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
人生万事,再大也大不过生死。
芸芸众生,求的再大再多,人生也不过百年。
可在人生的现实中,不同的生命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轨道:有的生命夭折了,有的生命英年早逝,有的家财万贯却疾病缠身,有的人看起来让人羡慕,但自己却得了抑郁症;有的人虽然活着却毫无乐趣可言。人类一直追求活得健康、快乐和长久,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看看老子给我们的解读吧。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首”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往生命这个容器里装什么。
命运的秘密,就是你给生命装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生命的痛苦,就是因为给自己的生命装错了程序,活的不好,死的很快。
生命的觉醒,就是懂得了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人生和生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看看老子是如何分析生命的各种生死模式的吧!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我把经文原文先诵读一遍】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老子在这一章中告诉我们】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一般寿命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不由自主加速死亡的,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自己太过度了。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本章核心要义】
老子在这一章中阐释了人间生死这样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老子用了两个很玄妙的方法来表述他的思想:
一是用“十分法”将世间人的生死分成了四类情况:对于每个人来说,出生入死,是每个生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子观察到世间人们的生死有四种典型的情况,老子用了个十分法,来描述四种生死的状态与比例:属于一般寿命的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也有十分之三,属于自己作死而加速死亡的又有十分之三。老子使用“十分法”但却只是讲了三个十分之三,加起来是十分之九,那还有十分之一的人呢?实际上,剩下的十分之一,就是老子在本章第二段所讲的那些善于养生的人。这样,人的生死状态和比例加起来就正好是十分之十了。
二是老子在本章中强调了两个重点,也是两个典型和极端:一是那种自己作死而加速死亡的,二是那种善于养生而长寿的。关于加速死亡的原因,老子给出的答案也很奇特,就是奉养自己过多、过厚。如果这种观点放在今天,我们很好理解,因为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的丰富,很多人的疾病就是因为吃的太好太多。可在2000多年前,人们也会这样吗?估计这种情况是指当时的达官显贵们吧?可是,老子接着所讲的善于养生的人,并没有讲清淡饮食方面的问题,倒是讲了陆行不遇猛兽,打仗不会被兵器所伤,并做了一个结论,叫做“无死地”。这种功夫听起来有点神奇,好像有什么神奇的功夫一样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7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