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六十二章:道的至尊地位(上)

荆十三 2024-11-07 10:26:37

第六十二章:道的至尊地位(上)

        我们这一集的主题是不要舍弃道,我们要介绍《老子·第62章》的前半段。这一章内容丰富,里面谈到“道”,也谈到“善人”与“不善人”,而最后很简单地提到宗教方面的关怀,所以我们要分两集来加以探讨。首先我们把原文全部念一遍,

《老子·第62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

我们先用白话把它的意思说一遍:道,是万物的庇荫。它是善人的宝贝,不善人的依靠。(先说善人这方面)美妙的言词可以用于社交,高贵的行为可以赢得尊敬。(再看不善人这一面)人就算有不善的,又怎能舍弃道呢?所以,天子即位,大臣就职时,虽然举行先奉上拱璧、后奉上驷马的礼仪,还不如就用“道”作为献礼。古代重视道的原因是什么?不正是说:有求的即能获得,有罪的可以免除吗?所以为天下人所重视。

02e074b9b7a4e6c569e3330b1ce730c4.jpeg


        这一章一开头很清楚,又是讲“道”的。道作为万物的庇荫,这没有问题。因为万物从道而来,最后回归于道。

        接着就谈到人的世界了,人的世界很容易分为“善人”与“不善人”两种。老子对于善人与不善人,态度是相对的、温和的。因为他认为: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镜。这是我们现在用的“师资”两个字,来自于《老子·第27章》。因为你说不善人,他也是善人不小心堕落了、犯错了,变成不善人了。而看到不善人的话,作为借镜,善人才可以经常提醒自己,要留意、要小心。所以老子对于善与不善,有一种相对的看法。

        如何理解老子所说的“善”呢?他认为这个“善”跟我们生下来具有的“德”(就是本性与禀赋)有相同的发展方向。就是你顺着人的本性(天生的德)去发展,就不会走上不善的途径。因为你顺着本性,当然是走上“善”的途径。这样的思想很有意思。

        日本有些学者研究老子思想,提出一种说法。他们认为,在中国古代的学说里面,老子的思想是主张人性本善的。因为老子刻意强调不要教育,不用让老百姓知道太多复杂的东西,这当然是相信人性本善。否则的话,社会怎么安定和谐呢?相对的,一般人以为儒家讲人性本善,但是不要忘记,从孔子、孟子一路发展下来,他们都最重视教育。那么重视教育的话,基本上是不会讲人性本善的。因为教育是要让人懂得正确的道理,然后认真去实践。

        而老子不一样。老子说你不要费心了,教育这些根本不是问题。这种想法背后的预设反而认为人性是本善的。事实上,从老子的“德”来看的时候,德是万物从道所获得的加持。所以人的德,就是道给我们人的本性与禀赋。老子认为这个本性与禀赋就是德,就是好的。但很抱歉,人的生命如果要保存这样的禀赋,就必须发展这样的禀赋。保存就是发展,发展就是回归,回归于道。所以老子这样的思想,西方学者、外国学者是不是了解我们先不管,但至少我们从《老子》书里面得到这样的启发。

e154002750821088-e38be3ca4675d66a-a9755fde2aa8b2a1cde47858a2c95836.jpg


        所以你说他讲人性本善也好,或人性向善也好,基本上都是一种类似的背景去加以说明的。但是这种讨论意义并不大,因为对老子来说的话,他的整个社会的观点算是相当古老与单纯的,就是只有两个阶级: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统治者他已经虚拟了,是一个悟道的圣人;被统治者就是一般百姓。你要让所有的百姓都懂得什么叫正确的道理,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事。而老子也就因为这样子,强调说让老百姓“无知无欲”,省得他的偏差的“知”带来错误的欲望;结果老子受批评了,说他是“愚民政策”。

        但是老子真的用意何在呢?你不可能要求一个人在短短的5000言里面,把他对人性的看法、对于是不是要真正去愚民、愚民是一个手段还是目的,统统说清楚。在古代没有论述这样的问题的条件。所以在这里老子宁可怎么样?圣人以身作则。

        所以后面就说了,后面说了两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道”是善人的宝贝,是不善人的依靠。所以后面先讲“善人”。“善人”如果他能够配合道的发展的话,怎么做?他就会说:美妙的言辞可以用于社交,高贵的行为可以赢得尊敬。言与行两方面都没有问题。

9fc097932c179cba-33a593c239cbcf30-8d03d84b567447e6c721e861b86dd77d.jpg


        但是后面就讲“不善人”,所以有一句话叫做“人之不善,何弃之有?”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方面是说,一个人就算不善,你何必抛弃他呢?但是这样并没有说出重点。因为你前面第一个开头你讲的是“道”,所以更好的理解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边翻译所说的:人就算有不善的,又怎能舍弃道呢?无论如何,人不能够忽略它的根源,它的来源与归宿。你不能放弃道,然后再以善人为师,就可以慢慢走上正确的路了。就是你不能够舍弃道。因为这一章一开头就强调道,一个人不善的话,又怎能舍弃道呢?也就是说,一个人永远不要对自己生为一个人感到失望或绝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1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