-29
道家养生有“六守”
道”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派别,其核心为崇尚自然,主张恬淡虚无、颐养天年。其中“和、气、仁”等道家思想与中医和养生关系密切,这里着重从六个方面来分析道家养生精髓。守和。这里的“和”重在阴阳调和,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是人体最佳状态。日常生活中,要靠坚持锻炼助阳气升发,注意早睡早起以“静”生阴;同
2024-05-28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道家热门文章
1
《道德经》,“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2
【炁體源流】|短摘匯宗|火 候
3
你的福报,藏着承负。
4
【炁體源流】|短摘匯宗|有爲無爲
5
胎息:一种极为特殊的吐纳方法
6
站桩、打坐适合共修
7
张至顺真人乾元观开示|五个火球|文字版
8
追忆张至顺真人|炁體源流|清静元君坤元真經
9
【炁體源流】|短摘匯宗|真 炁
10
我把多年来对人元大丹的体悟揭示出来,以为同道入门之便
站长推荐
道家大祝由
点击了解免费学习流程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