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子与孔子在系统上的对照
接着我们看第二方面,老子与孔子在系统上的对照。这里面有三点,第一点我们一开头讲的寓言故事已经说明了。这三点不同就是:第一个,儒家是以人为中心,道家不以人为中心;第二个,儒家认为最高的层次(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可以推之于天,这是传统的观念,从《诗经》《书经》得到了启发,而老子他认为要有革命性,就把天换成了道,道才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第三点,就是儒家认为人生最高的修行境界是天人合德或止于至善,而道家认为最高境界当然是悟道了。三方面我们简单说一下。
1. 儒家以人为中心,道家不以人为中心
第一个,儒家以人为中心。比如说在《论语•乡党篇》有一段话只有12个字。孔子在鲁国曾经做官做了五年,有一天下朝回家,家人报告说马厩失火烧了,孔子听到之后只问一句话:“有人受伤吗?”他没有问马的损失。原文只有12个字,让你知道说,对孔子来讲,马再怎么贵重,不能跟人相提并论。而人与人是平等的。因为马厩失火谁可能受伤?马车夫、工人、佣人,但对孔子来说都是人,都一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整个儒家的思想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价值为核心所建构起来的思想系统。老子不一样,老子就在孔子这种思想前面加一个“不”,不以人为中心。你不以人为中心,要以什么为中心?以道为中心。以道为中心,就是把万物都看成平等的,因为它都来自于道。这一来的话,就使得道家会重视人的一种自然性。每个人都是万物之一,那么人要如何得到生命的安顿呢?他思考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2. 儒家认为最高的层次是天,道家认为最高的层次是道
第二方面,我们说儒家认为天是最高层次的存在,所以儒家一向重视人的历史性,比如说帝王称为天子。天子如果有问题的话,就要在政治上好好去改革,在教育上好好重新让老百姓找到人生的正途。所以在儒家来说的话,这个天是最高的层次。所以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终身追求能够去实践他的天命,目标当然是希望达成他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子不一样,老子他总希望说,要恢复真正的最高的层次,叫做道。这个道就摆脱了天或天子所带来的传统的一种历史的包袱、社会的负担,让人重新回到根源,去思考人类生命该怎么安顿在他自然的状态里面。
3.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德,道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儒家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德。我们尽量不要说天人合一,因为“天人合一”四个字最早是来自于道家庄子的思想,叫做“人与天一也”,人与天是一个整体。道家讲天人合一的话,是因为他以道无所不在,天代表自然界,人代表人类,自然界跟人类在道里面合而为一,这是可以说的。但儒家不说这样的话,儒家说天人合德,人要修养自己天生所具有的向善的这种本性,修养之后成为德,然后在修德方面可以达到最高境界(止于至善),就达到天人合德。那么道家的话,最高境界就是悟道了,就是道与人合一了。所以这是在三方面讲到系统上的对照,可以发现老子跟孔子是大不相同的。
(三)老子与孔子在见解上的对比
最后一点是谈到这双方面的见解上的对比。这个有材料可以看,我们就从老子《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里面简单找四段话来做对照。
第一,比如说在《论语•宪问篇》,有人问孔子说:“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没办法接受,因为你以德报怨的话,那如何报德呢?别人对你不好,你对他好,别人对你好,你怎么办?你还是只能对他好,这显然不太合乎社会正义。所以孔子会说最好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是很清楚的对照,用正直来回应怨恨,这是第一个明显的差异。
第二,谈到在政治上的作为,孔子一向强调上行下效。在《论语•颜渊篇》里面,季康子请问孔子要怎么样办好政治?孔子跟他说,你要是行善的话,百姓跟着你行善,这是风动草偃。在上面的领导往哪个方向走,老百姓都跟着你往那个方向走,你要身先士卒,作为表率。而老子不一样,老子在67章谈到三宝的时候,提到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他等于是要用服务代替领导。我在后面,我谦下,然后让你们不要有压力,大家共同走向人生的一种最高的快乐。这是老子的三宝之一。
第三,是关于战争的。关于战争方面,双方面,老子也好,孔子也好,都很谨慎,《老子》的30章和31章很明显地有反战的思想。而孔子在《论语•述而篇》提到他最谨慎的三件事,一个是斋戒,一个是战争,然后是疾病。斋戒是为了祭祀祖先,有它在礼仪上、宗教上的背景,就是有古代的传承,一路下来不能忘本。那么战争的话,一定要谨慎。孔子为什么称赞管仲呢?就因为他用外交手段避免战争。至于说疾病,是你个人要注意的事情。这是孔子对于战争的谨慎。而老子直接就反对战争,认为除非你是为了保家卫国这种防御性的战争,并且只要有结果就好了,不能够好战。
第四,另外一点谈到,老子在61章说到“大国者下流”,他认为说你要担任领导,必须承受各种所谓的社会的污垢;你要担任天下的领导,要承担天下的灾难与不吉利这些。等于是我在这个位置,大国者下流,我承担、我包容所有的一切。而在《论语•子张篇》,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替商纣王说了一句话,他说君子讨厌待在河流的下方,就是下流,为什么?因为天下的恶都归到你身上。商纣王很坏,但其实也没有那么坏,很多坏事都加到他身上去了。这就是对于作为一个领导不同的心态。儒家认为领导应该设法作为表率,你不能够在下流的地方;而老子认为自然就会这样子,你要包容一切。
所以从前面几方面看起来话,我们知道老子跟孔子有共同的时代背景,但他们面对的挑战不一样。儒家要面对价值上的虚无主义,老子的道家要面对存在上的虚无主义,而老子显然是心胸更为开阔,理想更为高远。双方在系统上的比较,就是儒家是人文主义,老子超越这个层次。最后,我们如果讲到儒家是入世的话,我们不必说道家是出世的,不是的。老子比较偏向于超世,超越。
最有趣的是一个词,孔子也谈过圣人,通常是指古代的圣王。而老子也提到圣人,那是悟道的统治者,所以用这个词用得更多的是老子。因为《论语》里面,孔子提到圣王也不过是四五次而已,而老子将近有一半的篇章,都提到圣人和它的同义词。
所以我们学会老子和孔子的话,简单来说,在个人身上,到今天21世纪可以怎么用呢?简单一句话:用儒家来处事,用道家来自处。你跟别人来往,你不能要求别人都有道家的水平,但是你要求他有儒家所说的对世间的关怀,在人间大家照人间的方式来互动,这是比较没有问题的。你自处的话,你就可以有高标准,以老子的这种智慧作为自己自处的时候的一种参考,这是非常深刻而有意义的。
不管怎么样,这两大学派都有它本身的完整的立场,我们学习的时候要知道它们的相似的与相异的部分,才能够从里面得到更好的学习心得。这一方面不知道你有没有个人的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2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