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的主题是为何要以德报怨,我们要介绍《老子•第63章》的前半段。《老子•第63章》比较长,内容相当丰富,里面有两个重点,一个就是我们这一集要谈的“以德报怨”,另外一个是下一集要谈的“轻诺必寡信”。我们先把原文全部读一遍,
《老子•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我们先用白话把它全章的意思说一遍:所作为的,是无所作为;所从事的,是无所事事;所品味的,是淡而无味。大小多少不必计较,以德行来回应怨恨。解决困难,要在它还容易的时候;成就伟大,要在它还微小的时候;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容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微小。因此,圣人从不自以为伟大,所以能够成就他的伟大。轻易就许诺的,一定很少能守信;看事情太容易的,一定先遇上各种困难。因此,圣人总把事情看得困难,以致最后毫无困难。
这章内容确实丰富,尤其后面提到圣人他的作为。一开头,他说了三句话“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按照王弼的解释,他说首先要以“无为”为基础,也就是无心而为,不要刻意做任何事。“事无事”,王弼认为是以不言为教,等于是我从事的是无所事事,我没说话,这就是我的教化。因为在《老子》里面,无为与不言,一个是行,一个是言,双方面都会兼顾,有明确的态度。至于第三句“味无味”,因为老子说过,他在35章就说了,“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一般人听到音乐,尝到美食,会觉得很有吸引力。老子的说法是怎么说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你要“味无味”,你要品味那种淡而无味的道,只有它可以是恒久的。
说了这三点之后就上场了“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八个字。大小不用计较,多少也不要在乎,你要报怨以德,用德行来回应别人的怨恨。
“报怨以德”这个词在《论语》里面有一个简单的提法,在《论语•宪问篇》有人问孔子说:“以德报怨,何如?”报怨以德就是以德报怨。孔子说:那你何以报德呢?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好;别人对我好,我怎么办?所以孔子的问题非常合理,我只能还是对他好。那么请问:别人为什么要对我好呢?因为他对我好,对我不好,我都对他好,听起来也不合理。
孔子代表儒家,他的观点是接着提出来的八个字“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德”比较容易: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没有问题,合乎人之常情。“以直报怨”也合乎人之常情:你对我不好,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我用真诚、我用正直、我用法律来对待你。这可以体现社会上的正义,让大家发现善恶都有报应。这就是以直报怨。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孔子代表儒家,他的观点是以人为中心,专门就人的社会寻求和谐稳定为他的目标。老子不一样,老子是道家,道家的话,他的观点是:一切都在“道”里面,从道来看,道是一个整体。所以别人对我不好,可能是他当时情况特殊,他条件比较差,非要利用别人或伤害别人不可,那怎么办?我正好被他利用到,被他伤害到。如果我也是以怨报怨的话,谈不上任何哲学的立场了;我以直报怨的话,虽然符合社会公平正义,但是他可能有他的委屈,他恐怕也不得已。
所以道家的特色如何呢?从整体来看。从整体来看的话,前因后果全部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天罗地网,也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任何一个人做一件事,一定有他的背后很多理由,也有他当时的各种符合的条件,让他可以做成这个事。所以不是非常单纯的一对一的关系。一个原因产生很多后果,很多原因造成一个后果。所以这一来的话,从整体来看,我们的想法就完全不一样了。你从整体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的话,任何一个人的作为都可以找到许多理由,这些理由未必是正确的;但他在那个情况,他能怎么办呢?
所以前面讲“大小多少”四个字,在人间我们会说:这个势力大,那个势力小;那个很多,那个很少。人间哪里有什么公平可言呢?你永远在做这样的区分。出发点都不公平了: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有些人生下来含着金汤匙,有些人生下来说不定还背债呢,那怎么办?所以后面的发展就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所以老子说的“报怨以德”在人生的实际状况里面,有时候会产生奇妙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1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