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中庸"两个字的含义:
“中” 即是 “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庸”,是指“日用庸常”,也就是指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庸”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把每件事都能处理的恰到好处。这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学会了这门学问,我们的生活就会快乐、充实,人际关系融洽,事业顺风顺水,家庭和睦。因此《中庸》这本书是值得每个人去读的。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作为儒家经典,其价值和意义在当今社会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部著作不仅是对道德和哲学的探讨,更是一种生活的指南。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全书开篇首先提出“天命”的概念,所谓“天命”,就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这个“性”每个人都有,大家出生时都是纯洁无暇,完美无缺。这在阳明心学中称为“良知”。这个命,并非是人们常说的“命运”,而是强调上天给每个人的“禀赋”,也就是“良知、良能”。如果我们一生中面对每一件事都能按照这个“本性”去做,你就在“率性而为”,你就是一个“有道之人”。
但是,人出生之后,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外部的侵染,“私欲”随之产生,“私欲”就像遮蔽在太阳周围的乌云,当我们遇到事情时常常会妨碍我们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人需要“教”,教什么?教“道”,只有学会了“道”,才能按本性去处理事情,这就是“修道之谓教”。
“道”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从出生,直至死亡,连一秒钟都离不开道,如果能离开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大家都知道有“茶道”,“酒道”之说,其实我们生活中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有“道”,吃饭时认真吃饭,不看手机,拉屎时认真拉屎,不胡思乱想,睡觉时踏踏实实睡觉,这些看似简单,其实都蕴含着道。“道”虽然无影无形,但不能片刻偏离,如果我们某一时刻偏离了“道”,那我们就是不能称为人,就是“禽兽”了。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即是有道之人,既然“道”如此重要,因此作为一个君子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背道而驰,不管是在别人面前,还是自己独处之时,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事凭自己的良心,哪怕一个微小的,隐藏的邪恶的念头,都必须警觉,及时去除,这就叫“君子慎其独也”。
在个人修养方面,《中庸》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书中说:“君子之道费而隐。”意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之道是不张扬,不浮夸的,但其实践起来并不容易。在当今社会,这句话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就时,要保持谦逊和低调,专注于内在的提升而非外在的炫耀。
《中庸》对社会和谐的维护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书中所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道理是贴近人心的,如果一个理念或原则使人们疏远了,那么它就不是真正的“道”。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这提醒我们在制定政策或规则时,应考虑到人性和公众的接受度,力求使之符合大众的实际需求。
《中庸》中还强调了情绪的自我管理。书中有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说明情绪在未表现出来前是中立的,而在表达时保持适度,则达到了和谐的状态。这对现代人而言,是一个关于情绪智力的重要启示,告诉我们要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使其既真实又不至于过激。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中庸》也有其独到之处。书中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信是天的法则,也是人应遵循的道路。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持诚信,对人真诚,是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庸》对于平衡发展的倡导
书中提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告诉我们,事物有其根本和枝节,事情有其开始和结束,认识到这些,就接近了道的真谛。这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它提醒我们在进行任何事务时,都应有序进行,分清主次,寻找最合适的发展路径。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确保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决策失误具有重要意义
天地位焉,就是各安其位咯,进一步理解就是秩序,有秩序,和谐有序,不混乱,什么不混乱?什么和谐有序?儒家强调的是入世、人伦,站在个人的角度看,就是你与人的关系,与你的财产关系,与你的观念的关系,与你自己的关系,等等和你相关的关系,是和谐有序的,否则就会出现混乱、无序,万物育焉又应该怎么理解呐?是指在“中和”的状态里会对人生的困惑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儒家修身并非让我们修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木头人,儒家强调的是让我们管理情绪。喜、怒、哀、乐没有通过形体表现出来的状态叫做“中” ,当遇到事情,我们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依“道”而发,恰达的、自然的表露出来的状态,叫做“和”,“中”的状态是内在的根基,有了这个“中”的根基,当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才能表现为“和”。一个“有道”之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事情办的明白,让人从心里感觉舒服。和的状态,是天下最高明的"道” ,如果一个人达到了内中、外和的状态,那么他的世界,就像天地一样各得其位,在他世界中的万事万物,也将自然而然的生化发育。此人的人生,也自然就是充实的、坦荡的、让人尊敬的、快乐的一生。
综上所述,《中庸》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其哲学思想和道德指导,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面对复杂世界的智慧和策略。无论是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决策制定,还是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中庸》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它教导我们在变化莫测的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衡,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到适当的处世之道。《中庸》不仅是一部古典文学作品,更是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宝贵指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rujia/1409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中庸》教给我们的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