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曾仕强解读《道德经》第二章

荆十三 2024-10-16 14:48:06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弗始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b3a36dfaa9390fb5-a9c0f23cd4324ece-798c62d6b338f6488fd160bf24d83e30.jpg


道德经》第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子所说的美丑 善恶与我们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有着怎样密切的关联呢?《道德经》第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当天下人对美这个名称有了定论,大家就厌恶丑了,有了这种好恶之心,那就糟糕了。所以“斯恶已”就是那就糟糕了。这非常口语化的东西。美跟丑它是必然存在的,老子不可能去否定它。老子只是说“美”是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标准,“丑”是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标准。这才是自然的现象。你现在用个 人为的,这才是时尚的,那就是落伍的,这才是高贵的,那个是低贱的,这才是美的,那个是丑的……天下就大乱了。因为美有了固定的标准以后,所有人都集中到这来。我们拿男人跟女人做比喻,大家认为这个女人美,所有人都去追求她的话,对她好吗?当然不好。那对丑的人公平吗?当然不公平。什么叫做“情人眼中出西施”就是它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标准。老子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要有固定的标准,而不是他在否定“美”跟“丑”,因为那是不切实际的事情。“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这个“不善”不是恶,很多人看到“不善”就认为恶,这也是“名”在作祟。“不善”只是不好的行为,或者是假装的善,不一定的罪恶的。所以千万不要对立。如果大家都知道,善是有固定标准的,那每一个人都装模作样去符合那个标准,那他就是善人了,那善人他就可以做坏事了。你看,老子所讲的话都是不幸而言中。现在人大部分都是这样,我捐1000块我就榜上有名了,我就是好人好事的代表了,他就可以放心地做坏事。老子接着用六种东西来告诉我们说,我们把“美”跟“丑”对立,把“善”跟“不善”看成有一定的标准,这是很可笑的事情。哪六种东西呢,“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有跟无它都是道的一部分,它不对立;难跟易是相比较的,有易才有难,有难才有易;长要靠着短,低要靠着高我们才能比较出来,原来这个高,那个低;声音是要调和的,声音太刺耳了其实不是好的东西;前后相随,它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没有人跟你一起走就你一个人,你是在前还是在后?就不知道了,它是前后连续不能分割的时候才有前后的这种区分,所以叫做“前后相随”。因为这六种自然现象,老子才归纳出两句话: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这两句话也是道德经的重点。我们先说“圣人”这两个字,《道德经》五千个字里面,他提到“圣人”这两个字二十八次,出现在八十一章里面的二十三章,可见它比例相当高。圣人在老子和孔子两个人心目中都代表人间最高的理想人物,但是他们两个不同在哪里?孔子一讲到圣贤,一定讲“尧 舜 禹 汤 文 武 周公”,老子从来不提他们的名号,并不是他看不起尧舜禹汤,而是他在告诉我们,就算尧舜禹重新来到现代,他能按照他们的方法再做吗?不可能。他能够还是“尧舜禹汤”吗?不一定。那你执着于他的名号干什么呢。孔子是指名的,老子是不指名的。为什么?因为名不可名。他既然自己说名不可名,他还到处讲这个讲那个,那不是很奇怪吗。因此“圣人”老子给他两个原则,就是能够处无为之事能够行不言之教那这个人就是圣人。不管他是谁,因为名字不重要。“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中的“无为”是人们争议最多的,因为孔子说“有为”而老子却说“无为”,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做事还是应该不做事呢?什么叫“无为”这是非常有争论的,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嘛,那人什么都不做就是死人,很坦白讲。人活着就要动,动就是要做事,不然就是乱动。老子不可能否定人要动,不可能否定人要做事。所以“无为”绝对不可以解释成不做事情。无所为,不可以。这个“为”就是违反的意思。所以这两个字是通的“无为”就是你要做事,但是你不能违反自然的规律。就这么简单。圣人一天到晚都在做事才叫圣人,但他每天做的事都顺自然规律。这个将来我们会有很多地方会讲到,这到底怎么回事情。而且他行不言之教。你看《论语·阳货篇》中有这么一句话“天何言哉 四时生焉 万物生焉 四时行焉 万物生焉 ”可见这个“不言之教”孔子也是深有体会。你讲话有没有用?根本没有用。言教是不如身教的。你说身教他看不懂,那是他的事那干你什么事。人都是自作自受。所以老子讲的这两个原则:一个处无为之事,一个行不言之教。然后他就有一个总概括,说到底是什么现象,你们看到自然现象就是这样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居。这一段话也是《道德经》会出现很多地方的。因为那是老子思想的重点。他说万物都在产生,都在发展,可是“道”从来不推辞,那个“辞”就是推辞,也就是离弃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道”生了万物以后,它从来不离开万物。从来不离开。天下没有弃物。对“道”来讲没有弃物,也没有宝贝,都没有,都是一视同仁。它生而不有,它永远创生,永远生养,但是它不占有任何的东西。这样才能够生 生 生……否则的话,你看我们一个妈妈,生了一个小孩,你要去养他,这是我的小孩,你累得要命。你了不起生了八个,你就不能生了。“道”可以一直生,就是因为他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它做事情以后,它没有说这是我的能干,这是我的才能。你看现在每个人都认为他很能干,这很违反天道啊。老天都没有说过它能干,你凭什么说你能干。最要紧是“功成而不居”你看“生”也好,“为”也好,它都是自然而然,不可以认为这是我的功劳。当然一般人是不容易做到的,可是老子给我们的鼓励就在后面这两句话。“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不去”就是不朽,就是永远存在。因为你不居功,所以你永远有功劳。你看我们什么事情都是“谢天谢地”。老实讲中国人那比外国人聪明太多了。外国人老谢这个,谢那个。谢你的人有一天会利用你,你谢的人有一天会死掉……中国人永远谢天谢地。无心居功,无求于不去。我不想不去,人家就不会去你。我要功劳,我要争取这个,我要争取那个,所有人都打击你,为什么不打击你。他总想把你的功劳去掉嘛。我说我没有功劳,人家说都是你辛苦了;我说我有功劳,人家都说你那点算什么。这是大家经常看到的。我再说一遍,老子的每一句话,一直到现在你都可以在人群社会当中随时发现。这是老子了不起的地方。老子讲了这些原则以后,他就很明确地指出来,人群社会为什么这么乱。有四大乱源。这四大乱源是什么?名利欲知 名(名声)利(利益)欲(欲望)知(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3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