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总结六: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下)

荆十三 2024-11-11 16:20:44

总结六: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下)


(三)老子的具体建议

        那接着就要落实了,谈到第三点,老子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呢?我们稍作分析就知道,老子的建议有以下三点:第一点,保存本性,善用禀赋。第二点,动静有常,慈俭不争。第三点,长生久视,安居乐俗。我们分别来说明一下。

eeb88387bfc51b95-0208b2ba6b7ef312-2fde798d1ad925b0b1d54453a9157a17.jpg


        第一点是保存本性,善用禀赋。

我们在讲到老子的“道”之后,接着讲他的“德”。什么叫做“德”呢?德是万物从道所获得的各自的本性;讲到人的时候,最好再加上禀赋。所以我这边说保存本性,善用禀赋。

所谓的保存本性,老子设法用很多比喻。譬如说你要“复归于婴儿”(28章),婴儿就是人的本性很自然的圆满的状态;在自然界找比喻的话,就是要“复归于朴”(28章),朴就是木头的原始状态。这叫做保存本性,就是你不要把自己的本性,因为有感官的作用、有欲望的发展,到最后完全忘记了自己本来人是什么样的情况。

但是保存本性的时候,你还要发展禀赋。为什么?因为人不可能独立生存,从小到大不能脱离社会;并且各有各的本事,才能够让整个团体、整个社会继续发展下去,这是与禀赋有关的。所以人要保存本性,并且善用禀赋。这个禀赋最明显的是什么?就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一般都是由区分开始,造成各种复杂的情况,尤其是无穷的欲望,再引申出去就是各种复杂的灾难了。

所以我们在讲到保存本性与善用禀赋的时候,就要知道:一方面,人活在人的社会里面,不能脱离人群而生活;而另一方面,一定要记得,重点在什么地方?重点在于我们来自于道,又回归于道,所以要善用禀赋。而这种“善用”是指什么?就是你发展你的禀赋的时候,同时就是保存它,而这种保存其实就是回归。所以这三个词放在一起:保存禀赋,就是要发展禀赋;发展禀赋,就是要回归到原来的最早的本性,也就是回归到“道”里面去了。

        第二点就是动静有常,慈俭不争。

说到动静有常,特别是《老子·第15章》,就是谁能在浑乱中让它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又能在安定中让它活动起来,显示生机?所以老子谈到人生的时候,不是光讲静,不是要我们去隐居,去脱离世界,不是的,让你动静有常。“常”这个字就是要顺势而行,你要了解客观的形势、自己主观的条件,是学生就好好上学,是上班族就好好工作,是企业家就好好去努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社会上的身份,你就要按照客观的形势、主观的条件去发展,叫做动静有常。

“慈、俭、不争”这三个字,代表《老子·第67章》他的“三宝”。慈是母亲的爱;俭是珍惜万物所有的东西;不争是我与别人来往,我只有不争,只有居后,才能真正领导别人,也就是以服务代替领导。

像这就是在人生里面非常具体的启发,老子的“三宝”。你只要想到万物从道而来,你悟道的话,你对待其他人不是要像母亲一样吗?道生了万物,母亲生了孩子,一定是有慈爱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的时候,老子就会提醒我们,像“抱怨以德”,同时“与人无尤”这些,都很容易掌握了,跟别人不要有任何争论。

而最后讲到不争的时候不要忘记,老子经常提到“柔弱胜刚强”,不要跟别人争。《老子》全书81章到最后一章最后一句话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它前面第一个字是“为”,“为”代表什么?我们对老子的解释一向是把他的“无为”看作无心而为,所以为还是要为,代表你要顺着这种条件去发展,顺势而行;但是不争,不争就是一种自然的柔弱的状态。然后与别人来往的时候,柔弱之外,还要能够大而化之。所以老子也提醒我们,叫做圣人手上拿着借据,但不跟别人要债(79章),能够尽量付出,宽容待人,而不要求回报。

而光是“俭”这个字就很有启发了。俭让我们怎么样?见(xiàn)素抱朴,少私寡欲(19章)。还有老子提倡“三去”,圣人要做到“去甚,去奢,去泰”(29章)。这些都是对自己的一种俭约,俭约才能够保持生命的原貌。也就是人的德有本性的部分,也有禀赋的部分。本性是作为一个人最原始的状态;禀赋是人的潜能,可以不断地开发、发展。本性保住了,禀赋的发展就不会偏离正确的路,也就是走向与道结合的路,设法悟道。所以老子谈到动静有常、慈俭不争,是我们在人生里面可以不断去加以验证的。

        第三点,老子对人生的建议就是要做到长生久视,安居乐俗。

先说长生久视。你能够活得平安愉快,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然后活得长久,眼睛一直都是很清楚的,久视。因为人如果死亡,眼睛就闭上了。所以用“久视”两个字代表你一直活着,并且许多事情看得很清楚。可以说你的认知能力从区分经过避难,到达启明的程度了。

然后要安居乐俗,我们不说安居乐业,因为安居乐俗四个字出于《老子·第80章》小国寡民。我们现在不可能再想象小国寡民。在古代,像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那也是一种心灵上的避风港。所以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只能营造自己的生活范围尽量简单、单纯、朴素。所以安居乐俗出于《老子·第80章》,整个是四句话“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因为你如果讲安居乐业的“业”的话,那就是人间的各种具体工作和成就了;“俗”的话就是平常的生活习俗。譬如说按照自然界的节气,按照人类社会所制定的某些节日,你安居乐俗,活在什么地方,就好好在那个地方安居乐俗,不用去羡慕别人,也不用去抱怨自己的情况不够理想。所以能做到安居乐俗的话,人生整个的问题不就少多了吗?

所以很多人会以为老子的思想偏向消极,事实上不然。他是告诉你说,人活在世界上,你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向外追逐物质世界的一切——万物这个层次,不是的。你真正要觉悟的是启发认知上的一种潜能,从区分到避难到启明,启明就是悟道。你一旦悟道的话,人生所有的烦恼困扰统统没有了。所以老子宁可在别人眼中像一个愚笨的人一样,原因就在这里。所以从老子的角度可以说什么?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他经常讲到“人”的时候,是指一般人,包括众人以及俗人在内。像这样的一种人生观听起来有点消极,好像只适合一些隐居的老人,或是有特殊遭遇的失意的人一样,其实不然。

我们再回到前面所说的,你有道的观念,就知道从整体来看,人的生命是如何的渺小;从永恒来看,人的生命是如何的短暂。这样的人,他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老子从这个角度去看的时候,就对人的生命有特殊的了解了。这种了解使得他采取适当的态度,肯定所有的一切,只要存在的都值得欣赏。这也是我们下一集要特别谈的老子的价值观的一个特色。

当然谈到人生的问题,还有一些根本上无法解决的,譬如说你可以问:道为什么要生出万物呢?尤其是道为什么要让人类出现呢?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所有的哲学都只能就现在的存在的状况去推求它根本的原因,然后给自己找一个理由,设法来回答这样的问题。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cdcbf0022de9e6fc66c14547d5e2cc1d.jpg


总结:

        所以这一集里面我们谈老子的人生观,我们说明的是三点。

        首先,老子的根本关怀是要在天下大乱的时候,让我们不要陷入存在上的虚无主义,不要对人的生命感到失望,甚至放弃生存的意愿。

        然后,由“道”来看人生的时候,也就是从整体、从永恒来看,但是人的生命有个特色,他可以由“小”而不断地提升转化成为“大”;他也可以让自己从活着平安愉快,最后进入到“死而不亡”的境界。

        再看具体建议:保存本性,善用禀赋;动静有常,慈俭不争;长生久视,安居乐俗。

e79a8706efd117f6-9e2c5840f1042f9c-a01aba2e8917b09550957614e6bf6f1f.jpg


课后思考:

        这些观点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4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