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十章:“心”道哪里去了

荆十三 2024-11-13 14:58:34

第十章:“心”道哪里去了

【经典故事】

        这是禅宗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小沙弥刚吃完一只山杏,正要把杏核随手丢了时,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对小沙弥说:“果核是树木的心脏,不要随手丢了,要把它播种在适宜的泥土里,唤醒一个涅槃的再生梦。”小沙弥就把那个真有点像心脏的杏核深浅适宜地埋在寺院的一个角落。一个月之后又去看,那颗杏核真的发芽了,长出了一片片心形的叶片。小沙弥感到由衷的喜悦,就跑去告诉老方丈。老方丈听后,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喜悦,他对小沙弥说:“树木的种子可以轮回树木再生梦,人生的种子也可以涅槃人的梦想和愿望,你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种子吗?”小沙弥思忖了片刻,小声说:“我认为是人心。”

        如今的时代,人们如同陀螺,一直在忙碌,在旋转,最后忙来忙去,把自己忙晕了,却忘记了忙碌的目的。忙碌中,人们心绪变得烦乱;忙碌中,一味使用权力又搞得乌烟瘴气;不能心里堆积了很多负能量,却又无法清理出去。管事很多,越来越累,也不讨人喜欢;有了成就就开始自高自大。你看,很多人是不是把自己的心丢了?这样的状态能走多远呢?

【本章成语】守住本心


e154002750821088-37dc5468319bfb35-936ffa2b6612b405fc1b307da206eb80.jpg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首”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往生命这个容器里装进什么。

命运的秘密,就是你给生命装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生命的痛苦,就是因为给自己的生命装进了低级和肮赃的东西。

生命的觉醒,就是懂得了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

下面,就让我们将老子道德经第十章关于生命完美的智慧装进我们的生命中,看看我们会变成什么吧!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经文诵读】

1、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2、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3、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4、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5、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6、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7、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在第十章中,老子阐释了两个核心要义:

一是通过六个人生中典型问题的发问,直指人生诸多病态的要害,想唤醒一直奋斗的人们。

二是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总法则:这就是道德经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概念——玄德。


e154002750821088-5c44d821d8183ff6-ab83ed48f5748eb47b1df5f0fb647f0f.jpg


【释意】

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这一问,很多人就陷入了迷惑:难道我的精神和形体不是合一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也许大家就明白了:你不想自己痛苦,可你为什么又痛苦呢?你可能会说,是别人让我痛苦。你看,你已经被别人操控了,你的感情竟然不是自己主导的。不是这样吗?正如有句名言所说的那样:愤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2、【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我们都从婴儿时期走过来,可又有谁想过回归到那种状态呢?你看,健身的人们在展示自己的肌肉时多么自豪啊,可练习瑜伽的人却给我们展示了身体的柔韧。你看那些总显摆自己能耐的人,看起来很了不起。可是,有修行功夫的人却总是深藏不露却又能让别人舒服。再看人生历程,随着年龄增加,思维方式越来越僵化、身体越来越僵硬,而中医却说“筋长一寸,命长十年”,说的是柔韧的身体才能长寿。你在练习刚强时,想过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柔韧吗?

3、【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这个问题可是难住了太多的人,人类这种动物就是心思复杂,正邪混杂,前面的念头还没走后面的念头又赶上来,以至于到了晚上该睡觉时想法还是不断,于是睡眠都会变得困难。当然,我们没有几个人能够把自己内心的全部想法全部告诉别人,因为其中有一些见不得人的。简而言之,我们心中既有对神圣伟大的向往,也有面对诱惑时的蠢蠢欲动;既有面对面时对人的赞扬,也有背后对他人的非议。人啊,几乎都是两面人,你说,这样不断地转换能不累吗?这样两个相反的力量共处心灵一个空间,能不纠结吗?

4、【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这爱民治国,说的是王侯将相的责任,也就是今天各级领导的责任。能当领导的人,肯定都是比较优秀的人,这优秀的人就总是会有自己的很多想法。关键是,这些想法合乎客观规律吗?想法变成做法,能够符合人心吗?中国历史上,很多治国理政的人,不像今天这样都是学了各个专业的各个方面的专家,而大都是综合家,思考问题往往就会比较辩证和全面。今天的领导,若是依靠个人经验、个人某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却要去解决系统的、整体的、全面的问题,恐怕就会出现问题了。

5、【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与外界的现象相接触时,能保持宁静吗?人们每天睡醒后一睁眼,面对的就是四时的变化,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的想法与做法和那些十之八九不如意的事情。面对着这般多样化的世界,我们能够全部接纳吗?能不为那些与我们想法不一样的人和事所扰乱吗?诸多事情如风一样从眼前飘过,我们的心能保持宁静吗?若是心被扰乱了,还要去行动,岂不是乱上加乱?这人生苦海为何无边无际,原来我们自己也是这苦海中兴风作浪的捣乱者啊!

6、【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一个通晓天下之事的达人,包括看见的、没看见的,听见的、没听见的等等世间万事万物,没有不知道的。一个人在拥有了通晓天下之事的能力后,能够不骄傲自大、不刻意炫耀吗?一个人能否做到,越是明白越是能够谦和谦卑、低调亲和吗?

7、【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大道促成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原来,老子问了那么多人间的问题,答案就在这里,就是两个字“玄德”。说到底,就是做自己该做的,做符合规律的,做成功了,自己的主观状态也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继续保持自己的质朴平和状态。如此这般,我们的心才不会失去平衡啊!这就是老子所说玄德的要义啊!

老子以哲人的睿智,看清楚了人生的极端模式,拣选了人生中六个典型方面向人们发问,直指人生的死穴与盲区。

经老子这样一问,确实有点感觉了,生命中很多事往往只是看到一个侧面,追求一个方面,又会忽视事物整体中的其他方面,总是处于失衡状态,以至于最后忘记了初衷。关键是,我们还总自以为是,总是为自己辩护,根本看不到事物的其他方面。有人会问: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古往今来,那么多人的经验教训为什么无法继承下来让自己少犯错误呢?黑格尔有句名言: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人生中有太多这样的问题,老子德道经整部书就是来帮助人们解答这些问题的。

eeb88387bfc51b95-0208b2ba6b7ef312-aaf28e313db8a605dc6af0e218d6ccac.jpg

【总结】

将老子道德经第十章的精髓思想总结成几句话,奉献给大家:

若被外部诱惑,必然成为奴隶,导致身心分裂。

若是表面刚强,必然伤痕累累,唯有柔性养命。

若是杂念满心,必然心乱如麻,悟道方能至简。

若是治理组织,必然去除私念,否则乱上加乱。

若是面向世界,必然眼花缭乱,唯有求真化繁。

若是博闻广识,必然心中满满,唯有悟道安闲。

若是能力卓越,必然心生杂草,唯有玄德平安。

若是忘记初心,必然失魂落魄,唯有回归本色。




【思考】

        老子在第十章中,为我们生命的内与外建立了一个神奇的关系,如此可以防止我们出现心乱的现象。这才是一个纠正了倾斜,恢复到了本源,达到真正完美的生命局面与景象啊!

        稳住了心神,我们又如何接近真理和悟道呢?人间万象,如同一堵一堵的墙,挡住了人们智慧成长的道路。如何破除有形之墙,走向无限的智慧呢?

        请跟我走进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看看老子那“无用之用”的神奇智慧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5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