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道家

你的福报,藏着承负。

荆十三 2024-04-29 16:06:34

《太上感应篇》里说:“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看见别人的过失,就如同看见自己的过失一样,要保护别人的自尊,维护别人的面子,不要张扬出去。这样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善人,连神仙都会护佑这样的好人。

南北朝时,有个叫范元琰的人,他精通经书,学问渊博,慈善待人。

微信图片_20240429163248.png

有一天范元琰出门,恰好看见有人正在偷他家的菜,他马上就退了回来。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怕那人看到我感到惭愧,伤了他的面子。”

范元琰屋旁有很多竹子,春冬长了笋子,有人就涉过他家旁边的水沟,过来偷他家的竹笋。范元琰

怜惜那些人下水凉,就 砍了树木,建了一座桥,让那些来挖笋的人从桥上过来更方便,就不用再受凉了。

村里人无不称赞他的仁厚。从此以后,村里再也没有偷窃的事情发生了。

朝迋敬佩他的道德学问,屡次召范元琰去做官,但他生性淡泊名利,始终不肯去。

看到古人的天心仁爱,想想自己,我们今后该怎么做?我想每个人心中都已有了正确的答案。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称赞别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被你称赞的人知道了你的赞叹,他会更加勉励自己,努力行善。

我们学习圣贤之道,决不是用来看别人的缺点和过失的,而是为了加强自己道德学问的修养。

古人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一个人静坐时,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过失,看看今天有没有说错话?有没有做错事?在心里有没有埋怨人?如果有,马上忓悔改正。和人一起闲谈时,切莫说人是非。

孔子有一次听到他的学生子贡在指责别人的过失,孔子把子贡喊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子贡啊,我们要时刻想想自己是不是做得很好了。”然后孔子又进一步以身作则,说:“以我来说吧,我改自身的毛病和缺失都自顾不暇,哪里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呢?”

孔子总是那么慈悲温和,像和风轻拂,像春雨滋润,他没有批评说:子贡啊,你自己满身都是缺点,还好意思去指责别人。而是引导子贡向内看,向自己看,要思维自己的过失。

我们不要去看别人的错的一面,而是要多真诚地赞叹别人的善的一面。

《论语》里孔子说:“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孔子说自己有三种爱好,其中一点爱好,就喜欢称赞别人的优点和善行。

也许有人要说:孔子的爱好怎么一点都不高雅?尽是些这么平凡轻松的小事!

这正是孔子被我们华夏人民几千年来尊为圣人的原因之一啊。

因为人们普遍的习惯和喜好,几个人一坐下来聊天,就喜欢批评别人的缺点和过错,并以此为乐。有多少人是对别人的优点大加赞扬,并且见贤思齐,心心向往的呢?有多少人看到别人的优秀,心里马上想起“彼既丈夫我亦尔”不甘落后,奋发直追的志气呢?

“乐道人之善”,是极大的修养,既勉励了那个被赞扬的人,也让听到的人努力效法,激发向上。也更加增厚了自己的品德修行。

微信图片_20240429163139.png

到处宣扬别人的恶行,这等于就是作恶。

有一次,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说,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也有讨厌的人吗?

孔子说,当然有。孔子一连举了四种君子讨厌的人,其中一种人,就是那种到处宣传别人坏行的人。

宣传别人的恶行,会让听者对社会风气灰心丧气,听得多了,会染污自己的心灵,对自己有时犯的错误,还会心安理得的安慰自己:“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坏,我做这些事又算得什么……”

所以古人常劝勉我们要“隐恶扬善”,这就是在修行自己的厚德。

《太上感应篇》有言: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真正智慧的人,深知因果不虚,都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还记得那个很有名的寓言故事么?

一位盲人总是在晚上提着灯夜行,旁人看了很好奇: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要点灯呢?

盲人说:“这盏灯是为别人点的,也是为我自己点的。照亮了别人,别人安全了,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到我了。”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生就是一个磁场,你只有修到那个厚度才能承载万物福泽。

曾国藩在他写的《家训》里就指出要:“ 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就是说赞扬一个人,要在大庭广众中当着众人面前表扬,而批评一个人,要在无人处私下里去规劝他的过失。

因为我们要时刻心怀仁厚,要爱惜每一个人的自尊面子,不能给人难堪,下不了台阶。

交友之道,贵在道义。我们忠心真诚相劝,如果朋友实在不愿听从,就要适可而止,不要再三急切,否则就会引起烦恼,到最后连朋友也做不成。孔子在这里不是要我们放弃朋友不管,而是孔子太了解每个人的天资禀赋不一样,这时候他的悟性还没有想到达到这个层次,我们却再三相劝,会造成朋友关系疏离,反而事与愿违。

花开生两面,佛魔一念间。

微信图片_20240429162401.png

人性的两端是善恶,轮回的两头是因果。你所有的悲喜坎坷,都不过是一场因果循环。

偈语中说:

“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将来果,现在作者是。”

你现在所经历的事,正是过去所造成的;你现在所做的事,正决定着你的将来。

你是你一切的因,你是你一切的果。

《菜根谭》讲: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

一念慈,一念善,念念厚德,必有福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8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