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何理解?

荆十三 2024-10-21 11:11:04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句话历来就有很大争议,不同版本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各抒己见。  有些人以为这句话是说天地没有仁慈,把万物当作可以随意抛弃的玩物。而且天灾就是例证,把生灵一下子就毁灭了,残忍、无情就是天地的特性了。这其实是对《道德经》的误读!老子本意并不是这样的。

e154002750821088-c0367fafa5e72e32-0b7557ac66eb7b5c3a8f5890a2304fa7.jpg

        正如齐善鸿教授所说:天地是没有人间那种仁慈的,它没有偏私偏爱,对待万事万物和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在天地之间,万物是没有好坏、人也是没有善恶的。也就是说无论你大地万物是欣欣向荣,还是灾祸连连,天地都不会下场插手去管的。如此说来,是不是显得天地十分的无情呢?是的,天地本来就是无情的,他不会插手人世间的任何事情,他就是睁着眼睛看着,就只是看着而已。大地之上,有时候万物勃发生长,有时候火山爆发、旱灾、洪灾滚滚而来,甚至在征战的年代,战火连连,百姓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天地并不会去褒奖或者抚平。这看起来是天地无情,其实是一种自然之道,也就是老子崇尚的道。所谓道,是自然而然的。这句话也提醒我们,人类应该以平等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不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自然或他人。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改变它。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放下自我中心的观念,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和理解他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和欲望,而对其他事物产生偏见或歧视。过分干预,就会有违天道,虽然自以为做了仁义之事,其实是行的不“仁”不“义”。 

       美国亚利桑那州曾经发生过一起人类惩恶扬善,结果适得其反的事例。那时候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里面,鹿的数量只有四千只,善良美丽的鹿群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当时美国的总统罗斯福认为都是因为森林里凶恶的狼群作怪,是它们以鹿为食,才导致鹿的数量没法增加,所以,他下了一道命令,将森林里的狼全都捕杀了。此举见效十分显著,鹿群没了天敌,繁殖十分迅速,森林里的鹿的数量激增,总数一度超过了十万只。但,与此同时,森林能够供给数量庞大的鹿的食物却越来越少,鹿饿死病死的大有其数,森林里到处都是病鹿死鹿。到了后来,鹿群数量锐减到了八千只。如果把罗斯福比作圣人,鹿和狼群就是所谓的百姓。罗斯福对鹿行了所谓的“仁”,结果却是造成了更大的不“仁”,这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c4a0677f38950119-bb7a9723274ae034-a29ef1c1048521280f361749e3f6410d.jpg

森林是一个小的自然系统,它有它的自然运行之道,狼和鹿虽然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却构成了另一种共生关系。狼的存在,会把鹿群里面的弱的病的给吃掉,从而减少了疾病的传播,也将鹿群控制在森林能够承受的分量之上。如果没有了狼,那么疯狂增长的鹿群将分不到足够的食物,生病的鹿,病死的鹿没有天敌消化,会将疾病传染给健康的鹿。鹿群的数量同样会锐减。并且,没有了天敌的鹿其健康程度将不如有天敌在时的鹿,其实是在退化。自然生态已经失衡,人干预自然,固然在一段时间之内救了那些弱的病的鹿,但在某种程度上却造成了更大的隐患。

       齐善鸿教授对此提出了一些见解:老子洞察了人们内心的想法通常是违背大道的,即使出于好意,也难以成为真正的道德。于是劝说人们,别再坚持主观的想法,哪怕听起来、说起来很美好的仁义,告诉人们要清空内心的成见,像风箱那样中空,遵循天地正道的规律,反而能够拥有无穷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4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