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的主题是要介绍老子的宇宙观。我们说一位哲学家往往都会有“三观”,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某种程度的三观,就是宇宙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宇宙观提供一个你对“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完整的一种理解,它会局限你对人生的看法,而人生观会再左右你的价值观。所以谈到宇宙观,等于是从一个最广的范围去了解一下:宇宙万物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发展,将来又归向何处。像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很大。
(一)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
谈到老子的宇宙观,首先第一点要记得的是,他的想法跟古代先秦其他各派的想法通通不一样。怎么样叫不一样呢?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宇宙的看法,简单来说,我们就用四个字代表宇宙,就是“天地万物”。除了老子道家学派之外,其他的所有的学派都认为天地生万物,就这几个字。
要先了解一下,天地生万物。比如说你看传统的《诗经》《书经》《易经》,里面就会提到什么?开始是提到天,“天生烝民,天作高山”,人类跟自然界都来自于天的力量。在《尚书》里面就提到了“天降下民”,替它找到国君、找到老师来照顾,代表人类特别需要教育。然后到《易经》的时候,尤其是后面的《易传》加以发挥,特别明显。比如它提到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那么乾卦有“大生之德”,坤卦有“广生之德”,大生、广生。所以后面就会说“生生之谓易”,同时“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个“德”都代表功能,天和地最大的功能就是生生不息,让万物存在发展。所以这个代表中国古代的思想,后面的所谓的诸子百家很少超过这个范围。所以简单一句话,除了老子以外,大家都认为天地生万物;但老子不一样。
老子怎么不一样呢?老子认为,天地只是万物存在发展的空间。最直接的就是《老子·第5章》提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就是天跟地之间是像大的风箱一样,虽然空虚,但万物不断地出现;它一活动,万物就生生不息。所以这就是说明什么?天地只是一个万物存在发展的场所,天地本身也不是具有最优先地位的。
那么老子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呢?别人都认为天地生万物,听起来也好像蛮合理的,但老子认为天地跟万物都是来自于道。所以他在给道取名字的时候,在第25章,他就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比天地还早存在,代表天地也是从它而来的。然后他在著名的第42章说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这边所谓的“三生万物”的“万物”,显然也包括天地在内。换句话说,天地和万物都来自于道,这是老子最大的特色。他的宇宙论跟别人的不一样,就在这一点上,找到整个宇宙(也就是天地万物)的共同的来源,也就是称为道。这道根本不是我们认识的对象,所以它根本是无名的、无形的。
老子这种观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他对“道”的看法是万物的来源以及归宿。很少有哲学家谈到后面的归宿的,大家顶多在探问说:万物从何而来呢?或是天地从何而来呢?往往答案就不了了之。应该有个来源,但是关心也没用,你没有那样的一种觉悟的智慧。而老子不一样,老子就直接告诉你说,那个最初的来源是道,然后万物的归宿也是道。所以后面才会提到“反者道之动”(40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16章),要返、要归,归宿出来了。谈到归宿的话,一般只有在宗教领域才谈,宇宙万物连人在内,最后去哪里?老子就已经告诉你,答案都是道。所以老子的宇宙观跟别人的通通不一样。这是第一个特色。
天地万物统统来自于道,所以他的宇宙观讲清楚的话,就等于是他对道的看法。这一点没有掌握住的话,你说老子的宇宙观,你实在没有什么材料可以说。顶多到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面也就是说,天地是万物存在的场所。后面相对的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代表圣人也是人,只是他负责治理百姓,他并不是跟百姓不同的,也当然不是百姓的来源。所以天地跟万物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就是比较大。所以后面会说“道大,天大,地大”,然后加上“人亦大”(25章)。首先了解了老子的观念是天地万物统统来自于道。
(二)道的超越性和内存性
第二点要说明什么呢?这个道有什么特色?两种特色:一个是超越性,一个是内存性。内存性比较没有问题,等于是道生了万物之后,给万物各自本性与禀赋,这就是万物的德。所以老子要讲《道德经》,德不能脱离道,“道生之,德畜之”(51章),德代表万物从道所获得的本性与禀赋。这个德可以充分代表道的内存性,道在万物里面。
道的超越性,老子也想尽办法去描写,但是就实在没办法说清楚。你看《老子·第21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然后说“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用各种方式来描述,都没有办法说清楚。然后在第14章里面,他又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感官完全无法掌握这个道,因为它是超越的。
并且道与“无名”始终连在一起,它没有名字,为什么?因为人的理性也完全不能够去理解它。所以这就是人的感觉、人的理性统统失效了,这是要凸显出来道的超越性。
这一来的话,我们就可以了解两个词,就是在《老子》书里面说到的“有”与“无”。往往引起误会的是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这里我还是要重申一次,我完全接受王弼的注解:老子笔下的“有”是指有形,他说的“无”是指无形。你如果不这样解释的话,你怎么去说明什么叫做“有生于无”呢?“无”如果不是无形(就是我们看不见的、视之不见的),而是指真正的虚无的话,那么请你告诉我,真正的虚无怎么会生出任何东西呢?
比如说地上开一朵花出来,以前没有,叫做“无”,因为你还没看到。后面开一朵花出来,你不要担心,它底下一定有根,最早一定有种子,在时间的过程里面,那个种子里面有潜能,就把它这朵花完全实现出来了,在时间的过程里面实现出来。所以最初看不到是因为它在地底下,或者说这种子小得不得了。
有许多生物的最初的阶段不是人的眼睛看得到的,但它并不等于真正的虚无。如果是真正讲虚无的话,虚无怎么可能出现“有”呢?在人类的思考过程里面,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从无生有。以我所知,在人类历史上说到“从无生有”的,并且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的,只有犹太教,到后面发展成为基督宗教、伊斯兰教这个系统。犹太教里面提到,上帝创造世界从虚无中创造。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因为它不能容许上帝之外有一个混沌存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4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