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的主题是策略与目的,我们要介绍《老子·第28章》。这一章有些话我们很熟悉,但是它的材料是相当复杂的。我们常常讲王阳明的思想这几年是很热门的思想,很多人都强调他的“知行合一”,就是你知道什么,你要去实践,这两个才能够配合起来。但是你念《老子》这一章,你发现什么?老子不但没有知行合一,这一章你看了之后就会发现,它是讲的知与行不合一,甚至还相反。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明明知道这样,但是我做的是那样。因为这一章很标准的,是《老子》思想里面所提到的,把“知”当作避难。同学们都很熟悉了,我在解释《老子》的时候,老子的“知”有三个层次:从区分,到避难,到启明。中间那个避难很重要,而这一章里面《老子·第28章》就充分发挥了这个道理。但是不但如此,它的内文有很多地方还是要商量一下。我先把原文读一遍,
《老子·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xī)。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它的白话意思我们先说一遍:知道雄强的好处,却守住雌柔的位置,这样可以作为天下的仆役。作为天下的仆役,就不会离开恒久的德,再由此回归婴儿的状态。知道光明的好处,却守住暗昧的位置,这样可以作为天下的山谷。作为天下的山谷,才可以满足恒久的德,再由此回归真朴的状态。真朴的状态分散为具体的器物,圣人依循这个原则,建立了管理与领导。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去割裂的。
我们知道这段话内容是这样的,知与行的关系。前面两段讲“知其雄,守其雌”,“雄”与“雌”当然是相对的。一般讲“雄”的话,就是上台、表演发挥、担任领导、走在前面,都是雄。那“雌”的话,就是我让别人先吧。“雄”与“雌”,“雌”是属于安静的、退守的这一面。
那么在这里,问题在什么地方呢?我先把第一句说清楚,什么叫做“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谿”什么意思?这是个关键。为什么?你看一般的版本,它的“谿”是这个字,左边是一个“奚”,右边是个“谷”。左边那个“奚”就是山中的小溪,没有水字边的“奚”,右边的“谷”就是山谷。
那“谿”什么意思呢?你照很多人的解释,说“谿”就是“山谷”,那这一来怎么办呢?你看第二句,“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这边讲“山谷”了。哪里有人写文章这样写的?前面是“谿谷”,这边是“山谷”,都是“谷”。你这个写法,你说我是为了押韵,前面“守其雌”,所以“为天下谿”;后面“守其辱”,所以“为天下谷”,你看分别都押韵。但是这一来的话,你这个意思还是一样的嘛。但是你后面说,在第一句就是说“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注意“婴儿”。第二句就是说“复归于朴”,就是原始的木头。这两个就不一样了。
所以你在做合理分辨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呢?要慢慢去了解老子思维与写作的习惯。他一定是注意到两面:第一面是人类如何;第二面是自然界如何。然后从里面可以归纳出一个共同的原理,这是老子思维的模式。我们已经见识过很多次了,从“上善若水”开始,经常如此。先跟你说,水对万物有利;对于人来说的话,人都不喜欢低卑的地方,而水不排斥,然后最后归结出水最接近道。这种写法老子已经经常表现了,所以在这个地方也是如此。
所以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最主要的关键是第一句,“知其雄,守其雌”,后面“为天下谿”,“谿”什么意思?这就有趣了。古代很多字都是同音,形状类似,都可以借用。事实上“谿”这个字,你反而要把“谷”那一边去掉,就纯粹是一个“奚”。在古代的话是指“仆役”的意思。比如在《周礼》这本书里面,它提到:古代男女犯了罪,没入县官为奴(当奴隶了,奴才)。年轻的、比较聪明的去当仆人,仆人就是“奚”。所以这边讲“奚”,是指在人类的世界里面的仆役,就是当仆人的。
这倒蛮适合的,为什么?你作为天下的仆役,就不会离开恒久的德,怎么说?你作为仆役的话,你没有主观的、个人的认识及欲望,什么事情都要听主人的吩咐,你没有任何排斥,只负责替人服务。那你跟道所表现的遍在一切的“德”不是很接近吗?所以这个“奚”是“仆役”的意思。后面才能接到,你由此回归于婴儿状态。婴儿也是人类里面最原始的、最早的一种单纯的、圆满的形象。所以从人类社会最低的身份——仆役,讲到人类社会最原始的自然的情况——婴儿,都聚焦于人的世界。这样子第一段就完整了。
再看第二段,“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这边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因为很多版本在这个地方加上23个字,什么叫做23个字?就是它在“知其白”后面就开始加了“守其黑”,认为好像“白”与“黑”要相对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 “守其辱”现在才出来。他忽略一点,在《老子》书里面,“白”就是白,“辱”就是黑垢,这两个词是相对的。所以在后面你就会看到“大白若辱”这四个字,最大的白好像有黑垢一样的。所以老子说“知其白,守其辱”,后面跟“谷”再配合,没有问题。
你如果中间加上这23个字的话,变成是怎么样呢?老子讲的变三段话:第一段讲人类,你要做仆役,最后回到婴儿状态;第三段讲自然界,你要做山谷,最后回到朴木、原木的状态。中间加一段在讲什么?根本没有人讲得清楚。甚至在这里面还出现了两个字,很突兀的,叫做复归于“无极”。注意,《老子》书里面出现了“无极”。事实上,什么叫“无极”呢?《庄子》里面提到类似无极的、无穷无尽的,这样的概念多的是,那是《庄子》。而《老子》里面忽然出现一个“无极”,只能说是没有什么穷尽的限制了。
事实上“无极”这两个字,让中国念书人熟悉的是来自于北宋的周敦颐。他写一本书叫《太极图说》,一开头就说“无极而太极”。你这个“无极”在后代这么重要,你把他拉到《老子》里面去的话,反而把很多事情弄混淆了。因为《老子》里面这边提到“无极”,完全是没有什么来源、没什么根据的,忽然冒出来两个字,很奇怪的字,那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经典的时候,先要了解一个哲学家他的思想的架构。譬如说,老子总是注意到两方面——人类与自然界两大领域,然后从这两方面找到他需要的材料,然后再做一个结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9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