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道德经中“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究竟在讲什么?

荆十三 2024-10-22 14:29:20

             道德经·第十九章【正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所谓的圣智,仁义和巧利,在老子的眼里,是因欲望而生出来的符文,是带来忧患的源泉,而保持纯洁质朴的本性,削减内心的私欲杂念,才是正“道”。在当今现实生活中,许多仁义,志愿的背后都带着功利的色彩,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35ca9b396097f8375677500522d04903.jpg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王莽、王安石都是才智杰出的人,他们变法的出发点都是非常好的,但因为没有顺应历史潮流而造成相反的效果。西方的拿破仑、希特勒也是这样。诸位看现在的美国,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优秀的,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像他们那样生活,于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到处干预其它国家的内政,掠夺世界资源,被世界人民称为霸权主义。才智发挥总是会有两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在看到积极方面的同时,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所以这一些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圣人、是优等民族的人,结果他们的举止都会对社会增加徒然的纷扰。才智之人对社会虽然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的,但如果他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那么就会适得其反。所以绝圣弃智既是否定才智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是否定才智之人的自以为是心理。

        我们评选好人好事,事实上后来发现被选的人里头有些真是藏污纳垢。真正孝慈的人只是默默地行孝,默默付出,根本不需要别人去评说和肯定。这些个参选的人多半是为了被表扬,这种私念完全破坏了评选的初衷。统治者上面表扬鼓吹,下面的人就故意地表现出来,唯恐别人不知道。殊不知这种专门表现给别人看的好人好事,正体现了最大的虚伪。假设统治者不要弄这些虚名,不要“尚贤”,那么老百姓都是务实的,他就会尽他的本性去做事。老百姓都有自己的本性,儿女的本性一定是孝顺父母的,父母的本性一定是爱护儿女的。这些天性就让它自己发挥,不必鼓励,一鼓励就有假的出来了。所以说“绝仁弃义”,然后真孝慈才能够恢复。

        人们为了贪图这些便利,便容易产生欺诈和觊觎之心。前面已经讲过,“贵难得之货”是让人家起盗心的原因,所以一方面“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要让民众知道有这些机械、珍宝,这样他们就不会起掳夺之心;一方面要“绝巧弃利”,尽量弃绝这些机械和珍宝,从根本上杜绝祸患。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b6fbb8270691081de18ebd97701861ae.jpg

       这一章老子提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的治世思想。认为“仁义、“圣智”、“巧利”等不足以作为治理天下的法则。老子依然在抨击那些推崇圣贤才智的学说,认为那些只是一种巧饰,与自然是违背的。他让大家不要去追逐什么聪明才智和虚名浮利,而是回归朴素,减少私欲,少学那些冠冕堂皇的“仁义礼智”之类的学说。老子是从根本上来看问题的。我们不能说孔子见地不如老子,也不能说老子的抨击没有根据。这个世界很华丽,但也很浮躁,人们追名逐利,不择手段。这样下去,人性被刺激得越发贪婪,表面和气,讲究仁义,而背地里相互倾轧和处处内卷,人人都活得累。领导者治理天下强调美德是好的,鼓励大家提升修养,鼓励相互竞争也是好的,但凡事过犹不及。人类虽一直在不停向更高级文明发展,但这并不需要我们聪明智巧和争当圣贤,反而需要我们应该略显笨拙,去除私欲,回归朴素。这几句话初听起来,老子是反智的,让百姓少欲望,不进步,无竞争,回归朴素。其实如果把这些章节连在一起看,就会发现老子本意是抨击那些整天仁义道德,满口等级有序的“圣贤君子”,老子不喜欢人为的刻意干涉,觉得那样反而使人虚伪。老子喜欢的是顺其自然,返璞归真。总之,老子并不反智,也不消极。相反,老子是大智慧和真积极。如果读懂了老子,那么人生就豁然开朗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4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