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着看,底下这一句就有趣了。他说,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我们今天用什么词?这两个字叫做“师”与“资”,合称“师资”。到一个学校念书,一定要先问:师资好不好?现在就用这个词了。所以老师跟学生不能互缺。在古代讲师资是老师是师,学生是资;在老子说的是善人是师,不善人是资(借鉴)。你没有不善人,怎么知道谁是善人呢?这两种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说有一次我看电影,看到一幕很生动的。在美国有个州,它有办失业训练所。失业训练所来的人都是失业的人,心情不好,上课根本没有心思。大家脾气也不好,很容易吵架,又或者缺课,但是老师的压力很大。有一天这个实验训练所的老师就教训这些失业的人说:“你们再不好好努力,一直失业怎么办?你们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摆脱失业的困境。”老讲这样的话题,学生听不下去,然后有个同学就回应了,说:“老师,我们这些失业的人好好跟你学,学到最后统统就业的话,你怎么办?变成你失业了。 ”实在是很生动。
说明师与资在老子的用法里面是,所有人他是善人或不善人,他都有他的作用,两者都相互需要、不能缺少的。那么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老子劝我们说,对老师要尊重,对借鉴要珍惜。你就算再怎么聪明,没有做到这两点的话,也不免陷于困惑,对不对?你说天下都是善人,那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善人?当然是有相对的一面,才知道说这些人不错,他们是善人。但是不要忘记,你一分善与不善,标准何在?是谁定的?为什么这样定?一系列问题统统出来了。换句话说,在某一个时代、某一个社会作为善人的,你换一个时空条件就不一定了,说不定原来所谓的不善人现在无所谓了,甚至不善人变成善人了。
我们都知道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周处可以把前面两害除掉,那他不是别人眼中的英雄吗?但他最后发现自己是第三害,那他改过迁善,最后不是皆大欢喜吗?如果你一开始就把周处打成坏份子,说他不对、不好,那前面两害谁来除呢?所以在善恶的分辨有问题的情况下,它是相对的,在这个时候它可能互换位置了,所以师与资要配合。没有一个社会完全是善人,或者完全是不善人的,没有这样的社会,不要幻想。在这个时候,你就要尊重每一个人,他可能透过某些思考、学习或是觉悟了,忽然就转变了,变成善人了。
所以这边重要的是圣人善于救人,善于救物。换句话说,宇宙万物与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来自于道的。既然都是来自于道的话,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都不能少”,每样东西都有它的意义与价值,都不能够忽略。千万不要自己下一个判断,说这世界上的人都有问题。
比如说在孔子的时代,鲁国出现一位执政者叫做季康子。季康子很年轻,因为他是传承的,就当鲁国的卿。他就问孔子说,我把坏人通通杀光,我来亲近那些好人,这样来治理国家可以吗?“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这种话听了真是让人不寒而栗,统治者难道只会杀人吗?把坏人都杀光,只剩下好人,有这种事吗?他不知道坏人是某些好人某种情况下变成的,他也不知道说现在的好人有些是改过迁善的,他居然用一刀切,二分法。所以这是孔子的时代,就知道说春秋末期一路下来,天下真的很混乱。所以老子他虚拟一个圣人,这个角色确实非常重要。悟道的统治者,他确实是每一个学派的人都向往的。
最后在这一集里面,我们可以思考什么问题呢?老子一开头提到五种善,善于行走,善于说话,善于计算,善于关闭,善于捆绑,听起来都有些难度,有些离奇。他意思好像,你不用刻意去做什么事,最后都达成某种效果。
我们同学们可以想想看,前面讲到这五种,有哪一种你觉得比较有可能做到?至少你从某一种开始,比如说我会觉得说可能说话(能做到),可以开始练习,怎么样说话不要有瑕疵,所以下一次你说话的时候,你就要看什么场合,与什么人说话,是不是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的每一种感受,但是同时又能够把话说清楚,这实在是很大的挑战。想听听你的意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9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