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感悟心得

荆十三 2024-10-31 10:14:34

原文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真诚可信的语言不动听,是朴实无华的,而花言巧语不足为信。心地善良者常常讷于言而敏于行,语言上的巨人往往是行动的矮子。渊博睿智的人不会炫耀,炫耀的人不见得真有本事。天之道,顺应自然,生养万物,无害众生。圣人之道,为众生谋而无争利之心。


5e9af425de5bbc9f2ecd7eacdd02d516.jpeg

感悟

        生活中,值得信任的言辞往往听起来不那么美好,而听起来很美好的言辞往往又不值得信任。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多,人们会经常碰到表态调门很高,赌咒发誓要办成大事、带来实惠的人,但实际行动、最终结果却是天差地别,经历的多了,人们才会发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的人是多么难能可贵、值得珍惜的。人们也会经常发现,修养好、明事理的人往往表现的并不是那么会辩解,经常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人却往往并没有多好的修养,更谈不上明白事理了。还有就是有真知灼见的人往往并不需要广博的学识,参透道理往往都是一通百通,哪里需要天文地理、鸡毛蒜皮样样精通才能悟得大道,如果费尽心思非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学到最后脑袋会被自己搞成一锅浆糊,看似什么都懂一点,其实却没有抓住要害。对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貌似通了九窍,实则一窍不通。

        明白了自然之道的人,从来都不以自己得到、自己占有为目的,无论是在思想上、行动上,总是在为了使他人拥有的付出中反而使自己收获更多的拥有,总是在给予他人更多的付出中反而使自己得到的更多。在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互动中,有道之人真心为他人付出,付出的越多,他人越会为之感动,尽管有道之人内心并不求得付出后的回报,但他人仍会尽己所能回馈有道之人的付出。众人回报之下,有道之人反而收获了更多,如众人的称道、爱戴,事业的支持、帮助,精神的传承、发扬,生命的守卫、保护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众人的回报靠得不是命令、威逼、利诱、欺诈,而是凭借真心付出,以心换心得来的。

         因为,天地养育万物而不图万物回报,万物却感激天地仁慈博大,对天地无比敬畏,顶礼膜拜。所以,自然之道实行的是对人有利而从不加害于人的法则,只要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效仿自然之道的人就会对有利于他人的事情主动地、自发地积极作为,但却从不与他人相争。本质上,这就是“无为之为”,因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可以无所不为;这也是“不争之争”,因为勇于付出不计回报,所以可以无所不得。对于不与自己相争的有道之人,民众对其尊敬爱戴那是无以复加,有道之人虽然没有争什么,但却得到了普通人都难以得到的东西。


6588677d4c6564f39e76e5b19cc3fcbf.jpeg

       在老子看来,圣人是不撒谎、不辩解、不卖弄、不自私的。诚恳的实话或许不好听,但一定很受用。人人都听过“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真诚勇敢地指出错误缺点,必定对当事人有伤害,但其目的是为他人着想。忍辱不辩的人也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境界,善良的圣人,往往不急于争辩是非对错,因为他知道公道自在人心、修行重于辩论。真正有知识的人,也从来不卖弄自己,反而是那些学识浅薄的人,才会装作一副知识渊博的样子,来满足虚荣心、填补自卑感。对于执政者而言,不应该是自私的,唯有一心为民、勤勤恳恳,才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富足,让自己的生存环境更好,帮助百姓就是帮助自己。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发现,哪些圣人的美德,其核心就是“不争”。不争才会诚实诚恳,不争才善良忍让,不争才隐忍大度,不争才大公无私。老子说过“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为什么要你做一个不争的人呢?这些不争的人,在最后反而是胜者。人们在自然之中,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把自己的勇气建立在柔弱谨慎自存的基础上,去做一个像水一样包容、无私、平和的人。做好自己,无需争抢,自然终会将你应得的一切反馈给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6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