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闻道的三种形态(上)

荆十三 2024-11-16 12:13:05

第四十一章:闻道的三种形态(上)

【经典故事】

        《六祖坛经》上记载,有弟子问惠能大师说:“师父,什么是道?”六祖答:“道在汝心。心外求法,皆是外道。”慧律法师解释说:道,就在你心中。你还在找什么道?根本就是骑牛找牛,道在心。“心能做主就是道,心不能做主就叫外道。”

        说到修行,很多朋友觉得离自己很远,似乎修行就是出家人的事,实际上,很多人误会了修行这件事。这修行啊,跟每个人都有关系,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主动态,一种是被动态:主动修理自己的就是修行,被动的就是被修理,那不是自己主动的,是规律在修理人。

        你是愿意自己修理自己呢?还是等着被修理呢?

        这就是每个人都要做出的选择。或者你已经选择了,只是被修理!

e79a8706efd117f6-d20c2c70387e4933-3189463736d960a68b2259d55b323858.jpg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首”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生命的本质,就是主动与被动的选择。

命运的秘密,就是主动生智慧,被动生苦恼!

生命的痛苦,就是自己不愿意主动修理自己,因而一直被动地被修理。

生命的觉醒,就是懂得了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看看老子如何描绘闻道后不同的状态和选择主动修道后的境界吧!

【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经文诵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e154002750821088-b83ed9db92114515-f0f7de5207c7f1574c32ba5dbc98ed4a.jpg

【释意】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也就是矢志不渝追求与道合一的修行者,也有说是指对大道具有高领悟力的上根器者,这样的人听闻了大道及修道的方法之后,就会积极地精进自己的修行,不怀疑、不犹豫、不中断。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指的就是大部分普通人,即对大道及修道半信半疑的人,这样人听闻了大道及修道的方法后,有的时候很精进,有的时候又很懈怠,这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把大道和修道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还达不到完全相信的程度。或者机缘未到,没有人引领,所以难以持续和突破。

【下士闻道,大笑之】:下士,就是指自以为是,不相信大道的人,这样人听了大道和修道的事情,会哈哈大笑,在这样的人看来,修道之事非常地荒唐可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说啊,如果不被见识浅薄的人嘲笑那就不足以为道了。

【故建言有之】:因此古代的圣人们留下了这样一些关于修道的说法。

【明道若昧】:修道者所追寻的智慧光明之路,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很愚昧一样;

【进道若退】:修道者所追寻的与道合一之路,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很消极退步一样;

【夷道若纇】:修道者所追寻的平安祥和之路,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十分地崎岖不平、坎坷多难;

【上德若谷】:修道者所追求的至上的德性,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空旷的深谷一样虚无幽深、难以揣测;

【大白若辱】:修道者所追求的高洁的品格,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备受屈辱一般;

【广德若不足】:修道者所追求的宽广的德行,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有很多缺点和不足;

【建德若偷】:修道者所追求的无为之德,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十分地消极怠惰;

【质真若渝】:修道者所追求的质朴天真,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混沌愚昧未开化一样;

【大方无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啊,“道”广大无边,遍布一切,最为方正却没有棱角;

【大器晚成】:修道的人想要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一直在不断的修行,好像修不成一样,实际上是在不断底提升境界;

【大音希声】:道无形无相又无声无息,眼不可见,耳不可闻,只有真正走上了修道之路的人最终才会领悟到真正的大道天籁!

【大象无形】:道,其象也虚无,其体也空寂,其性也玄奥,语言概念难以表述,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道隐无名】:道,隐藏在天地万物之中,没有任何名相,远离任何语言概念,即使是这个道字,亦是勉强起个名字而已,不经过实修、实证是很难明白的。

【夫唯道,善贷且成】。只有这不可见、不可说的道啊,是天地万物以及一切生命的最初本源,同时也是天地万物以及一切生命的最终归宿,道,生育一切,养育一切,运行一切,转化一切,成就一切,奉献一切,始终默默无闻,不留任何痕迹,无已,无为,无争,无名......可是,又有哪一种事物能够离开道而存在呢.....

4149719b935e18344acb1122095b4dfe.jpeg


【本章核心要义】

        老子在这一章中,主要讲解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说的就是修行领域中人的三种不同的根器或者三种不同的境界:也就是上士、中士和下士的不同行为方式。都说大道是无私的、是公平的,,可为何不同的人对于修道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与做法呢?在此,老子划分了三个不同层次,为我们衡量自己修行的状态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是老子向人们展示了修道者与普通人不同的追求与状态。老子所展示的修道者状态,与不修道的人好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总之,老子在本章中实际上给大家提供了两面镜子:一是通过对修道的态度与行为来观察自己的根性,二是用修道者的追求与状态来比照一下自己的现状,找到自己的差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7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