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曾仕强解读《道德经》第一章

荆十三 2024-10-16 12:39:26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 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 e154002750821088-b86c8b5e0f21e51f-f5e6ac33afc341a66349b83cba614b69.jpg


我们要研究《道德经》,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我们都很清楚。道并不是老子首先发现的,应该追溯到伏羲氏。伏羲氏知道一切一切都有一个总根源,只是当时没有文字,他没有办法用任何文字来说明,所以只好不得已一画开天,这一画开天,那一画现在叫做符号,当时就叫象。可是这一来就影响到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人,非常的执象。 很迷那个象。看天 天象 看人 人象 看地 地象,老子看到这个现象,他就感觉到,如果再这样执象下去我们迟早会被象困住,没有办法再继续王前进。那对伏羲氏来讲也是很不好的现象,因此他就决定要破象立道。他这个道是要把象破掉,然后把道立出来。但是他看到伏羲氏画象,大家就执象。因此他也担心他一旦说出道来,大家就执道了。所以他一开始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这非常有警告的意思。说:各位,我是好心好意,我现在把伏羲氏当年所没有办法讲出来的,我把它说出来:道,可是你们不要执迷于道。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是用来破道的。这是我们心里头要很清楚的一点。当然,这个道我们现在很清楚,他是代表宇宙万象,这个包括人生的一切造化都在里面,因此这里头这个“常”字非常重要。“道”加上一个“常”字就变“常道”,“常道”就是恒常的道理。这里头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你看这样听起来它跟《易经》的道理很接近。那老子就说“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名称,伏羲氏当时没有文字,所以没有出现“道”这个名称。老子当时文字比较成熟了,所以就有很多名称。那老子就说“名可名非常名”任何名称一旦说出来,它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现在不要受它的影响,所以我们这里提出一个字叫做“常名,“常名”就是它不会有局限性的名号,那叫什么,叫万物的自性。老子当年讲道,好像很玄妙。实际上现在人你如果跟他讲,宇宙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差不多大家都知道,那它就是本体嘛,本来就是本体,本体也叫作形上。所以我们现在对道,究竟存不存在,道是什么,应该比以前人少很多疑问。天道是老子所说的东西,这一句话我们很清楚。同样说道,孔子多半说的是人道,而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他大概都在讲天道。天人合一,从他们两个人身上你一定要做很合适的配合。老子是从天道出发然后走向人道,孔子是从人道出发然后走向天道。但是最后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把《易经》背后的那个道把它宣扬出来。《道德经》它的源头是《易经》,所以《道德经》的第一章,它跟《易经》有什么配合的地方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易经》,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无”和“有”是什么意思呢?和易经的阴和阳是不是一样的呢?《易经》它开了一个易门叫做“阴阳”,阴阳易之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现在《道德经》第一章它也开了一个道的门,什么意思,有无道之门,所以第一章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有,一个无,这两个不完全等于阴阳,否则它就用阴阳就好了嘛。“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始”跟“母”有什么不同,“始”是开端,是本源,它本来是从这里出来的。“母”是能够使万物化生的一种动力。这两个不太一样。一切一切的总根源叫做“无”,但是“无”里面它会产生万物,这个要靠什么,靠“有”。如果没有“有”,它就产生不了东西,所以“无”跟“有”这两个名词也是我们学《道德经》的时候必须要好好去了解的。所以他下面就劝我们“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的文字是在是很美,你看一个“常有”一个“常无”。常无的意思是什么,是要常常站在“无”的立场来想事情。你本于“无”的时候,你不离开“无”,而你想要观宇宙天地怎么变化的这种玄妙,这是有可能的。你常常本于“有”,然后你想要来看到宇宙万物它们看得见部分的变化,这也可以做得到,而两边用的方法都一样。这个就叫做“观”。这个“观”不简单,观不是说用眼睛看见才叫观,观是要透过精神来体验才叫观。我们用眼睛看其实那还不如叫做“见”看见。“观”不一定看见,观是要透过精神来体验才叫“观”。你看观世音菩萨,你看他眼睛有没有在看你,你也不知道,可是他的观是最高明的。你透过精神来观,比你用肉眼去观要明白得多。在提出了有无的概念之后,老子紧接着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在人们通常的理解中,有就是有,无就是没有,它们是截然相反的,可是老子却说“此两者同”。“有”“无”怎么会相同呢“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里要加一个标点符号“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样一标,所有的意思一下就凸显出来。 此两者同,它告诉你“有”跟“无”是相同的,它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为什么名称不同呢,因为它本来是在道里面,出来以后给它两个不同的名字。“有”跟“无”不是对立。我们现在很喜欢用对立,其实世界上没有对立的东西,它只有相对待,相对待就是彼此会互动,彼此会迁就,彼此会变化。对立就糟糕了,对立就僵在那里了,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让任何事情对立,要让它对待,彼此尊重,彼此包涵做良性的互动。老子为什么在“名”之后,马上讲出“无”跟“有”,他就告诉我们“无”是一个名称,“有”也只是一个名称,你不要太执着,千万不要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两个是是不通的,这两个是对立的,不要有这种观念比较好。“同谓之玄”就是因为它同所以才叫做玄妙,我想整个《道德经》的观念,这两个字也是很重要的“玄”“同”。玄同两个字现在人一般看不懂,他认为是不同的,但是你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得更深入,看得更广你会觉得,那本来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玄之又玄”为什么要用两个“玄”,它就是说前面那个“玄”你又要把它破掉了,否则你就是很玄很玄,你看现在很多人一听都说,啊,老子,玄啊,《道德经》玄啊,他就是没有读通《道德经》。所以玄之又玄,后面那个玄就是拿来否定前面这个“玄”。说 好,你认为这样是玄,现在我告诉你这是不玄的。为什么,因为它是众妙之门。“众妙之门”众妙之门是什么意思,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形象,这个“象”是从“众妙之门”出来的,那大家一定会想到,这个“众妙之门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讲的天门了,本来就是天门。天门是似有又似无,又有又无,那个就是道。所以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你向内观可以观到道体妙,项外观可以观到道用之妙。这样我们就把第一章就看得很清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3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