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十六章:修道的心灵路线

荆十三 2024-11-13 16:27:23

第十六章:修道的心灵路线

【经典故事】

        历史上记载了孔子去拜访老子所见到的一幕情景:孔子走进门来,看到老子正在院子里的阳光下,站着一动不动,如同一颗枯木。实际上,这是老子进入了虚极静笃的状态,也是悟道者的一种修行状态。

        佛经中记载,佛祖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得“三法印”,其中之一就是涅槃寂静。用白话来说,就是内心清净而无一丝杂念,在非修道者看来,如同死了一般。

        圣人们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若想悟道,就要进入虚极静笃的状态。这就是老子在本章给人们讲述的悟道法门。

        只是我们很多人会感到很困惑:心里什么也没有了不就像傻子一样了吗?这样的状态就能悟道吗?那就看看圣人老子是如何为我们诠释这个悟道法门的吧!

【本章成语】虚极静笃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现在我来把经文先诵读一遍】

1、致虚极,守静笃。

2、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3、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4、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5、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让我们一段段看看老子的原文解说:

【释意】

1、【致虚极,守静笃。】老子说的是,要让自己的心灵虚空达到极点,守住心灵的宁静达到不为万物所动、心不起一念的状态。

2、【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做到了心灵的寂静,就能观察到万物和谐的蓬勃生长,我就能从中洞察到万物循环往复运动的规律。

3、【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天地万物纷纷芸芸,各有其运动的轨道,自然就会返回它的本根。动极而静,万物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自身命道。复归于各自的命道就叫恒常的规律,认识了这个恒常的规律就叫做聪明。

4、【不知常,妄作凶。】若是人认识不到这样恒常的规律呢?按照自己主观的想法行事,就是轻举妄动,就会惹出乱子和灾祸。

5、【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人若是明白了这个恒常的规律呢?也就有了新的心智逻辑程序:人一旦认识了这个恒常的规律就会与其相容而成为一体,与万物一体才能公正无偏,公正无偏就能够周全圆满,周全圆满才符合这个“常道”,符合“常道”才能与天地同寿而至真正的长久,如此才会使自己终身不会遭遇危险。 

e79a8706efd117f6-9e2c5840f1042f9c-21e83436f1de3db6339424bfb898184e.jpg


        老子在第十六章将他的思想分成了五段来进行讲解:

第一段:先让大脑熄火,提出了“虚极静笃”这样一把入道的钥匙。

第二段:大脑主观不出来捣乱,就可以让天地万物的天然生态及其运动变化呈现在眼前。如此就可以见到真相。

第三段:那万物是怎么运动的呢?世间万物都是循环往复的,由静到动,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是典型的太极模式。这才是那个永恒不变的规律,也是那个人不可言的“常道”“恒道”。人若是知道了这个恒常的规律,也就是真明白。

第四段:人若是不明白这个恒常的规律,用自己的主观和个人头脑去思考和行动,就是制造麻烦和招惹祸端的。

第五段:人若是明白了这个恒常的规律呢?也就有了道心,一切就会圆满而无灾祸。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6f640661ce3f7a18383408b64b70321c.jpg


【引申】

        至此,我们似乎更加清楚了一些平时很少想的道理:

首先,我们被片段的、表面的认识蒙蔽着。

第二,我们想着改造世界,本质却是改造自己。

第三,我们一直想主导什么,但却主导不了自己。

        明白了上述事实,我们也就可能懂得了老子对人们的劝说:人类不是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吗?几千年前,人类就有这样自大自狂的症状。所以,你看科学在发展,生活在改善,但人类的痛苦也是花样翻新,人们不管穿什么、吃什么、住什么,但幸福和快乐好像很难做到。这就是科学与哲学发展的不平衡,这就是精神与物质发展的失衡。怎么办呢?

        首先,要静心。先把自己的念头放一边,别着急,别急着下结论,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慢慢看看,不用评价,也许就能知道事物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了。哲学与文化各门各派都说:静能生慧!当你看到一个人处于癫狂、张狂、飞扬跋扈时,智力已经降到了最低点。人生中真正做大事的人,都是沉得住气的人。正所谓“每遇大事有静气”,这才是智慧的状态。修行者有个信条,就是“捉念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观。对于不修行的人来说,急急忙忙表现出来了第一个念头,往往就叫做“魔念”,是一种不成熟、不全面,没有触及到本质的烂念头。只要捉住它,管住它,心就静了一分。

        第二,要心观。国学中一个智慧观念就是:眼睛叫看,用心叫观。看的是外部,观的是自心。我们一直想用自己的大脑和思想去掌控世界,可是人的大脑管不了这个世界,因为人的大脑是用来管自己的。人的眼睛也看不清楚这个世界,哲学告诉我们要闭上眼睛看自己和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搞不清楚自己的心是在用什么意念和标准看世界,岂不是

        第三,息主观。我们平时生气、恼怒、指责别人,都是在用自己的主观衡量客观。可当我们发现客观与主观不相符时,就会出现负面情绪。如此这般,我们就会在自己的头脑中构筑出一对矛盾:我以为、我认为——本就是,本来是。一个主观,一个客观。我们的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就是这样一对基本矛盾演绎出的各种矛盾形式。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对于一个人和他做的事,在不太了解时,你是颇有微词的。等到再多了解一点信息后,你对他和他做的事的态度是不是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所以说:真正的理解,就是懂得自己不懂的人和事的一种智慧。当你懂得了,是不是矛盾就消失了,个人也显得有胸怀了,看问题也全面公正了,因此也就不会再制造是非了?如此生活,是不是也就太平了?

        第四,太极观。老子告诉了我们中国人发现的“太极模式”,也告诉了我们顺应变化,悦纳任何生命与生活的新形态,而不是固守过去,也不能固守自己的认识与利益。如此这般,才能走出小我,发展大我,实现无我的伟大人生。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5582149b7563956d2f60a98a8d4b3cc4.jpg

【总结】

        让我们将老子的思想智慧总结成几句话奉献给大家:

自以为是纯添乱,虚极静笃开道关。

若是能够胜主观,无念真相自动现。

万物和谐有自律,看清规律心不烦。

清心寡欲容万物,悟道不遑无祸端。



【思考】

        原来,悟道就是要克服自己主观的有限性,虚极静笃、涅槃寂静,智慧呈现出来时人间就无难事、无坏事。

        道理是这样,可现实中能干的人也往往就是自己想法多的人,有的人还会当领导。当了领导,除了自己的能力,又加上了权力,若是不悟道,将会怎么样呢?

        老子就在第十七章中说到了四种不同状态的领导,也是不同水平的领导。想不想知道都有哪些类型呢?咱们下章分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5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