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集的主题是珍惜人的禀赋,我们要介绍老子《道德经•第59章》。这一章里面主要是描写圣人这个角色,他会怎么做?他的修炼使他可以去治理百姓,那他怎么治理呢?我们把他的原文先读一遍,
《老子•第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它的白话的意思我们先说一遍:治理人民,事奉上天,没有比省约更好的方法。正因为省约,可说是早有准备;早有准备,也就是不断累积禀赋;不断累积禀赋,就没有不能克服的事;没有不能克服的事,就无法知道他的极限;无法知道他的极限,他才可以统治国家;掌握了统治国家的根本,才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深植与稳固根底,长生久存的原则。
这一章开头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是谁,他可以治人,也可以事天?说到“事天”这两个字,显然是很传统的一种观念。在《老子》里面,第一次看到这个词(因为老子讲天地万物就是指自然界了),代表他显然还保留古代的一些思想的传统。
在古代思想里面,你读《尚书》《诗经》的话,比如传统都认为“天生烝民”,天生下众多的百姓;还有“天作高山”,代表高山也来自于天的创作,用“山”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了。所以在老子之前的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这段时间里面所肯定的天子就是指王,天子就是天的儿子。对天来说的话,王或帝王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个就是治理百姓,另一个就是侍奉上天。跟老子这边所说的完全一样。换句话说,老子的思想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他特定的时代与思想的背景之下提出来的。
事实上,在老子之前的中国传统,向来是把“天”当作万物的来源与归宿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学者旁观者清,提出一种特别的观点。这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念到的,印象深刻。他说,中国古代有三大学派,儒家、道家、墨家,各有特色。墨家最保守,因为它还能够把握到天的意志,要人“兼相爱,交相利”。但是墨家的思想把握到传统的部分,不能够创新。它还特别写了《明鬼》这篇文章,说明善恶的报应是靠鬼神来报应的,这显然是相当保守的想法。相对的,儒家是比较稳重的,承先启后。而道家具有革命性。
我们很难想象用“革命”这两个字来描写道家的思想,我们听到它顺其自然、无为、不争这些,怎么会有革命的观念呢?革命是针对什么?针对中国传统的思想来说的。比如说认为这个“天”有问题了,用“道”来替代,由此凸显“天”原来所具备的超越性,而道还可以再进一步凸显出来传统的天所具备的超越性,以及它应该同时具备的内存性。所以老子思想具有革命性就相当明显了。
所以你要治人事天,那怎么办?等于是圣人是一个悟道的统治者,他要尽好自己的责任,扮演自己的角色,他需要进行以下七个步骤的修炼。照顺序,我们看到原文,他就说第一个就是“啬”,吝啬的啬。这个“啬”可以当做简约、省约,就是任何事情越简单越好。比如说,老子喜欢用“不言之教”“无为之事”,不言与无为,那不就是很简单的吗?“啬”本来是指耕田的时候,把杂草去掉,让农作物生长,让它顺其自然地发展。啬就是省约,就是你不要再制造各种复杂的问题。这是第一步,啬。
“啬”了之后就到第二步了,“早服”。早服就是早有准备了。为什么?因为你很简约,代表你随时保留实力,都准备好了,在资源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第三步叫做“重积德”,就是不断地累积禀赋。所以在《老子》里面我们也一再强调,它的“含德”,跟这边所谓的“积德”,就是保存德与累积德是同一件事。所以人的生命为什么特别?就因为他的“德”里面有认知与欲望的能力,那么他在保存这种德的时候,同时也要去修炼这种德。所以“含德”与“积德”(这边讲积德)两个词要一起来看。你如果前面都能够从啬到早服,后面你又不断地累积禀赋,代表什么?你禀赋都准备好了,可以用不变应万变,好整以暇,成竹在胸,然后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接着第四步就是“无不克”,没有不能克服的事。你如果身为统治者,能做到无不克,那当然就没有问题了。如果你爱惜你的精神,简约你的知识,就不至于看太多、听太多、想太多,陷入一种麻烦的处境。就算你不是统治者,像我们今天各位同学,大家一起来学《老子》,要面对及应付自己的生活。如果你生活简单的话,应变的能力就越强,因为你可以以静制动,所以这一来的话,就没有不能克服的事。这是很厉害的,因为你无法知道他的极限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1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