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厌其烦的把世间的秘密告诉我们。
老子变换着各种不同的角度,在告诉我们大道的秘密。
可世间的人们顽固的很啊,竟然没有多少人真正的愿意听听老人言,真正践行老子思想的人也不是很多,也许,这就是人生中“吃苦在眼前”这种悲剧的重要原因吧。
关键是,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世间的人,都期望自己有功夫,但又没多少人肯下功夫!
世上的人,有点能耐就到处张扬,可真正有点能耐的人却很低调。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老子给人们又一次明示了“六字真言”,还告诉我们,只要掌握了大道的秘密,根本就不需要再用华丽的外表去装扮自己。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我来把本章的经文原文诵读一遍】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老子在这一章中告诉我们】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我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老子说,我说的道理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执行。可老子又感叹,世间竟然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也没有人去实行。人们不学习圣人的思想或者学习了也不按照去做,就是不明白老子教我们的至简的大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可能是这样的:
首先,没有学习修道的人,绝大部分人和绝大部分时候肯定是按照自己主观的意念在行动。
其次,学习道德经的人,开始也肯定在使用自己的过去的程序在理解道德经,用自己的思维判断在评价老子。
第三,似乎搞懂了道德经文字含义,但依然没有输入实修的程序,在现实中表现的很有优越感,个人形象或这样子装扮的很有范儿,但依然很傲慢的到处指责别人。
你看,不学习道德经的人无可厚非,但学习了道德经的人呢?大部分人是一方面读道德经,一方面违背着老子的思想。
可是,人们都是追求智慧的呀?怎么会拒绝智慧呢?人们都是追求幸福、成功和快乐的呀?怎么又会纠缠于痛苦中不能自拔呢?
也许人真的就是个怪物,一直在自己的怪圈儿里转来转去。
你说人生是很有趣呢还是很滑稽可笑呢?
记得有位诗人曾经嘲讽过人生: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里面却装满了稻草。
老子本章的思想,教给了我们哪些智慧呢?
1、随圣悟道。圣人是悟道的人,因为圣人“言有宗,事有君”,这“宗”和“君”是指什么呢?这“宗”就是指大道,“君”就是以大道作为所有的根本准则。圣人说话办事,就是时刻不离大道。所以,跟着圣人的思想走,就是悟道的捷径。可是人们不跟着圣人走啊,所以圣人才有那样的感慨。
2、根器浅薄。为何人们不听圣人言呢?原来,不修行的人只听自己的话,只为自己的私利,只坚持自己的个人看法,一味向外求。相信自己,却远离大道;追逐私利,又背离大道。老子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而中士和下士闻道,就不会去积极践行。这让圣人看着多着急啊!因此啊,能够懂得圣人思想并跟随践行的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3、被褐怀玉。圣人认为什么才是世间最珍贵的呢?当然是大道了。圣人悟了道,与大道同在,已经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也就无需外求、无须为自己求私利,更无需通过华丽的衣装来装扮自己。而“被褐怀玉”就是对一个精神极致富足人的形象描绘。至此,想起了佛祖释迦牟尼所说的“佛性自足”。
老子的这些思想,又能够给我们哪些启迪呢?
第一启迪:悟道最贵,圣师指引。我们很多人,既想获得世间无上的智慧,但又不听圣人的教导。离开了圣师的指引,也就无法找到悟道的捷径。圣人是我们修行悟道的导师,不是我们祈求保佑的神灵。看看现实中的很多人,宁愿在圣像面前跪拜,却就是不按圣人的教导去行动。你说这是信徒呢还是叛徒?既打着圣人的旗号,又不践行圣人思想的人,怎么可能是真正的信徒呢?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可以问问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
第二启迪:背离圣人思想的人又在做什么呢?还能干什么呢?背离圣人思想,违背大道规律,忙碌着为自己的私利奋斗,到处树敌,遇到过不去的坎,又把圣人当成神灵来求助。现实中的人啊,就是这么滑稽可笑。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我们的思想和智慧能超越圣人吗?为何既尊重圣人又不按照圣人的思想去做呢?自己的生活一再证明,当我们的智慧不够用时,处处都会遭遇挫折。就是取得了一些成功,最终也会发现失去的更多。这不就是典型的得不偿失吗?如果你看清楚了这笔账,以后的人生你将怎么做呢?
第三启迪:人的灵魂可以被稻草填饱吗?空虚的灵魂可以被华丽的衣着遮掩吗?悟道的圣人,他们可以披褐怀玉。没有悟道的人,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再华丽的衣着也无法遮掩灵魂的空虚和内心的痛苦。那些穿着华丽外衣却非常痛苦的人,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第四启迪:也有人对老子进行了很苛刻的评价:“他自以为很高明,颇有怀才不遇、曲高和寡的苦闷。其实他唱出的是没落阶级的挽歌。并不是人们不了解他,而是历史抛弃了他。”很显然,这样评价老子的人,肯定达不到老子的境界。也许唯一的作用就是:他的这种评价只会成为人们的笑料。老子的思想存续了两千多年,被古今中外的人们所推崇。而那样苛刻评价圣人的人,自己又会是什么结局呢?他们甚至连一个修行者都不是,又怎么会真正的理解老子的思想呢?
总结一下,老子在本章中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这一句话就是:老子肯定知道了世间的人们觉得他的学说有点难懂,老子强调说,我的话很好懂,只是人们不回头,一意孤行,因此回不到大道上。老子接着告诉人们他的“六字”秘密:“言有宗、事有君”,一切言行都出自客观大道,做事都按照这样一个法则来进行,你看多简单啊?老子一直在说这样的道理,这样大道的法则,也就如同是圣人怀里揣着的宝贝,现在,老子又再次把这个宝贝从怀里掏出来给大家看,不知朋友们看明白没有?!
我们将老子在本章中的思想总结成《悟道箴言》,奉献给各位朋友。
圣人揭秘大道,大道至简。
俗人背离大道,为我所困。
圣人披褐怀玉,精神富足。
俗人花枝招展,灵魂空虚。
现实中,不学道、没悟道的人,总是觉得自己知道很多,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实际上,学了道德经,人们就会发现,人们知道的都是一些表面的感受,都是个人主观的粗浅的评判,根本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关键是,很多人对此还不以为然。这种对自己无知状态的认知盲区,导致了很多人一直难以提升自己的智慧。又加上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因此成了一个心理上的顽疾。
请随我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71章,看看老子如何解析人类这种顽疾的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8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