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品读《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体会

荆十三 2024-10-21 14:31:19

       自《道德经》成书以来,历代学者从养生、哲学、政治方略等不同角度对这部经典进行研究和评论。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时,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相关资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实用”二字。即使它是经典,如果它的内容太深刻,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与我们的日常行为无关,那么这样的经典往往就仅限于经典。我们常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jī)于道。......这其中又有那些实用的指导思想。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221cdefde6f98b713d4dce936969b982.jpg


          老子用水的习性比喻极致完美的人的品性,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但是不争名利,并且乐于处在卑下的大家厌恶的地方。因此,水几乎达到了道的标准。老子认为极致完美的人施惠万物但是无欲不争,品德极为高尚。据《纲鉴易知录·卷一》记载,五帝之一的尧帝,“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居住的地方茅草盖顶,梁柱不加修饰,没有金银翡翠。吃粗糙的粮食,乘坐没有纹饰的马车。寒冬用鹿皮御寒,夏天用布衣遮蔽身体。儿子丹朱不成器,尧帝选拔“舜”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理由是传帝位于舜有利于天下人而丹朱受损失;传帝位于丹朱有利于丹朱而天下人受损失,“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人们赋《康衢》歌颂尧的盛德:“立我烝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老子认为极致完美的人还能够处在众人厌恶的低洼之地而不怨愤、不后悔。据《汉书·苏建传》记载,苏建的儿子苏武奉汉武帝刘彻的命令出使匈奴,遇到匈奴缑王和长水人虞常等人谋杀单于,因副使张胜预先知道此事牵连到苏武,匈奴单于以此威胁苏武投降。苏武认为自己玷污了朝廷的使命,于是拔出佩刀刺向自己。汉奸卫律大吃一惊,赶忙抱住苏武组织抢救。等到苏武脱离危险卫律以自己在匈奴富贵的事例引诱苏武投降,被苏武怒骂。之后,匈奴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企图用穷困、危难逼迫苏武投降。苏武在北海挖掘老鼠储存的野生果实生存。面对好友李陵以刘彻年老昏聩,喜怒无常,多次诛杀大臣,劝苏武投降的言论,回答说:我们父子没有什么功德,然而“位列将,爵通侯”,都是承蒙皇上的恩赐。虽然“斧钺汤镬,诚甘乐之”.你以后不要在跟我说这样的话了。苏武在北海十九年,“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归根结底是人,人是道的器皿,人怎么能像水一样成为道最高的存在呢?当然要具备七大美德:“住得好、心好、与善仁在一起、说话和善、守信、治理好、做事好、做事和善”。“生活在好地方,有一颗善良的心,还有善仁,说话友善而忠实”:好地方不是指好的地方,而是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最有问题的地方。在一个家庭中,可能是最麻烦的卫生问题。在一个工作单位,可能是最容易发生纠纷的部门,比如公关,比如销售。当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放下身段去做这些事情,专注于解决难题时,那么原本杂乱的生活环境就会变得干净宜人,最容易发生纠纷的部门也能成为最有责任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部门。所谓的“好地方”,原本是一个普通人不想去的地方,不想做的事情,但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出现了,是他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地方。好地方,一个宝藏的地方。



心地善良而深沉,心如幽谷,宽厚,包容,拥有包容百川的力量。做一个大度的人,就是要包容身边的人和事,随时随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而不是时时处处看不起人,挑起不必要的争执。和善仁在一起,与人相处要和善、温柔。水是柔和的,但“水滴石穿”,却有一种柔和却不可抗拒的力量。人类也是如此,温柔的力量有时会让对手放下刀剑。讲仁慈、守信用。说到做到,就必须遵守诺言,做到“诚信”二字。


这四个方面概括了一个人道德修养所能达到的境界,堪称修行准则,是一个人成为“上善”的基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4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