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不惊”见功夫

荆十三 2024-11-13 15:36:08

第十三章:“宠辱不惊”见功夫

【经典故事】

        我们都熟悉一个成语,叫“宠辱不惊”,说的是面对着宠爱不会欣喜若狂,面对着侮辱不会惊慌失措。这当然是人生中非常有功力的一种风度。可是,老子在此说了“宠辱若惊”。看看现实,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人遇到好事会惊喜,若是遇到坏事儿,又会被惊吓。总之,好事坏事都会把他的动态改变。

        当然,“宠辱若惊”也可能是修行的人面对宠辱的一种修行状态:修行的人不追求宠,也会重视辱,十分重视宠辱,将其作为自己的一种修行。还记得刘备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刘备被惊得把筷子掉在地上的事吗?

1731484637118119.jpg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现在我先把经文诵读一遍】

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3、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在这一章为我们讲解了宠辱与自身、以及如何消除对自身大患的道理。

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吓一样,如同大患降临自身一般。北宋文学家、宰相,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的解释十分经典:“古之达人,惊宠如惊辱,知宠之为辱先也;贵身如贵大患,知身之为患本也,是以遗宠而辱不及,亡心身而患不至。”

2、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会感到惊慌失措呢?宠爱,说的是上对下、强对弱的一种关系,施宠爱于别人的人通常都是身处高位或者属于强势一方的人,而得到宠爱的人呢?往往都是身份低微、卑贱或者处于弱势的人。这样就好理解了,那得到宠爱和失去宠爱就都会被惊着,也就是说,决定你的人不管用什么方式亲近你,都要小心翼翼。

3、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为什么会如同大患降临自身一样呢?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自身或者自我;如果我已经没有了自我,我还会害怕什么祸患呢?老子在此处所说的“身”,不是说的肉体,而是说的是自我,说的是个人的私利,说的是人的主观与大道背离的状态。只要有我、只要有自己的主观、只要有自己的私欲,就会与天地和人间大道相背离,当然,对抗大道的力量如同蚍蜉撼树那样的不自量力;违背规律当然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你想想看,人若是顺应大道、遵循规律,没有私欲,不谋私利,只想为别人好,自己还会有祸端发生吗?人间的祸端,不都是因为争名夺利而发生的吗?只要把对抗大道、规律的自我、主观和私欲去掉,能够合于大道,怎么还会有危险呢?

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所以,能够将自己交付给天下的人,才是高贵的人,他是给天下人谋福祉的,天下就可以托付他;能够将自己交付给天下的人,才是可爱的人,他是将爱奉献给天下人的,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由此可见,老子所说的“贵身”“爱身”都是为了天下,而不是利用天下来为自己谋私利。学懂了老子的智慧,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一生就是要与自己作战,不断地觉察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若是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一定会固步自封,就是在关自我的禁闭,就会切断自我突破和进步的道路。想想看,我们现在的自我,既有缺点也有优点,缺点会损害我们,优点会成就我们。缺点肯定不能保留,否则就会由小缺点变成致命伤。因此,真正爱自己的人,都是敢于对着自己的缺点下狠手的人。至于说优点嘛,也只是相对的,只要不继续突破,优点也会落后,唯有不断地突破,人生才能给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保鲜。正如一些悟道的人所领悟的那样:放弃小我才有大我,只有无我才能无限。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0f8628e67737bd412405d51521738e41.jpg


【总结】

        老子在这一章中讲到了两种人的状态。第一种人是为了自己的人,第二种人是为了天下的人。

先说第一种人:为了自己的人,就如同一个贼,总是心惊胆战,得宠和受辱都会惊慌失措。很显然,身份卑微、又有贪欲但心理素质很差的人,就很容易这样,因为他的心很难承受什么。这样的人之所以会如此惊恐,就是因为太在乎自己,越是在乎自己,就越是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与虚荣,就越是容易在宠辱中乱了方寸。

再来说说第二种人:也就是那些无欲无求的清高之士或者已经将自己交付给天下的人,因为没有私心、没有小我、没有让自己的主观背离客观大道,于是就会变得无所畏惧,正所谓“无欲则刚”“无我则道”“无私无畏”。

        为了天下的人,因为无私,因为没有自我和私欲,所以没有大患。

        为了天下的人,因为是为天下,所以才可以将天下交付给他。

        老子在这里讲述的是他一直所倡导的道家思想:消除自我和私欲与大道的对抗,让自我合于道,将自我交付给天下,天下才可以信任和依托于他。

        如果你能按照这样合于道的原则去做,你就能宠辱不惊,你就能不管遭遇什么样的局面都能稳住心神,冷静自省,不为外部的变化所改变。

99df83e154ae3e4a-37e1191381d71972-feb66646eaac4d6f307ad7618d692054.jpg


【思考】

        说了这么多,不知你是否能够借此重新评价一下自己日常的模式。我们一直在说大道,那老子所认为的大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看看大道的模样如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5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