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特别节目:庚桑楚学习老子

荆十三 2024-11-12 11:01:39

特别节目:庚桑楚学习老子

        这一集要介绍的主题是:庚桑楚学习老子。说到庚桑楚,在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面,特别提到过这个人,但是发音有点不一样。司马迁写到庄子的时候说,《庄子》书里面提到的“畏累虚、亢桑子”都是空语,是他虚拟的,没有客观的事实根据。这里所说的“畏累虚”是一个地方,而“亢桑子”就是“庚桑楚”,是《庄子》第二十三篇《庚桑楚篇》所说的虚拟人物。庚桑楚学习老子的思想,有了一点心得。因此,要知道庄子如何发挥老子的观念,可以从《庚桑楚》的内容找到一些线索。

        在《庄子·庚桑楚篇》开头就说:老聃的弟子里面有一个叫庚桑楚的,他学了一些老聃的道,就去北方住在畏垒山中。(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所以我们刚刚引用的《史记》里面所说的“畏累虚”“亢桑子”,在这一句话里面都出现了。换言之,如果你只念《史记》而不念《庄子》的话,一谈到庄子就会想到庚桑楚了。 

        那么庚桑楚有什么特别呢?他平常的生活如何?原文继续这样描写说:他的仆人里面有炫耀智巧的,就被辞去;他的侍妾里面有标榜爱心的,就被疏远;只有无知的人与他同住,只有朴素的人供他差遣。定居三年下来,畏垒一带大为丰收。畏垒的百姓就互相说:“庚桑子刚来的时候,我们很惊讶,觉得他很特别。而现在我们的收入以日来计算仍嫌不足,以年来计算却有剩余。他大概是圣人吧!我们何不一起推他为主,敬奉他呢?”(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qiè)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1470fa0fdc087d65-ca22813b0e72c2e9-2c3b1f4406fd6a49cec8d574c94e3762.jpg

        这是开头的一段话,在说什么呢?庚桑楚受到老子的教导。受教育这件事在古代是少数人才有的机会,所以庚桑楚到畏垒之后,一定很多人会向他请教,然后模仿他的作为。而庚桑楚从他身边的仆人与侍妾下手,他所做的就是老子特别强调的,不要炫耀智巧,也不要标榜爱心,要过无知的、朴素的、简单的生活。当然,庚桑楚在畏垒,平时一定有很多机会以被动的方式提供别人指导与建议,并且跟人们有不少互动,所以百姓才会对他有这么深刻的印象。

        百姓说,庚桑子来到之后,没有看他做什么事,最后他们却有多余的收入。这里所讲的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在《道德经》里面两度提到这句话:第一次是在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它用来描写道;第二次是在第四十八章讲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里是用来描写悟道者的表现的。这是老子独特的见解,没有刻意做什么事,最后什么都按照自然的规律做成了,而得到丰盛的收获。

        庚桑楚是学习老子的学生,并且设法实践老子的思想。这也可以配合《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所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意思是:自然的法则,是减去有余的并且补上不足的,使大家都可以平衡。还有第八十一章所说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我尽量帮助别人,结果自己反而更充足;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这些都是庚桑楚所根据的理论。

        现在畏垒的老百姓对他很满意,想奉他为主人来敬奉他,然后庚桑子的反应如何?他听到这个事,南面而坐,神情不悦。弟子们觉得奇怪,庚桑子就说:“你们为什么觉得我很奇怪呢?春天气息勃发而百草生长,到了秋天所有果实都成熟了。春天与秋天,难道没有凭借就能如此吗?这是自然之道运行的结果啊。我听说,至人安静地住在狭小的斗室中,而百姓自由走动,不知道该去哪里。现在畏垒的小民窃窃私语,要把我列在贤人之间来敬奉。我难道是做表率的人吗?想起老聃的话,我就于心不安。”(庚桑子闻之,南面而不释然。弟子异之。庚桑子曰:“弟子何异于予?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zǔ)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

        他这里所说老聃的话,应该是指《道德经·第十七章》的最后:“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也就是一切都大功告成的时候,百姓认为:我们是自己如此的。现在百姓并没有认为他们是自己如此,而要归功于庚桑楚。这一来代表庚桑楚做得还不够理想,那不是违背老子的想法吗?由此可知,庚桑楚确实是受到老子的教导。但是在这一篇《庚桑楚篇》开头的时候就说,他只是学了一些老子的道,还不是很全面、很深刻的。即便如此,他已经有不错的表现了。

        同样在《庚桑楚篇》里面出现了一个人物,名叫南荣趎(chú)。这个人本来是庚桑楚的学生,因为年纪比较大,阅历比较丰富,庚桑楚觉得自己无法继续进一步开导他,就建议他去南方拜见老聃,南荣趎就长途跋涉去南方拜见老子。这在《庚桑楚篇》里面,前面说“老聃”,到了这里又改成“老子”了,代表这确实是同一个人。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0aa4d81ac656693b3d1fe9bab351acd9.jpg


        原文是这样说的:南荣趎担着粮食,走了七天七夜,来到老子的住处。老子说:“你是从庚桑楚那里来的吗?”南荣趎说:“是的。”老子说:“你怎么同这么多人一起来呢?”南荣趎惊讶地回头看后面。老子说:“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南荣趎惭愧地低下头。(南荣趎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老子曰:“子自楚之所来乎?”南荣趎曰:“唯。”老子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南荣趎惧然顾其后。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谓乎?”南荣趎俯而惭。

        首先我们看这里,老子对他说:“你怎么跟这么多人一起来?”这代表南荣趎向老子问道的时候,是带着人间各种复杂的关系,以及他在人间遇到的问题而来的,他没有办法把心安定下来,所以老子要点醒他。 

        接着南荣趎就向老子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我要不要聪明呢?第二个,我要不要行仁呢?第三个,我要不要行义呢?像聪明、行仁、行义,都是世间所标榜的价值。但是努力去追求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呢?你做到这三点的话,大家会认同你是善人、你是智者;但是这么一来,你自己就会很劳累,很愁苦。(南荣趎曰:“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我安逃此而可?此三言者,趎之所患也,愿因楚而问之。”

        为什么?你说聪明,还有人更聪明,标准何在呢?在世间追求各种学问,是永无止境的压力啊。在《庄子·养生主篇》一开头就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不是很疲累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其次,谈到仁与义,那就更加愁苦了。你行仁义,一定让自己劳累不堪。虽然得到别人的称赞,但怎么样让自己的心情平静呢?这些就是南荣趎提出的问题。

        老子说:“刚才我看你眉目之间的神色,就知道你的心事了,现在又从你说的话得到证实。你无所适从的样子,好像失去了父母的照顾,又好像拿着竹竿去探测海的深度。你是迷失的人啊,茫无所之!你想要恢复本来的性情却找不到途径,真是可怜啊!”(老子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今汝又言而信之。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汝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情性而无由入,可怜哉!”

        他们之间的对话相当深刻,所以南荣趎就在老聃那里住下来,继续向他学习。他希望知道养护生命的方法,老子就提出九个要点。我们还记得老子谈到修练的时候,是在《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意思是:精神形体配合,持守住“道”,能够不离开吗?老子在那里提出七个要点,庄子在这边把它引申为九点,我们看一下。

        第一,你能保住完整的生命吗?第二,你能不失去本性吗?第三,你能不靠占卜就知道吉凶吗?第四,你能安分吗?第五,你能知足吗?第六,你能不学习别人而反身自求吗?第七,你能无拘无束吗?第八,你能无知无识吗?第九,你能像婴儿吗?(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翛(xiāo)然乎?能侗(tóng)然乎?能儿子乎?”

e154002750821088-bcd6ba3248bd59b3-6808c4db3c7aace2bcfd5521d6bfcf53.jpg


        最后这一点在老子《道德经·第十章》也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庄子他还做了具体的描述,他说:婴儿整天啼哭,而喉咙不会沙哑;整天握拳而双掌不会弯曲;整天睁开眼睛而双目不必转动。走路的时候不知道去哪里,安居时不知道要做什么,顺应万物而随波逐流等等。以上九点就是养护生命的道理。(儿子终日嗥(háo)而嗌(yì)不嗄(á),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nì),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瞚(shùn),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yí),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

        综合前面所说,庄子借着各种虚拟的故事、人物与对话,把老聃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这一集我们明白了庚桑楚学习老子之后的作为,并且推荐他的学生南荣趎向老子进一步学习的过程。这一整段的寓言故事,其中对话相当生动,也相当的丰富,我们从这里面学到老子思想的进一步的发展与落实。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4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