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摆脱对待别人的差别心(下)

荆十三 2024-11-06 14:25:20

第四十九章:摆脱对待别人的差别心(下)


      我们如果继续看原文,看下去就知道,圣人确实是有他的智慧,总是有他固定的心里面的理解,所以后面才有那一句。他说: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行善。看到没有?这是他的固定的意念,他的“常心”就用在这个地方,等于他的智慧就用在这里。千万不要以为他完全没有固定的意念。他有固定的意念,才能够做到对于善良的和不善良的这两种人,他同样善待,最后人人都变善良了。“德善”的“德”,这个德它写成“道德”的“德”,意思我们知道,在《老子》里面这个“德”与获得的“得”相通,就获得了善了,人人行善了。

        第二个是守信的。对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使人人守信。等于是老子有无限的包容,因为他了解得很清楚。善人之所以行善,很好,他有他个人的选择。那不善的人之所以为不善,也可以体谅他的困难,也许他有偏差的观念,或是一时冲动的各种欲望出现,怎么办呢?所以对于善人、不善人,我都善待。最后大家发现说,原来有一个像母亲一样的人在包容我们,了解我们。

342c1b26906b9a3db65c4dd393c95f8f.jpg


        事实上,很多做父母的都有这种经验。对孩子你不能说,你是听话的,我就喜欢;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不是的。不听话的,你要多了解,照样包容他,他有一天还是会回到正路上来的。对于守信的人也是一样。所以这边讲说圣人他怎么做呢?最后结论是说,他立身于天下,谨慎收敛啊,使天下人的意念都归于浑然一体。

        这句话也说明了圣人有他自己的想法。“圣人常无心”,他的“无心”是指说,我不要有个人特定的意念;但是我有常心,不是无常心。“常心”就是我已经觉悟到智慧了,所以后面的做法都代表圣人有他固定的智慧,他的固定的做事的方式就是“无心而为”。

        所以第一句讲“圣人常无心”,整个后面所说的都是,我不要以个人的念头,我不要刻意的要做成什么事,然后反而事情都做好了。所以他说谨慎收敛,使天下人都能够“浑其心”,所有的意念归于浑然一体。不要去分谁善谁不善,谁信谁不信。你不善的、不守信的,我通通包容。到最后都是同样一家人,同一国人,大家都是天下人,为什么不能好好相处呢?所以这就是老子的智慧所在,总是看到根源与归宿;而中间的人,有他各自的遭遇,所以可能有他各自不同的观念与表现。

        所以到最后还是浑然一体,不要忘记我们都来自于道,最后都回归于道。而在生活的过程里面,目的是要保持平安、愉快,让大家觉得活在世界上是很值得的。借此可以打破所谓的存在上的虚无主义,就是人活在世界上可能要受苦受难,遇到乱世的时候,可能生命没有什么保障;照样可以让你珍惜自己的生命。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8529562a9f0f41f78b42b3b8fe184633.jpg


        最后结论,老子这样说:百姓都努力在听,在看,圣人把他们都当成纯真的孩童。这句话是结论,你圣人把他当纯真的孩童,也就是我们前面讲比喻的时候,一再用父母教导孩子做比喻嘛。父母怎么可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呢?但他自己的想法,他不是刻意地要小孩按照我的想法来做,而是他知道怎么样从整体来看,怎么样从长远来看,对孩子最好。

        孩子年纪还小,就跟一般老百姓一样“注其耳目”,耳朵在听,眼睛在看。这个时候圣人把他们当孩子一样,能够多方面去开导他们,包容他们,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接受,可以欣赏,但是让他们自己去慢慢发现。我不要区分得太厉害,区分之后可能会有各种后遗症,就是灾难。所以我们就设法避开灾难,大家走在一个比较正确的路上。你要老百姓统统启明,这可能性太小了。你把他们当孩子一样,有个特色,父母对孩子,圣人把百姓当孩子,当然是包容,包容里面一定有一种了解与欣赏,同时有一种鼓励与支持在内。久而久之,百姓自然而然就按照他比较正常的、正面的潜能去发展了。



总结:

        这一章里面我们学到什么呢?我们要记得,要把王弼本稍微修改一下。第一句话,把它改成“圣人常无心”。“无心”很好记,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无心而为”理解“无为”,这样就没有问题了,“常无心”。我们的根据就是帛书乙本,有人问为什么不说甲本?甲本这个地方正好脱落了,原文看不清楚,所以讲帛书本乙本,“圣人恒无心”是可靠的。目的是要让天下百姓通通“浑其心”,大家都完全打成一片。

33ef21e0122fe2345550bf06dcd57f1c.jpeg


【课后思考】

        在最后请你思考一下,你如果是做父母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回忆一下,你把孩子当作纯真的儿童,他做的对不对,有时候他弄不清楚怎么回事,你就要以孩童的姿态对待他,这就是常无心。但是你又知道什么对他好,什么对他是一种挑战,因为做父母高瞻远瞩,这方面应该了解的。但你不会把自己的意念加在他身上,不会说我一定要有心而为,那就错了。你要无心而为,但是你心里也知道你是为他好,并且你知道怎么样叫做为他好。所以我们学到《老子》这一章之后,对于教育子女可能会有新的想法。不知道你以为如何?想听听你的意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0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