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近代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艺术家叫做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的雕刻是受到众人称赞的,非常的精彩,是重要的艺术品。别人就问他说,你怎么能雕刻得这么好?他怎么回答?他说,我雕刻的时候只是把多余的部分去掉。什么意思? 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就让它原来的样子表现出来。等于是米开朗基罗有一种透视的眼光,看到一块木头,很好的木头,他要雕刻,他先把他所看到的人物直接投射到木头上,然后把多余的去掉。
这与我们《庄子》里面说的故事一样。有一个人他要雕刻一些动物的形象,比如说飞禽走兽,他到山里面找一些适合使用的树根与树干。他找的时候,排除任何杂念,直接看到这个树根、树干里面有一只老鹰、有一只老虎,他可以直接看到。看到之后,就等于是把里面的老鹰、老虎解放出来,把多余的部分去掉。看起来好像很笨拙,多余的部分你把它去掉,巧妙就出现了。所以说“大巧若拙”,在艺术方面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接着提到“大辩若讷”,就是最大的辩才好像是木讷。我们都知道人在辩论的时候,并不是说你一直喋喋不休,就代表你有智慧,你说得好,不见得。庄子也说过一句话,很讽刺的,他说:“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徐无鬼》)一只狗他拼命会叫,这不叫做好狗;人拼命地说话,他不见得是卓越。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要记得,真正的高手,他说话不多的,但一语中的。关键的地方把握住,一句话就够了。所以原来他辩论的才华是在内心里面,把逻辑掌握得非常好,所以一出手就击中要害,让别人无法反驳。相反的,一个人喋喋不休,一定出现很多漏洞,到最后可能自相矛盾了。所以说话也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的根源在于理解,所以理解才是重点。
宗教里面也有这种说法,在佛教里面说“圣默然”——神圣的沉默。所以话说得越多,你可能变得更多误会的可能。相反的,有时候你说的话,说一说,你停下来,让别人去好好想一想,他说不定反而了解了你在说什么。
接着有两句话,他说“躁胜寒,静胜热”。这两句话很多《老子》的专家都讨论得比较过头了,为什么?有人就说了,老子是楚国人,在南方,他们所谓的“躁”是火炉,所谓的“静”是一种清水,所以这变成怎么样解释呢?你如果冷的话,用火炉嘛;如果你热的话,用清水。另外一个解释是我们现在采用的解释。“躁”代表“躁动”,就是走路走得很快,“静”就是平静,安静下来。
我现在请问你,老子希望你在炎热与寒冷中该怎么办?两个选择:第一个,很冷的时候选择火炉,让你可以温暖;很热很热的时候,你选择清水,让你可以比较清凉一点。这是第一个,使用外物,使用火炉,使用清水。第二种,你觉得老子会怎么做?他说,我用疾走来避开寒冷,我用平静来让自己不那么热。我觉得第二个才比较可能。为什么?你如果要借助外物的话,万一你很冷的时候,旁边没有火炉怎么办?你如果借助外物的话,万一你很热很热,旁边没有清水怎么办?老子的思想总是希望你借助于自己本身的条件,而尽量减少对外物的依赖。
所以“躁胜寒,静胜热”这两句话,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我们这边所翻译的:疾走可以克制寒冷,安静可以化解炎热。尤其是第二句,我们常常说“心静自然凉”嘛。你在中国南方,天气很热,心静自然凉。像夏天的时候,你心烦气躁,你能不能把心静下来呢?静下来之后,就会觉得没有那么热了。
最后的结论就是“清静为天下正”,我们把“清静”两个字理解为平淡无为。平淡无为,才是天下人的康庄大道,这是《老子》基本的思想。“无为”,无心而为。到最后,一切该出现的就出现了。人活在世界上,当然会喜欢有些时候高潮迭起,让人振奋,也喜欢人群的肯定与掌声。但在人生里面占最大多数的时刻是什么?还是平平淡淡,无心而为,这才是自然的状态。
所以在这一章里面,我们学到什么?学到老子用五个“大”来代表一种圆满的、最高的一种境界,大成,大盈,圆满,充实。但是用“若”这个字让你知道“正言若反”。你如果说要直就好像有屈,你要圆满就好像有缺陷,你要灵巧就好像是笨拙的。像这就是提醒我们,不要想一步登天,也不要想卖弄小聪明,要知道人间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除非你最后停止在道里面,才能够得到圆满的、真正的、最后的安定。
我们今天可以思考一下,后面有三种:大的正直、大的灵巧、大的辩才。你觉得哪一种比较容易学会?你跟别人相处,正直、灵巧、辩才,你在哪一方面有一些个人的观察与经验?希望听听你的想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0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