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稀有的货品让人行为不轨。你可以看到很多新闻,凡是被偷、被抢、被骗的都是比较珍贵的东西。假如路边有一棵树,它结了一些果实,或者路边有些砖块,谁会去觊觎呢?在《世说新语》里面有个小故事。我们都知道有竹林七贤,其中有一位叫王戎。王戎七岁的时候特别聪明。有一次很多小朋友一起到街上去玩,看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简直快垂到地上了。小朋友看到都纷纷上前去采李子吃,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大人很好奇,就问他说,你怎么不去采李子吃呢?王戎就说了一句话,他说:这个李树长在路边,又结了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这就是所谓的“道旁多苦李”,所以他这个小孩子很聪明,就不去吃了,为什么?因为他一点都不稀奇。
很有趣的,有一位阿拉伯诗人叫做纪伯伦,他写了一篇很短的文章,他说:有一个人家里有石榴树,石榴长得非常好,他一个人吃不完,就把石榴摘下来放在他家门前,旁边挂个牌子“免费的,欢迎自取”,结果一个暑假过去,没有人来拿。第二年他改变策略了,他把石榴摘下来,放在家门口的脸盆中,然后就说“价格非常昂贵,要买的请到里面征询”,结果反而都卖光了。代表什么?代表你越贵的,可能越有人买。如果说免费的、赠送的,别人想恐怕是次级品,或者你自己不要的东西。这正好是老子说的,稀有的物品让人行为不轨。
所以老子说的前面五种情况,是我们生活上可以碰到的。那怎么办呢?所以后面就出现悟道的统治者——圣人。那么圣人怎么办呢?他要如何治理老百姓呢?因为老百姓的情况就是前面五种情况,那怎么办?所以他要有所选择。当他选择去教导被统治者的时候,他就只求饱腹,不求目眩。
所谓的饱腹,就是让你吃饱喝足,而不要给你任何其他的复杂的欲望。因为人的认知往往从区别开始,你一旦有区别式的认知,马上就要分哪一个比较好,哪个比较差,然后人都会追求比较好的,到最后就出现了争夺和各种复杂的问题了。而不求目眩,目眩就是以这五种里面第一个“五色令人目盲”作为代表,就是他不会希望你眼花缭乱,透过对欲望的刺激,让你去追求更大的欲望。
所以老子就要设法掌握住这个原则,让你吃饱喝足,而不要让你产生过多的欲望。这是在古代的社会,圣人作为悟道的统治者他所采取的策略。所以老子的原则是:所有的一切要用来“以物养人”,而不要“以物役人”。养人是养活人,养活每一个人。所以如果只求饱腹的话,就是以物养人。如果是追求目眩的话,就是以物役人。这个“役”是服劳役的役,等于是用万物来奴役人了,来控制人了。所以圣人不会考虑眼睛的需要,不会追求目眩。
说明人有身,也有心。身有感官的功能,会产生各种复杂的欲望,并且经不起这些欲望的诱惑。因为它是标准的区分之知,你区分的时候就希望越多越好,跟别人比较。到最后,各种复杂的欲望可能使人心发狂,而人的行为可能违法乱纪。从这边可以知道,人相当软弱,经不起诱惑,这是一般百姓的情况。
从今天看来的话,老子恐怕也很难想象。因为今天教育普及,民智大开。但就算你教育再怎么普及,在个人修养上还是可以从老子得到一些启发,就是要多重视保养自己的身体,而对于自己的欲望要适当加以节制。否则你知道的越多,可能带来越多的烦恼与痛苦,那不是不必要的错误吗?
老子把人的身与心的状态描述之后,最后是选择我尽量吃饱肚子,而不求眼花缭乱。事实上,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广大的空间。我们今天在这两者之间,不必像老子一样做绝对的区分。请问:你认为这个比例多少比较适合呢?为了照顾自己的生命的安定,用一半的力气就够了,另外一半要发展对外的各种成就?还是说你认为有不一样的占比?可以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吗?想知道你的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9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