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综合浏览区
人体修炼学
古史沉钩
传统资讯
公益课堂
传统术语
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
道家大成净土法来源
道家大成净土法的法脉传承源自老子——在上古时期,圣王们有祭拜天地的习惯,在祭拜土地的时候,有特定的“洁净土地”咒语,先民时期洁净土地使用的咒语及祝由科特定咒语,就是道家净土法之前身。净土尚有大成法,主要承传于宋朝以后的道家文始派。大成净土以河图、八卦图为根本经典,以证入太极之中、无极之野为根本成就之
2023-11-06
净土不过是心意化现
关于西方极乐净土,禅宗六祖惠能,有详细的讲述在《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在回答韦刺史关于西方净土方位时,做了详细的回答:“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
2023-11-05
宗教净土大多是有象净土
佛教一般所谓净土,主要是指弥勒净土、弥陀净土。弥勒净土的信仰,以东晋道安大师为最早,倡导往生兜率天的弥勒净土;唐代玄奘与窥基大师,也以弥勒净土为行持依归。但自此以后,由于修者少,弘扬者更少,渐形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弥陀信仰的兴隆,弥陀净土便成为诸佛净土的代表。早期弘扬弥陀净土信仰的,以东晋慧远大师为最
2023-11-05
胎息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孕育着宇宙生命本质的根本奥秘
胎息通常指的是胎儿在母体内的呼吸方式。胎儿在母体内并不需要进行自主呼吸,胎儿的胎肺是没有发育成熟的,而是通过脐带以及胎盘进行呼吸,胎盘以及脐带能充分地运输氧气给胎儿。胎儿生活在羊水内,胎儿的肺部以及气管是充满羊水样物质的,故胎儿无法呼吸。若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出现缺氧,可能会导致胎儿过多吸入羊水,进而诱
2023-11-05
什么是“开悟”
什么是“开悟”?当开悟这两个字被当成一种“证书”样的东西的时候,这个词已经被“框”住了,失去了其活泼泼的灵动性。有些事情很难解释,所谓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就是如此。《说文解字》“开,张也。从门,从开。”“悟,觉也。”从这字义上看就是“打开门觉醒过来了”。但觉到什么了呢?开悟是一种旨在通过超越思维的境
2023-11-05
何为天道承负?做坏事真的会有报应吗?
道学经典《太上感应篇》中第一句就说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的解释了天下所有悲剧发生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因为有的人心里充满着自私冷漠,社会上没有深入人心的天道承负观念。何为天道承负?这并非是某个宗教的观念,包括因果及前世、今世、来世三世这样的观念都并非宗教专有
2023-11-05
西方极乐在至道修炼看来就是有象皆假
安乐国是西方极乐的另一个称呼。极乐世界又被称作安乐、安养、清泰,这些都是极乐世界的表述。“安”,怎么叫安?极乐世界能够令我们安心、安乐,那里没有种种的苦难。“乐”,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贪、瞋、痴三毒,没有人我的分别,他所安享的都是涅槃法性的快乐,微妙五尘、种种资生用具应念而至的乐。所以叫做安
2023-11-05
“经典”是宗派划分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志
经典和宗派从来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宗派的建立,很多都是因为推崇某一部经典的缘故,而另外一些宗派形成之后,也都有各自所依据的经典。因此,经典其实是宗派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志。净土——上古先民与现代人同一的底层信仰在上古时期,圣王们有祭拜天地的习惯,在殷商甲骨文里已有对社土的祭祀,还有大量的祭祀山岳河流的记录
2023-11-05
传统国学与教育
传统国学和教育国学与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学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国学注重修身养性、道德修养和智慧启迪。除了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国学教育注重道德修养。经典文献中蕴含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仁爱、诚信、孝顺等。通过学习国学,学生
2023-11-05
读经教育丰富人生
读经教育丰富人生一.什么是“经”1“经”是永恒普遍的“常理”“常道”;用今天的话来说,“经”是永恒不变的普遍真理,适应于人类历史的所有阶段与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 体现了永恒普遍的超越性与神圣性。2“经”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中来体现永恒普遍的真理;“经”本身就是特定的历史文化形
2023-11-05
国学对现代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国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国学中,包括了众多的经典著作和文化遗产,如《论语》、《道德经》等等。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国学的基本概念。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包括经典、史书、诗词、典籍、文化传统等等。中国国学的研究,既涉及到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
2023-11-05
坐与忘
“坐”,是一种细致的文化,而“坐忘”中的坐,却不仅仅是坐下这么简单。颜回说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这才是“坐”的真正的本意。其实这句话反过来说更容易理解,即到达颜回所说的离形去知的境界,那这种姿态和手段就是有效可行的,它可以是坐,亦可是站,可以是诸多其他形式。所以,坐忘的坐,不应该是我们字面
2023-11-01
浅谈证悟
“证悟”一般指对某个问题或者某个领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或者对某种信仰、哲学思想等有了彻悟的认识。证悟不是某些宗教的专有词,但是因为宗教中使用的多,从而让人引起了认知偏差。简言之,证悟就是通过思考、实践、体验等方式,对某个问题或领域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领悟和证悟的层次。光从外表上看,无法判
2023-11-01
古人“观天象”真的只为玄学吗?
古人“观天象”真的只为玄学吗?其实,不同的天象也指导着人们进行不同季节的农事生活,诸如对二十八宿授时主星进行朴素的天文观测。《史记·天官书》所言,北斗“运于中央”,犹如天帝乘车巡行,指示天下时间变化。王莽以己比拟天神“太一”,是方才其行为的“理论依据”,而指示时间,则是北斗七星实打实的用途。“观象授
2023-10-29
道家的思想
以下部分内容源自百度与知乎。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
2023-10-29
顿悟是什么
把顿悟一词限定为某宗教术语词汇是狭隘的。把它解释为顿然领悟、忽然领悟,也是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片面牵强之义。在网上搜索顿悟相关的内容,多与境界二字联系在一起。可以理解为,顿悟就是达到了某种境界。所谓人生顿悟的最高境界叫“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议人非”也不过是在世俗中人的品格修养而已。至于什么参透了“我是谁
2023-10-29
中国古代最传奇的道士之一-张三丰
张三丰不仅是个武林神话,也是中国古代最传奇的道士之一,更是明朝官方认可的活神仙。张三丰,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张三丰的生平记载,最早见于宣德六年(1431年)钦差太常寺寺丞任自垣奉明宣宗之命撰写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文章里的张三丰长得圆目大耳、鹤背龟形,须髯如戟,过目不忘,洒脱不羁,穿山走石,铺云
2023-10-29
"睡仙"陈抟祖师
陈抟作为一位高道、大学问家,他的学术贡献主要在易学、老学和内丹学三个方面。在内丹修炼上,他成就了著名的睡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睡仙”。在常人看来,似乎陈抟一心贪睡,是个整天昏睡的懒道士。其实,非也!陈抟的“睡”是一种高明的修炼,与常人的睡眠毫不相干,是一种形似睡眠——采取了睡姿,实为道家内丹的一
2023-10-25
神秘的连山易
《连山》,后亦称《连山易》,古多只称《连山》,其名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据传为天皇氏所创。远古有三易,《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其中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已成定论。此二易也成为中华
2023-10-25
什么是道学
在某搜索引擎里分别输入“科学”与“道学”,对科学的介绍洋洋洒洒,对道学的介绍不尽究竟。我们作为新时代学者,当明确“道学为体,科学为用”,道学与科学是一种体用关系,如果没有道学,科学就是无根之树。此正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以道为体以术为用”之新型表述。据中国社科院胡孚琛教授撰文介绍,道学(Daoism)之名,
2023-10-25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综合浏览区热门文章
1
首届文始派学者会议圆满结束!
2
众生苦海舟,天下大祝由—2024年度脩身堂加盟启事
3
至少十年一届,或将从此绝后!这份文始派学者会议邀请函您细品!!!
4
看过了桃花四次绽放这是什诗(描写桃花的诗句一年级)
5
桃花乱落如红雨是哪首诗,分析将进酒 李贺中的“桃花乱落如红雨”一句的含义
6
关于桃花作文的词语,描写桃花的词语(形容桃花的优美词语)
7
描写手拿桃花的句子,描写桃花的优美语段有哪些?
8
大林庙桃花这首诗,大林寺桃花的全诗内容
9
写世外桃花源的诗,与世外桃源有关的诗文
10
350字的美丽的桃花优秀作文,描写桃花的作文350字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