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六十九章:哀兵必胜的秘密(下)

荆十三 2024-11-08 09:28:59

第六十九章:哀兵必胜的秘密(下)


        所以他最后说了,“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抗兵”就是两军对抗,“相若”就是兵力差不多。这个时候哀者可以取胜,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哀兵必胜”。为什么?因为他不是侵犯别人的,他不忍心伤害别人,但他为了抵抗,而不得不进行这样的战争。

        从西方的历史故事来看,有一段故事也拍成了电影,就是《斯巴达300勇士》。所讲的就是公元前490年前后,波斯王率领大军进攻希腊地区,当时号称百万大军,结果一路攻打到了斯巴达这里。他劝斯巴达国王投降,国王是里奥尼达斯,他当然不会投降。他率领300个自己的卫队,在温泉关抵抗波斯大军,最后壮烈成仁。

9720ed45845f811d-dae8dd26161173cd-7086ed5869c6ee51f1c485e99fd266b4.jpg


        请问:这些斯巴达军人为什么愿意牺牲呢?他们要保家卫国,他们不愿意当波斯国的臣民。同时他们也让波斯大军付出惨重的代价。你100万大军过来,但是我守住温泉关,300个人牺牲了,你们也牺牲了上万人,这个比例让波斯人震撼。后来希腊盟邦联合起来,490、480年两次波斯的入侵都被击退。这些希腊人为什么可以取胜?他们是为了保家卫国,他们作战的时候,口中喊的是:要为我们祖先的坟墓而战,为我们子孙而战,为我们的自由而战。这是很标准的“哀兵必胜”。

        还有其他各种战争,战争之前往往就要发一个檄文,说我们为什么要打这个仗。把道理说清楚才能够鼓舞士气,都是类似的意思。不是我们故意去侵犯别人的,而是为了正义,为了我们的共同的未来而努力战斗。

        中国古代也有很多战争。在战国时代,齐国、燕国之间发生了战争,这就是所谓“田单复国”的故事,可以参考。田单最后守住即墨城,告诉城内的百姓说:燕人在外面挖我们祖先的坟墓。这个宣传让城里百姓觉得悲愤,士气大振,要为祖先的坟墓而战,就是类似的情况。

        所以《老子》里面提到的三宝,第一个是慈。他当时就已经说过,以这个来作战可以取胜,以这个来防卫一定成功。这边就说“哀者胜矣”,因为“哀”是代表有慈悲、有怜悯的心,是为了保护家园、护卫祖先、保障子孙而战。这样的战争不但有正当的理由,也能激发人所有的潜力,最后可以取胜。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59455a872446230f34106292a38bdb68.jpg

        所以这整章里面告诉我们什么?一开头,他说“用兵有言”四个字,代表是古代作战的经验。事实上在《孙子兵法》里面也提到过很多类似的观念。古代中国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从夏到商到周,到春秋战国时代,战争更是多得不得了。长期累积下来之后,很多人对于战争都有基本的观念。

        而老子在开头提到说那四句话,“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这四点,都是要让别人莫测高深。而你这一边的话,最主要是要把握到什么?第一个不能轻敌。轻敌的话很容易就因为骄傲而疏忽许多防备的事情,到最后可能是失败了。并且你轻敌的话,士兵们为什么要拼命作战呢?因为你主帅觉得很有把握,认为没有问题,士兵想说,我为什么要牺牲呢?我们都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还有很多类似的观念,包括像“破釜沉舟”,让你没有什么好考虑的, 没有退路了,只能一路往前去拼。

        最后的关键,不在于说谁比较人多势众,而在于“哀者胜矣”这四个字。两军作战如果人数悬殊的话,这恐怕情况很难讲了。所以他最后说的是“抗兵相若”,两军作战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是出于慈悲之心,是为了防卫的,是为了保家卫国的,谁就容易取胜。

        所以《老子》里面谈到有关战争的这些章节,都是与天下大乱有关。所以我们在这里可以简单复习一下,老子为什么要写他的《道德经》这本书?最主要是因为天下大乱已经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他就知道说这个原因在哪里,要找出来。

        原因就在于,人的天生的本能里面,包括了认知能力,后面产生复杂的各种区分,造成更麻烦的欲望了。然后,最后人与人之间各种争夺的情况出现,最可怕的就是陷入战争的困境。这样天下大乱该怎么办?所以老子提出一个“圣人”,虚拟的统治者,用他来带领整个社会重新回到正确的途径。因为人好不容易有生命,是应该好好珍惜的,而战争对于人类生命的剥夺是既残酷又可怕的。

eeb88387bfc51b95-8d419d544cbf259b-80aecd79b4b90b88c0520852d55ea3bf.jpg



课后思考:

        最后我们要思考一下,我们就算不是在战争的情况下,任何时候都应该有这种哀兵的心态,抱着慈悲之心跟别人来往。看到别人有好的表现,祝福他,看到别人表现不够理想,我们就设法要帮助。这是我们学《老子》之后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心态,就是悟道之后就跟道学习,很容易就显示慈悲的心态。这一方面有没有你个人的观察或想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2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