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简译:事物安静时容易把持,事情尚未发生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融,细微时容易消散。事情尚未发生时就要处理,治理天下要在国政未乱时就准备。合抱的大树,是从萌芽中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层层堆起的;千里的远行,起始于第一步。百姓们做事,常常半途而废。所以在事情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那样慎重,就不会遭受到失败了。是以圣人以无欲为欲,不珍贵那些稀罕的财货,学习那些大家不学习的,补救众人犯下的过错,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妄加干预。
承上章,这一章老子继续苦口婆心的教育大家做事的方法,道理浅显易用,重点大家要能记在心里,学而用之才好,不然这败事仍不可免,徒唤奈何啊。
这里,老子用了三个比喻:合抱的大树从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泥土堆积起来,漫长的路程从脚下开始出发。这些都揭示了同一个道理:远大的目标应从当下开始行动,唯有注重“足下”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才能最终走向“千里”。
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人。在《荀子·劝学篇》中,荀子提出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观点,并据此得出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结论。《中庸》有云:“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君子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脚下出发;攀登高山,一定要从山下启程。湖南岳麓书院如今尚存有“自卑亭”古迹,意在告诫前来求学的年轻学子,无论是求学问道还是修养身心,都须从基础做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南北朝刘昼亦在《刘子·崇学》中写道:“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千里之行是理想和志向,始于足下是决心和恒心。有了前者,方能高瞻远瞩,胸襟博大,找到正确方向;有了后者,方能坚韧不拔,耐心走好脚下的路,让梦想照进现实。《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书中梳理了一百三十多种生产技术和工具。为写作这本书,作者宋应星花费大量时间遍访打谷场、手工作坊、店铺、窑厂、工地,观察、对话各类农人、匠人、工人、手艺人,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问万件事、拜万人师。生活窘迫、困难重重、半生辛劳,这部科技著作得以完成并付诸出版,完全是作者以超乎寻常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付出作为支撑的。
第一句中的四易,这个易字是重点。大家可能都把视线放在了持,谋,泮,散上去了,这个已经是结果了,如果大家想实现对某件事的预期,应该把视线放在结果之前的未有,未乱上,世事艰难,掌握了这个方法,或许可以让大家轻松一些,这个易不是通常的容易的意思,就是有之前的无,当其无时,谋在为先,故其事易;当其未败时,先虑其患,故无败,这便是易了。这个远见卓识,需要大智慧,大智慧就在后文中,往下看。
合抱之木一句,多数人都知道,很多中学的墙上都有这一句,后面这句: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大家可能知道的就少了,行百里者半九十啊。很多人于黑暗中砥砺前行,往往就倒在了黎明前的那一刻,当然,更多的是就出门走了几步,然后缩回屋子里了,怕冷,怕黑,怕这怕那,离开了熟悉的窝,哪也不敢去了,这是人之常情,敢走万里路的,当然都是好汉,先给好汉鼓个掌,再交待一下好汉需要注意的事:慎终如始。行事之初,多数都凭的热血激情,无论多大的坎坷挫折,全然不当回事,至半途,凭的是经验学识去克服困难,至最后,基本上凭的就是信念了,那是很累的啊,热血激情是无法持久的,只有坚定的信念才是根本,如果这前后一路上都能保持一致,冷静而热血,再加上钢铁般的意志,岂有不拔之城乎?
圣人欲不欲,学不学,不贵难得之货,复众人之所过。不欲,不学者,众人所恶也,众人所恶者何?去甚,去奢,去泰(出自第二十九章),此皆携物之欲,学以害理,圣人皆去之,内外空明,道德加身了,以此功德辅万物,物皆自然而成,天地大和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教诲后人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用心地把眼前的事情尽善尽美的做好,坚持的做下去,从小到大,不断的逐渐积累,定会实现鸿鹄之志。最终建立丰功伟业。这就是古人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然而行事之时,常有盲人骑瞎马行径,故,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读书是一种修行,行万里路是一种历练。通过历练而开悟,读万卷书可使自己才识过人,行万里路,可使自己亲身感悟其中道理所在。在读书,行路的实践过程中学而又思不断修正,以致用最简捷,最正确,最快速的方法实现目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9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道德经》,“修之天下,其德乃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