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核心要义】
1、首先是“道”为母,“德”为子,道在客观上,德在人生命中。道与德可为母子关系,有道有德,无道无德,这可以看作是老子的基本论断,也是贯穿整部道德经的逻辑主线。
2、老子所说的“上德”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道德”或者“德政”或者“行善积德”完全不是一回事。老子所说的“上德”是“无以为”、“无为”,它根据客观规律、不脱离客观的自然规律,没有个人的功利意图,不单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办事,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无为而无不为,即把“道”的精神充分体现在人间,所以又是“有德”,是自然之德,不是主观上求来的,也不是自我标榜的。
3、以红尘仁义礼建设的“小圈子”就是人之道性觉醒的“枷锁”。从古至今,多少人为了小圈子的利益赴汤蹈火?多少人为了哥们儿义气而舍生忘死?多少人因为小圈子利益受到伤害而失去理性?古代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直被人们称颂,接近尾声时刘备一怒之下举蜀国之力为兄弟报仇,才有了夷陵之战的惨败,也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的大损。江湖上的恶斗、帮派之间的火并,也都是出于自己帮派利益的相互残杀。现实中,那些拉帮结伙的想做老大的人,只为自己的兄弟谋利益,却又伤害了更多人的利益,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最终不也是落得个惨败的下场。老子对这种所谓的“侠义”是嗤之以鼻的。因为这样的道德是虚伪的,是最容易迷惑人的,是以团伙方式放大人性弱点、将缺德美化成有德的最典型的骗术——骗了自己,也骗了很多人。这样的做法是将个人自私进一步放大的虚伪之举,是在制造更大的不公平,是在帮助很多愚昧的人获得一种缺德的有德错觉,这怎么能算是聪明呢?看看这些人的结局也就答案自明了。
4、老子“无礼”吗?怎么会呢!老子所反对的是那种虚伪的仁义礼,相信你也会反对虚伪吧。比如,上级要求下级必须做到的,自己并不会遵守,是一种近乎于单向的强制,这当然是无法成功的。上级对部下不忠诚,却要求部下忠诚上级,这本身就是虚伪的,自然也不会得到下级的忠诚。在家庭中,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不好好学习。父母对孩子欺骗自己的事怒不可遏,但自己又往往会对孩子或者其他人缺乏诚信。想想看,这样的道德还是有德吗?本质上已经是缺德了,当然,缺德只能换来缺德。
3、老子鄙视以道的名义却又离开正道去预测命运的作为。道在命中,命在心中,修道悟道行道,遵循规律自有其结果。当人心妄动时,本身就是背离大道了。看看那些妄测天意的人,几乎都是靠骗人为生的。
4、大丈夫之大在于合道。老子借用了人们熟悉的“大丈夫”这一说法来表明人们需要振奋生命的正道阳气。人自私的心思一动,就会伤到自己生命的阳气。所以老子提出了“大丈夫”的合道作为:立身要敦厚,莫陷入俗礼的虚伪之中;做人要内心实在,不追求外在的浮华。如此这般,人就会回归到正道上。
我们将老子在第38章中所阐释的思想总结成《悟道箴言》,奉献给大家:
有道有德,无道无德,自称有德,即是伪德。
若离开道,德不是德,仁不是仁,义不是义。
背道重礼,表面合理,本质虚伪,祸乱之首。
大丈夫者,顶天立地,以道为本,道生万德。
至此,道德道德,先道后德,有道有德,无道无德,悟道玄德,这就是老子“一以贯之”的思想纲领。老子认为天地万物莫不是遵循着这个“一”,也就是道,认为一切若是离开了“道”就会走向毁灭。这也正是老子在第三十九章中所阐释的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7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