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的主题是小国寡民之乐。我们要介绍《老子•第80章》。这一章就是很有名的一般人所了解的老子心目中的理想国,也就是所谓的乌托邦。到底老子怎么描述他心目中的桃花源呢?我们先把原文读一遍,
《老子•第80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它的意思我们用白话先说一遍:国土要小,人口要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爱惜生命而不远走他乡。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机会去陈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饮食香甜,服饰美好,居处安适,习俗欢乐。邻国彼此相望,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听得到,而人民活到老死却不互相往来。
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一章是理想国了。首先,“小国寡民”,人口要少,国土要小。少到什么程度呢?老子没有说。你可以对照一下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写过一篇《理想国》,又译为《共和国》。柏拉图所谓的“国”在当时当然是指城邦来说的。这个城邦你听他一说,有时候觉得好像比一个乡村还小,他说最理想的情况是5040人。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么特别的一个数字呢?因为柏拉图的理想国把里面的百姓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统治者,第二种是武士,第三种是一般百姓。因为你把人口三分,所以你的总人口数应该可以被3除尽,那5040就是他考虑的。
我们先不要想老子的小国寡民是多小、多少了。接着他说什么呢?老子说,“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什么叫“什伯之器”呢?就是这种工具,你使用之后可以替代十个人的力气、一百个人的力气。的确,你说随着人类发明的各种机械,使用它之后,确实省了很多力气。我们也谈过不止一次了,《庄子》里面提到汉阴丈人,就是汉水南岸的一个种菜的老人家。这个老人家听到子贡向他介绍桔槔这种抽水的机器之后很不高兴,他说:你有这个机巧之事,代表你有“机心”。就是心里面弄得很复杂了,经常跟别人会比较来比较去的,弄得起伏不定,那你就不可能悟道了。这就说明什么?这就说明老子的想法就是如此。
然后使老百姓怎么样?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走他乡。说实在,在农业社会里面安土重迁,为什么要远走他乡呢?当然是各种生活条件改变,为了更好的生活,只好勉为其难了。比如清朝末期很多人到美国打工,被称作猪仔,在美国西岸筑铁路,很多人在异乡牺牲了生命。这就跟老子这边说的一样,你远走他乡,到最后恐怕落叶不能归根。
然后他说,就算你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乘坐,我又不要到处乱跑。虽然你有各种打仗用的甲兵,无所陈之,这种武器装备也没有机会去陈列。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或战争,大家过着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念或是欲求。
接着这句话很有趣,他说,让老百姓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什么意思呢?用结绳来记载某些事情,虽然有文字我也不要用,结绳记事比较直接。怎么说呢?一般认为结绳记事可以作为思考线索的就是伏羲氏画八卦,八卦最早的来源就跟结绳有关,这个绳当然也包括树藤在内。比如说古代在农业社会,当然也有一些狩猎的行为了,伏羲氏已经到了狩猎的时代了。我去打猎,在这边丰收了,另外一个地方打猎的时候太多危险了,九死一生,那怎么办?我要留下这样的资料给我同族人参考。这时候我就要掌握两个字:利与害。
所以在《易经》本身,它不太谈后面所谓的什么道义这些,应该、不应该这些;它谈的就是趋吉避凶,只看有利与有害。你要让同族的人知道利害的关系,用结绳记事,我在树藤上怎么做记号,什么地方打个结。这就是古代的八卦的起源。我们将来讲到《易经》的时候,一开头就会谈到类似的材料。换句话说,百姓只希望过一个安生日子,你不要叫我去为什么价值而牺牲奉献。在自然的状态里面,没有那个复杂的问题。
接着12个字是最美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饮食香甜,服饰美好,居处安适,习俗欢乐。我们现在还看得到,有一些比较原始的部落或少数民族,他们过着自己传统的生活。饮食方面就以他们当地的地理条件,就地取材,成为很有特色的美食。他们穿的服饰看起来也很淳朴、典雅,色彩缤纷而有秩序。居处安适,就是因为他们安土重迁,世代都居住在那样的环境里面,已经习惯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后是习俗欢乐,他们的习俗背后有他们传统以来的神话与信仰,再配合季节表现出来。所以这四个词实在是太好了,代表他们的生活免于匮乏,过得很舒服,主要是精神状态比较欢愉,谈不上各种紧张的情况。
最后老子说,“邻国相望”,邻居的国家彼此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你可以互相听到别的国家鸡鸣狗叫的声音,但是老百姓彼此不相往来,这实在是让人感慨。我们现在是住在同一个小区,有时候隔壁或上下楼的邻居,电视机的声音是互相听得到的,好像也很少来往。这代表什么?人与人互相往来的话,会弄得比较复杂,认知上就做出很多区分,知道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别人有的我没有,或者别人的观念沟通之后越来越复杂了,复杂之后各种欲望就出现了,然后互相比较,竞争、斗争出现了。
所以老子这种话在古代的社会,他有一种想象原始的情况如何。那整段话说起来我们要问,老子这一章在表达什么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老子也了解人类对于文明“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不是你不能够继续发展创新,在科技上不断地突破进步,而是你不为,你不要这样做,因为他要特别强调一种精神的境界。不是说人想要改善而不能改善,而是能够改善,但是不愿意这么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2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