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本章的第二个核心要义:清空内心,回归大道。
老子洞察了人们内心的想法常常是违背大道的,即使是出于好意,也难以真正的成为真正的道德。于是劝说人们,别再坚持内心主观上的想法,哪怕说起来、听起来很美好的仁义,告诉人们要清空自己内心的成见,像橐龠那样中空,遵循天地正道的规律,反而能够拥有无穷的力量。
人若悟道,就要学习效仿大道或者风箱的原理,内心少些念头,于是就能跟万物对接、融合、融洽,自身的生命力就会发生奇迹般的变化。人一动心思,就会远离大道,就会与大道这种巨大无比的、主宰性的力量相对抗,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不是规律要惩罚人,是人心中的愚蠢之念在惩罚自己。学道修道,就是要空掉自己的妄念和私心杂念,少用自己的主观念头,警惕自己的夸夸其谈,保持内心的虚静,这样才能让自己生命与大道无穷的力量融为一体。正如庄子在《知北游》中所言大道之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由此可见,仁义也好,情义也好,爱情也好,这些德,只有在道上,也就是符合规律,才可能是真德,否则,必然是无根之草,必然变成人间虚伪的一层遮羞布。
通过学习老子这一章的思想,我们懂得了:
一是大道大爱:天地大道看似无情,实际上是没有私情,对万物公正无私,是大爱。因为无私和大爱,才能长久,才会受众生敬仰。人间伟大的人,不就是在这样做吗?
二是圣人无偏爱:圣人效法天地大道,对万物与众生也公正无私。相反,那没有悟道的人,总是自私、偏私,于是仁义情义往往变成口头禅,一旦遇事就不复存在。
三是熄灭私念:放弃自我主观的那点小心思,多闻也好、多言也罢,都是主观感知世界的方法,都是有限的认识,还不如放弃,回归客观规律的大道,才能与巨大无比的大道力量融为一体。
有人会说,如果不这样做又会怎样呢?
那就只能以背道的假仁假义欺骗自己、蒙骗别人,一旦事发,顷刻间灰飞烟灭,既出卖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你说这又何必呢?
唯有合于大道的公正无私、大仁大义,唯有无私心的博爱真爱,唯有无分别的上善,唯有无所外求的真善,唯有不怕吃亏、懂得自省的智慧之仁,才能让我们心思简单、效果良好。
最后,我们将老子道德经第五章的精髓总结成几句话奉献给大家:
天地不仁能大公,故而长久受敬仰。
圣人不仁有真爱,故而不朽受供奉。
想法多多私心多,一说一做就露馅。
反观妄念心宁静,一切尽在不言中。
下一讲,我们将开启第六章的解读,看看老子这样的一个无神论者,为什么又会说到“神”,而且是“不死的神”,难道老子自己也会自相矛盾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5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