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七十三章:“不敢”比“敢”更难(上)

荆十三 2024-11-08 10:43:49

第七十三章:“不敢”比“敢”更难(上)

        这一集的主题是勇于不敢则活,我们要介绍《老子•第73章》。这一章比较重要的是出现了一个词叫做“天之道”,而最后结论的时候提到“天网恢恢”,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成语。我们先把原文读一遍,

《老子•第73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我们用白话把它的意思先说一遍。勇于敢作敢为,就会丧命;勇于不敢作为,就会活命。这两种勇的结果,一获利一受害。上天所厌恶的,谁知道其中的缘故?自然法则的运作是:不争斗而善于获胜,不说话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虽迟缓而善于谋划。自然的罗网广大无边,虽然疏松却没有任何漏失。

a035cc63c7679282d7637e500aa10c02.jpg


        这一章开头两句就让人觉得震撼。我们平常习惯讲话都说“勇敢”,变成一个词了,原来“勇”与“敢”要分开,老子说“勇于敢”,另外有一种是“勇于不敢”。

        你如果是“勇于敢”的话就麻烦了。譬如有些人争强好胜,什么都要跟别人争,受不得一点委屈。有一句话叫做“恶声至,必反之”。别人难听的话骂过来,一定要骂回去;你打我一拳,我一定要踢你一脚,有仇必报这些。这不是勇于敢吗?能进不能退,有勇无谋。

        另一方面还有“勇于不敢”,老子认为勇于不敢就可以活下去了。勇于不敢代表什么?代表柔弱。柔弱也需要勇,也就是在关键的时刻要说“不”,并且对自己说“不”。

        所以前面的“勇于敢”代表坚强,后面的“勇于不敢”代表柔弱。我们后面会念到《老子•第76章》,一句话就搞定了,他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坚强的是属于死的这一类,而柔弱的是属于活下去的这一类。这与“勇于敢”和“勇于不敢”的对照,不是可以呼应吗?

        老子对“坚强”实在是非常的忌讳。我们记得在前面第42章谈到非常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一段的时候,后面一半就是老子说的一句话,他说:“强梁者不得其死。”那些坚强的人、好胜的人不得其死。他后面强调“吾将以为教父”,我老子就是要以这个作为施教的开始。我的教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太过于强悍的人是很难善终的。

eeb88387bfc51b95-0208b2ba6b7ef312-f84890559c65e56c8a22aa57632ca753.jpg


        我年轻的时候也受到老子的启发,因为我也有青少年阶段不懂事的反叛期,但是我经常勇于不敢。别人问我:你敢不敢打架?不敢。敢不敢下海游泳?不敢。敢不敢爬上高山?也不敢。所以我从小在很多人眼中看起来,有点少年老成或是老实,但是另一方面也缺乏冒险精神。但这种心态好像比较符合老子的教训。

        接着就说了,这两种勇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有利,一个有害。所以我们就要练习了,练习勇于不敢,这也需要勇。比如说我要做一件事,就要问:冒险成分有多大?我有多少把握呢?因为如果你勇于敢的话,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出一点点问题,可能后面就麻烦了。所以这是一种基本的心态,要设法了解自己的限制,练习收敛自己。

        接着就出现一个重要的词了,“天之所恶,孰知其故?”看到这句话实在让人惊讶。老子书里面谈到天,开始的时候一路下来都是谈天和地。天和地的话代表自然界,等于是万物都在天地里面生存发展。但是从第59章一开头说到“治人事天,莫若啬”之后,“事天”两个字提醒我们注意,代表老子思想里面还是有他古代的时代的背景,还是跟中国的传统可以连上线。我们一再强调,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观念是天,所以帝王称为天子。老子的革命性在于用“道”代替“天”,但是这种代替不能够完全替代,这说明什么呢?

        老子全书后面1/4经常出现一个“天”,这个“天”意思很特别。前面说到“治人事天”,你要侍候天。然后在第67章开始,老子讲到“三宝”,他说“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天要救一个人。在这边更严重了,“天之所恶”,天要讨厌、厌恶一个人,谁知道其中的缘故呢?

        说到“天之所恶”,我们想到在《论语》里面有一段话。孔子接到邀请,在卫国的时候去见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反对,子路很不高兴,所以孔子回来之后他还发誓,他说,我做的事情不对的话,“天厌之,天厌之”,让天来讨厌我。老子说“天之所恶”,孔子说“天厌之”,“厌”“恶”代表他们两个人共同的时代背景是相当接近的。

问祖炎帝寻根高平.jpg


        我们现在再回到老子身上。老子提到“天之所恶”,代表这个天好像是有某种理性、某种意志,具有某种像人格一样的特质。这一方面你不能责怪老子,因为他也知道这是古代中国普遍的观念。这样的天可以有他的好恶,至于具体的情况,没有人知道。所以老子只是表达客观的一种认识:这个天有他的好恶,但是没有人知道怎么回事。老子只是设法让你了解,在社会上,一般人有的勇于敢,有的勇于不敢,结果有的死、有的活,有的害、有的利。那么请问:到底上天的态度如何呢?所以这边讲完“天之所恶”之后,也无法给出答案,孰知其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2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