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儒家

传统美德故事之孝悌道

荆十三 2023-12-21 11:38:16

古圣先贤的嘉言懿行,超越时空的言传身教。影响深远的德育故事,温柔敦厚的齐家之道。

孝、悌、忠、信、礼、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传承了五千多年的德教内容。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让我们开启中国古代孝悌故事的讲述!

微信图片_20231221115700.png

泰伯采药

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被发文身。

殷朝末年,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周朝太王的长子。他四弟季历有一个儿子叫姬昌,姬昌出生前有一只朱雀,衔着丹书,停在门户上,预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想把王位传给姬昌。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二弟仲雍约好,假称要到山里为父亲采药逃到了蛮夷之地。他们披散头发,身画花纹,表示自己不可以在世上做事了。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赵孝争死

赵孝遇饥,自述体肥。愿代弟死,两得全归。

汉朝时期,有一个叫赵孝的人,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有一年,粮食歉收,一伙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强盗那里,恳求他们说弟弟身体瘦小,愿代弟被强盗所食。强盗还没开口说话,弟弟赵礼坚决拒绝,自请赴死。两兄弟抱头痛哭。强盗被感动了,释放了两兄弟。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让他们两兄弟都做了官。

许武教弟

许武教弟,半读半耕。取多与寡,以成弟名。

汉朝时期的许武,父亲很早就去世。他有许晏、许普两个年幼的弟弟。许武耕田时,叫他两个弟弟站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教他两个弟弟读书。如若弟弟不听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后来许武举了孝廉,分家时,把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留给了自己,却把坏的给了弟弟。当时人们都称许弟弟,看轻了许武。等到两个弟弟得了选举,他就会合宗族、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是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并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舜妹护兄

舜妹爱兄,敬及皇英。闻谋预泄,井廪得生。

虞朝舜皇帝的妹妹名叫系,又叫敤首,她和象都是后母所生。可是敤首很爱护、敬重舜和两个嫂子。他常常劝爷娘要慈爱,劝象要守弟弟的规矩。可是他的爷娘和象都不听。在爷娘欲填井和焚米仓要害死舜的时候,她总私下告诉两个嫂嫂,想法子来挽救舜的性命。果然化大事为无事,所以舜能够预先防备,不至送命。敤首生平擅长画画,后世推尊她做“画祖”。

缪彤自挝

缪彤化弟,闭户自挝。诸妇谢罪,得以齐家。

汉朝时期,有一个人叫缪彤。幼年丧父,兄弟四人住在一起。长大后各自娶妻生子。几个妯娌们请求均分家产,屡次争闹。缪彤听见后,关了门,自己打着自己说道:“缪彤呀缪彤,你勤修身、慎行为、学圣贤,想整肃社会风俗,却为何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呢。”他的弟弟和弟妹们听到了,就都在门外叩头谢罪,缪彤才开了门出来。从此以后,他们一家人就更加敦好和睦了。

王览争鸩

王览护兄,争酖舍生。感母悔悟,九代公卿。

晋朝时期的王览,有一个异母哥哥叫王祥,他的母亲经常虐待王祥,当母亲打哥哥时,王览每每流着眼泪,抱住哥哥。当母亲虐使王祥和妻子时,王览同自己妻子,也一定赶去共同做事。后来王祥受到乡里人的赞誉,王览母亲很妒忌他,就用毒酒要药死他。王览知道后,就拿了药酒抢着喝,母亲就急忙把药酒夺来倒在地上。当时有一个叫吕虔的人,把一把预示着能做到三公的佩刀送给了王祥。王祥又给了弟弟,果然他们的后代子孙,做公卿大官的有九代。

庾衮侍疫

庾衮事兄,疫盛不避。亲自扶持,昼夜不寐。

晋朝时期,河南鄢陵人庾衮,正逢瘟疫,他的两个哥哥被传染疫病去世了。他二哥庾毗病危,父母和弟弟们都要到外地躲避,独剩庾衮一人不肯去。他的伯父、叔父们硬要他也出去躲避,庾衮说他一向不怕病,不肯出外。他扶持病人日夜不睡。这样过了一百多天,时疫散去,家里人才回来。这时候庾毗的病已经好了,庾衮也没有传染,地方上的父老们,都觉得很奇怪。

刘琎束带

刘琎敬兄,闻呼下榻。束带未完,不敢遽答。

南北朝时期,南齐有一个人叫刘琎,曾经做过挽郎。有一次,哥哥刘瓛,半夜里在隔壁房间叫他,但是刘琎没有立刻答应。等到他穿戴整齐,才来到哥哥床前立正站好。刘瓛怪他,为什么来这样迟。刘琎从容地对他哥哥说;“我刚才没有穿戴整齐,深恐礼貌不周,得罪了兄长,所以不敢随便答应。”刘琎敬重哥哥,做了一代刚正不阿的名臣。

牛弘不问

牛弘之弟,酗酒杀牛。其妻往诉,不问不尤。

隋朝时期,有一个人叫牛弘。牛弘生平喜欢读书,豁达大度,后来做了吏部尚书。他的弟弟名叫牛弼,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驾车的一只牛,用箭射死了。牛弘的妻子把这件事儿告诉牛弘,牛弘听了不以为意,只冷冷地回答;“做干肉吃好了。”他的妻子又说道;“叔叔射杀了你一只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牛弘回答她道:“我已经晓得了。”他仍旧读书,泰然自若。

田真叹荆

田真昆仲,议分紫荆。树即枯死,悲悔同声。

隋朝时期,有田真、田庆、田广,弟兄三人想分家了,家里的钱财产业,都已经平均分派。堂前有一棵长得非常茂盛的紫荆花树,也议定均分三份。哪知这棵紫荆花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死了。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树木,原来是同株连根,一知道将要被砍了,所以顷刻憔悴。照这样看来,我们还不如这株树木呢。”于是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大家更加友爱了,那棵紫荆花树依旧荣茂起来。

李绩焚须

李绩在官,为姐煮粥。火焚其须,不用妾仆

唐朝开国大臣李绩,表字懋功,原本姓徐,因为太宗皇帝爱惜他,所以赐姓李,封为英国公。当李绩做宰相时,他的姐姐偶然生病,李绩就亲自替他姐姐烧火煮粥。哪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姐姐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女佣人多得很,为什么要你亲自煮粥呢?”李绩说:“姐姐的年纪老了,我也不年轻,虽然要想常替姐姐煮着粥,哪里能够呢。”

陈昉百犬

陈昉眷属,七百余口。上下相亲,孚及百狗。

宋朝时期,有个人叫陈昉,自从他的祖父陈崇以来,合族一同居住,已经十三代了。家里大大小小一共有七百多口人,都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没有一个说闲话的人。吃饭时,一家人都坐在厅堂里。他家里养了一百多只狗,都在同一个槽子里吃食,倘若偶然有一只狗还没有到,那么这一群狗一定等他,不肯先吃。因此乡亲们都被陈家感化了。当时州官张齐贤,把此事上报朝廷,把他家里的徭役统统都免了。

颜真卿是唐代名臣。他深明大义、志节凛然,是一位忠义之士。

公元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并自立为王,颜真卿由于得罪了权臣,被派去执行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劝李希烈投降。当时颜真卿已经七十多岁了,却毅然接受了这一使命,亲朋好友都替他担心。到了叛军那里,颜真卿遭受到李希烈手下的谩骂与恐吓,但是他镇定而又勇敢的气度,反而让李希烈敬畏不已。后来有人劝李希烈说:“颜真卿是唐朝德高望重的太师,相公您称王称帝,而太师他自己就来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宰相的人选,除了颜真卿,还有谁会比他更合适?”

颜真卿听到这番话之后,十分愤怒,大声呵斥他们不知廉耻,他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颜家都是忠烈之士吗?颜家的子弟只知道要守节,牺牲生命也绝不变节,我怎么可能接受你们的利诱!”最后,李希烈以死相威胁,颜真卿还是不为所动,他事先写好了遗书,作了必死的准备。叛贼看他毫不屈服,便杀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颜真卿仍在大骂他们是“逆贼”,当时,他已经是七十七岁高龄的老人了。

颜真卿坚持操守、刚强不屈的气节让后世的人们永远追念。颜真卿还是中国书画的书法名家,他的“颜体”字如其人,方正刚劲,洋溢着浩然正气。

李善乳主诗曰:李善乳主,哺养辛勤,虽在孩抱,如奉长君。

东汉时期,有一位叫李善的人,当过李家的老管家。他忠实老成、勤勉厚道,多年来,一直忠心耿耿奉侍主人。

在光武帝建武年间,瘟疫横扫淯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县),李府全家上下不幸都染上了瘟疫。短时间里,一家人大都接二连三地去世了,只留下了万贯的家财和出生几十天的婴儿;;;李续。空旷的房舍,只剩下孤儿凄凉的啼哭声,李家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刹那间成为了婢女和仆人争夺的对象,“利”字当头,他们铤而走险,随时都想杀害李家这个唯一的命脉和忠心耿耿的老仆李善,然后夺取所有的财产。李善望着这个孤苦伶仃的小生命,多少恍如昨日的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眼泪不禁涔涔而下,想起多年来,李元夫妇一直都把他当成是李家的一分子,无尽的关怀和照顾令李善感动不已,而这种恩情,哪里是“感恩”两个字所能诉尽的!如今物是人非,受过李家深恩的李善,怎么能够在主人家里最艰难的时候,就这样离去呢?万般无奈之下,只有逃走,放弃一切家产,才能保护小主人。他带着熟睡的李续,连夜逃到了山阳瑕丘的深山中,开始了艰难的隐居生活。可是维持生计用的一切从哪里来啊?尤其这么小的李续怎么喂乳呢?李善不由自主地仰天长叹。


意志坚强的李善有着男子汉的坚定气魄,他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喝着山间的露水,啃着树上的野果,饥一顿饱一顿地活下去。可是婴儿还那么小、还那么脆弱,面对这个娇弱的小生命,到底要怎么抚养他、怎么照顾他呢?他开始感到无助和忧虑。李善跪在地上,哀伤不已,不断地磕头祈求说:“苍天啊!孩子生下来才几十天,如果没有办法活下去,我怎能对得起主人在天之灵呢……”说着说着,他伏在了地上放声痛哭,悲怆②凄凉的哭声在深山中久久地回荡着。没有办法,李善就用自己的乳头给李续含着,想不到两乳竟能生出乳汁,李善看到这一幕,感激地流下泪来。一想到自己终于见到了希望,再想到自己终于得以告慰主人在天之灵,他忍不住跪倒在地,磕头礼拜,感恩老天眷顾他们这样孤苦无依的人(至诚感通,使自己身体的结构都改变了)。所以李续在李善细心哺乳照顾下长大成人。

山居生活的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个男人,不但要耕种采集、煮饭洗衣,而且还要养育年幼的李续,那更是难上加难了。李善就像慈母一样,细心照顾小主人,尽管倍尝艰辛,但在他的呵护与照顾下,李续渐渐地长大了。每天,李善都会讲故事给他听,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在李善的言传身教下,年少的李续也秉承了他淳厚善良的品格。

当李续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不管大小事情,李善都会在小主人面前,恭敬地向他禀报,因为他把李家唯一的命脉,看作是主人的化身一样地尊敬。所以特别地教导他,希望李续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将来能重振李家门风。

光阴如梭,转眼间,李续已经十岁了。李善决心为李家恢复家业,于是就来到官府击鼓申冤,希望能讨回公道。县令钟离意了解了李善忠义的节操之后,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为李家平反了冤情、收回了财产,谋害李续的佣人都受到了惩治,李善带着小主人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县令在感佩之余,决定把李善感动天地的事迹呈禀皇上,他相信李善忠义的节操,不仅能够移风易俗,而且能够教化后人。光武帝刘秀非常感动,于是就礼请李善来担任太子舍人这个要职。

在古时候,培育太子是帝王特别用心的一件事。司马光曾经感叹地说,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昏君?这多半是由于他们当太子的时候,就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贤明的父王总是会精挑细选,把太子托付给真正贤德之人,让他跟老师生活在一起,凡出入、应对、日常礼仪点点滴滴的言行举止,都得到严格的调教和指正。老师会夜以继日地看顾太子,培养他的德行,进而奠定成为贤明仁君的基础,承担治理天下的重责。

后来,李善官拜日南(今越南广治)太守,途经淯阳,阔别了李家这么多年,回忆过去,历历如前,此时的李善百感交集,在一里之外,他仿佛已经见到了李元的坟墓,一时悲从中来,就命人停下了轿子,他卸下官服,换上粗布衣裳,缓缓地走向墓园。荒芜的小径,杂草丛生,李善提起一把老旧的锄头,开始卖力地清理杂草。他一步步地来到主人的墓旁,抚摸着残损不堪的墓碑,禁不住心中的悲恸,跪地放声大哭,哭声哀凄,闻者莫不为之动容泣泪。

李善开始整理周围的环境,他把墓园打扫得干干净净,筑起了炉灶,准备了丰富的祭品,来奉祀主人。他跪在主人的灵位前,非常伤感地说:“老爷、夫人,我是李善,我今天回来探望、祭拜你们,愿你们在天之灵都能够得到安慰;”几天来,他都徘徊不忍离开墓园,时时刻刻地追思恩主,有人不时见到李善抚着墓碑暗自抽泣。纵使今天他已经不再是卑微的佣人,而是令人尊敬的朝廷命官,但是他依然不忘本,依然感念李元当年关心照顾他的恩德情义,就好像自己仍然是往昔的李善一样,随侍在主人的身旁。

饱经沧桑的李善,深深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能够用“仁民爱物”的心来照顾大众,把地方治理得很好,得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后来小主人李续也很有成就,官至河间相。

孔子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臣之义是水乳交融、相生互通的。李善的美德之所以能流芳千古,在于卑微之时,不但能忍辱负重,尽忠职守,显达之后,仍然对主人感恩戴德。千百年来,他的忠义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见贤思齐,不论身处任何环境地位,都能够做一个尽职尽责之人。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不仅结合了恩义、情义与道义,更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知恩报恩的不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rujia/1409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