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的主题是太自负就看不明白,我们要介绍《老子•第24章》。这章内容并不复杂,但结论提到一句话“有道者不处”,就是有道的人不会处在这种情况。代表他描述的是修养,就是你要怎么样才能够表现有道者的这种风范呢?它原文并不长,我们先把原文读一遍,
《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的思维模式是我们要学会的。他先举两个现实生活上可以看到的例子,等于是做一个简单的归纳;然后连说四句,他提醒我们,不要太自以为是;后面再说,这些自以为是的表现都是没有用的、让别人讨厌的,有道者就不会犯这些毛病。它白话的意思并不复杂,我们先说一遍: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局限于所见,就看不明白;以自己为对,就遮蔽真相;夸耀自己的人,没有功劳;仗恃自己的人,无法领导。从道的观点看来,这些可说是剩饭与赘瘤。人们都厌恶这样的作为,所以悟道的人不会如此。
这章一开头两句话就是一般我们可以看到的客观的现象。他是要指出,凡是不平常、不正常的作为都很难持久,就好像上一章提到狂风暴雨很难持久一样。天地尚且如此,人更是如此了。你看它开头说“企者不立”,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为什么?脚跟踮起来,只靠脚尖着力的话,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参加大的庆典活动,你看不到前面广场的表演,怎么办呢?掂起脚跟,抬起头,拼命地看,很快就累了。累了之后怎么办?还是恢复正常,脚跟着地,这样才能站得久。
接着他说“跨者不行”。我们平常一步跨出去大概60公分,你现在说我要跨远一点,一步要跨90公分。可以啊,但是恐怕没办法走得很远,走个几百公尺,恐怕觉得腿酸了。换句话说,过度使用你的脚,站不久也走不远,这在提醒我们什么?任何方面都是一样,所以要把握平常的状态,才能维持长久。
接着老子提到四句话,这四句话都有个特色,都是从自己开始: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真是很执着,都是自己如何如何。而这四个字我们如果回忆一下,就在两章之前,就是第22章,老子提到四种情况,跟这边对照起来正好完全一样,只是说法不同。比如说你局限于所见,就看不明白;在前面就说了,只要你不是局限于所见,就可以看明白。所以这是正反两种不同的说法都说出来了,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怀疑的空间了。
老子真的认为,你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见,不要以自己为对。这两点是指什么?与“认知”有关,不要自见,不要自是。后面两点,不要自伐,不要自矜——不要夸耀自己,不要仗恃自己,这与“行”有关。知行。我们先不要说知行合一了,知与行两方面都要考虑,才是比较完整的思考。
我们介绍老子的时候,经常会提到韩非子,因为韩非子是战国末期的学者,他写了两篇重要的文章就是《解老》和《喻老》。《解老》就是老老实实把《老子》的内容说出来,并加以解释。《喻老》这个“喻”就是比喻的喻,就是讲故事,举一些历史故事,举例说明老子的话是有根据的。在《喻老》这一篇里面,对于这边所说的“自见者不明”,他就讲了一个故事。意思是你要先看清楚自己的情况,才能算作明;否则的话,可能是糊里糊涂,就像我们常常说没有自知之明。
韩非子说的故事是这样的。他说,楚国的楚庄王想讨伐越国,大臣杜子就进谏楚庄王说:“大王要讨伐越国,为什么呢?请大王想一想什么理由?”大王就说:“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兵力弱小。”两个理由——你自己国内政治乱了,兵力又弱,那我就来教训你了。换句话说,我来讨伐你,平定你。杜子就说:“臣愚昧,很担心我们的智慧就像眼睛一样,能够看到一百步之外的东西,但是没有办法看到自己的睫毛。”这个比喻非常好。的确,眼睛看不到睫毛。你能看到远处,你看不到近处,看不到自己的情况。杜子继续说:大王的军队从前败于秦国、晋国,丧失了几百里土地。代表我们国家兵力也是弱小。另外,国内有个大强盗叫做庄蹻,他在我们境内横行霸道,官吏对他束手无策。代表我们的政治也是混乱的,一个天下有名的强盗在楚国横行。所以结论就是:大王的弱小和混乱并没有比越国好。你现在要讨伐越国,代表你很有智慧,但是这个智慧可能像眼睛一样,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楚庄王还不错,听了之后就从善如流,停止了讨伐越国的计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9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