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道德经注解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四十二
道化章第四十二道生一,虛無生一氣一生二,一氣判陰陽二生三,陰陽成三才三生萬物。三才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背止其後視聽居前冲氣以爲和。禀於中和瑤華帝君注曰:一者純一不雜,不二之謂,所謂太極是也。然當無始之初,並無所謂一,自有道而一始生焉。有無極斯生太極也,自太極判而爲兩儀,一以生二矣。由兩儀以列三才,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四十一
同異章第四十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聞非耳聞一聞便悟中士聞道,若存若亡;無處著力兩可生疑下士聞道,大笑之。因何信不及只爲太分明不笑不足以爲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瑤華帝君注曰:道,不可道也,而亦有其可道。不可名也,而亦有其可名。雖可道之可名之,而聞之者卒鮮,卽或聞之,彼且將道其所道,名其所名矣。夫惟上士一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四十
去用章第四十反者道之動,神一出便收來弱者道之用。致柔氣凝孚佑帝君注曰:反卽物極必反之反,亦卽反而歸者之反。誠者,物之終始,無其始安見有終?而無其終曷以反始?况無名天地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反則無名,而道無爲,不終無爲也。故見爲反而動已伏於其間,此反所以爲動之用。且道無爲則杳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三十九
法本章第三十九昔之得一者。 (得一萬事畢)天得一以清。 (晃朗太玄)地得一以寧。 (河海靜默)神得一以靈。 (混然成真)谷得一以盈。 (綽然有餘)萬物得一以生。 (自然發育)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泰然安國)孚佑帝君注曰。道不可名。一則道之名也。而亦即道之體。是一者。天地之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三十八
論德章第三十八上德不德。 (德大無上。不曰有道)是以有德。 (和氣流行。德合天地)下德不失德。 (有所窒礙)是以無德。 (與道相違)孚佑帝君注曰。上德。即無為之德也。無為之德。雖有以化化生生。而究未有心於化之生之。是不自以為德矣。惟不自以為德。而化生於其德者。無弗歸之。是不德而有德矣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三十七
為政章第三十七道常無為。 (無為為道妙) 而無不為。 (有作是根基)孚佑帝君曰。無為者。道也。然終於無為。則宇內亦安知有道。故無為者其體。而有為者其用。究竟為之而仍無所為。故謂之常無為也。即謂之無不為也可。侯王若能守之。 (心主於道) 萬物將自化。 (萬化自然) 化而欲作。 (一念欲起)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三十六
微明章第三十六將欲噏之。必固張之。 (一閤一闢)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一動一靜)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若存若忘)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舍用得宜) 是謂微明。 (幾微先兆)孚佑帝君注曰。歙噏。合也。張。開也。將欲噏則先張之。必張而始能歙也。以此推焉。將欲弱其兵。必先驕其心。如晉文退舍以驕子玉是也。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三十五
仁德章第三十五執大象。天下往。 (允執常靜天地悉歸)孚佑帝君注曰。象。道也。大象即大道也。道本無象。而象以名之。是為無象之象。故曰大象。執之者。奉持不失。言奉道以往。行之天下可也。往而不害。 (道無鬼神獨往獨來) 安平泰。 (心安性平性平神泰)又曰。夫往者利害之交也。只求利往而有妨於物。非往之善者也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三十四
任成章第三十四大道氾兮。 (充滿八極) 其可左右。 (取之逢源)孚佑帝君注曰。氾水中之高地也。道立於高。又極於清。眾濁環繞。有似於江之氾。故以是況之。惟道居高而下視。則以一本散為萬物。而左宜右有。無非道所充滿也。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大道無生不免於生) 功成不名有。 (實無所得皡)又曰。道可左右如是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三十三
辨德章第三十三知人者智。 (外觀其物物無其物) 自知者明。 (內觀其心心無其物) 勝人者有力。 (勇敢於道而化自成) 自勝者強。 (真積力久)孚佑帝君注曰。智者分別之謂。不知人則是非邪正。將何以辨。是亦巳之累德。則知人尚矣。然人苦不自知。不自知而徒知人。尤累德也。故知人者第謂之智。而自知斯謂之明也。猶之恃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三十二
聖德章第三十二道常無名。 (應化無方) 樸雖小。 (至微) 天下不敢臣。 (道為萬化之君) 侯王若能守。 (抱一) 萬物將自賓。 (賓服從德)孚佑帝君注曰。首篇云可道非常道。可名非常名。以道不可以道名也。故此章直曰道常無名。然終於無名。則天下又安知有道乎。是有樸在。不可名而猶可名者也。夫所謂樸者何。性也。性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三十一
偃武章第三十一夫佳兵不祥之器。 (以心勝物終莫能勝) 物或惡之。 (為物所誘) 故有道者不處。 (不離生死而離生死)孚佑帝君注曰。戰。危事也。勇。逸德也。兵。凶器也。雖有佳兵。實為不祥。故曰不祥之器。且窮兵必妨農業。多傷性命。類干天地和氣。凡物無不惡之。是以有道者。斷不以是為得計。而安以處之也。是以君子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三十
儉武章第三十以道佐人主者。 (道與心合) 不以兵強天下。 (善勝在於不爭) 其事好還。 (歸根復命)玉華帝君註曰。治世有道。本道發為文德。武功非所尚也。且兵為凶器。淫佚之事。上帝惡之。苟或侈志於兵。自使天下肝腦塗地。則出乎爾者必反乎爾。若齊之湣王。楚之靈王。秦之始皇。梁之武帝。皆獲殺身之禍。故曰其事好還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二十九
無為章第二十九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欲行此道) 吾見其不得已。 (道本無為)玉華帝君注曰。帝世之有天下。揖讓得之。非取之也。四方風動。黎民變之。非上為之也。若將欲以力取天下。而從而作為於其間。是為失道。已。矣通。不得已。言二者皆弗得於道矣。天下神器。 (心之所居) 不可為也。 (為有妄心即驚其神) 為者敗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二十八
反樸章第二十八知其雄。 (凝其神) 守其雌。 (入炁穴) 為天下谿。 (萬脉歸元) 為天下谿。 (深妙) 常德不離。 (造次於是顛沛於是) 復歸於嬰兒。 (能受無用) 知其白。 (養性) 守其黑。 (保命) 為天下式。 (是法是則) 為天下式。 (節候) 常德不忒。 (分毫不爽) 復歸於無極。 (完此太虛) 知其榮。 (心廣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二十七
巧用章第二十七善行無轍迹。 (以心知心) 善言無瑕謫。 (以性覺性) 善計不用籌策。 (以神合神)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 (合神於無)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合無於道)玉華帝君注曰。車馬輪轅。周行必留轍迹。此物勢之必然者也。而本 道以行。則不少留夫軌迹。善行也繁稱博引。矢口易招愆尤。此興戎之所致戒也。而準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二十六
重德章第二十六重為輕根。 (心為萬物之宗) 靜為躁君。 (道為一身之體)玉華帝君注曰。天下輕重之數。靜躁之分。夫人而知之也。而輕必借麗於重。必待鎮於靜。則未之有知。故直揭之曰重為輕根。言有重者鎮壓中央。而以駕輕車。便無顛覆之患。非輕之根而何。靜為躁君。言能主靜。寂然不動。而以應萬事。始見感通之神。非躁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二十五
象元章第二十五有物混成。 (混沌開先) 先天地生。 (萬化生乎身)玉華帝君注曰。此物字。指道而言。混。渾也。先天地生。言先天地而有。而天地即生於其中也。是即道生天地之謂。寂兮寥兮。 (湛然常寂) 獨立而不改。 (超然常存) 周行而不殆。 (運化無窮) 可以為天下母。 (養育羣生)又曰。凡物有聲道無聲也。常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二十四
苦恩章第二十四跂者不立。 (躁進無功) 跨者不行。 (欲速不達) 自見者不明。 (不能明德) 自是者不彰。 (不能謙下) 自伐者無功。 (不能克已) 自矜者不長。 (不能含容)玉華帝君注曰。跂。翹足也。跨。如跨馬之跨。兩腿崩開之謂。言足利於立。腿利於行。此其常也。腿足之能事也。苟或矜其足力而加之以跂。雖立危矣
2024-11-17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二十三
虛無章第二十三希言自然。 (妙音希聲)玉華帝君注曰。希言。即簡言之謂。道重雌默。以簡為貴。世人弗知此道。而煩稱博引。不適於中。多致牽強。非自然也。惟聖人希言。適合自然。雖淡而愈旨也。故飄風不終朝。 (任則不久) 驟雨不終日。 (躁則徒為) 孰為此者。 (是誰主宰) 天地。 (兩間而已) 天地尚不能久。 (乾
2024-11-17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道德经注解热门文章
1
白玉蟾点注《道德宝章》二十一
2
李西月《道德经注释》五十二
3
陈致虚《道德经转语》四十八
4
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八十、八十一
5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经》七
6
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十五
7
张其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8
李荣《道德真经注》二十三
9
李西月《道德经注释》四十一
10
白玉蟾点注《道德宝章》十二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