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从自心走向大道

荆十三 2024-11-17 17:08:11

第七十七章:从自心走向大道

说起天道,人们总觉得她是那么神秘莫测。

说起人道,也就是现实社会中世俗的规则,我们倒是很熟悉。

有四个成语跟这样一个话题紧密相关,第一个是锦上添花,第二个是雪中送炭,第三个是落井下石,第四个是无私奉献。

在这四个成语上,现实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

大部分人喜欢做的可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一小部分人可能会做那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个别的小人就会去做那些落井下石的事情。

而能做到无私奉献的人可能就是非常少见的了。

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命运,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就要从改变自己的内心模式开始。

e79a8706efd117f6-9e2c5840f1042f9c-fc3d894962d0b354b6f8ad0ebbf1acf4.jpg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又有“万经之王”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往生命这个容器里装进了什么。

命运的秘密,就是你给生命装进了什么,你就会变成什么!

生命的痛苦,就是因为给自己的生命装进了自以为是的、与天道相违背的人道程序。

生命的觉醒,就是懂得了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用天道程序代替人道程序!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我来把本章的经文原文诵读一遍】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老子在这一章中告诉我们】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大道的规律,不是很像搭弓射箭吗?弓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大道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充不足的。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可是人间的法则却不是这样,俗人之心是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充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因此,有道的圣人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老子提出了三种人生模式:

第一种是均衡模式。也就是天道的模式,难怪人们在现实中总是有一种感觉,好像有一种力量在执掌着人间的平衡,这就是天道的力量吧!

第二种是失衡模式。也就是人间的模式,也是现实中世俗人的模式,也就是儒家所讲的小人的模式,是一种加速两极分化的模式,让好的更好,让差的更差。让自己的优点耗尽,只能看着自己的缺点主宰自己的命运。

第三种是圣人模式。是一种超越俗人的模式,是一种领悟天道,并按照天道的规则去做事的模式。

作为圣人的老子,不愧是洞察天机和人心丑恶的大师。

天机也就是天道,执掌着世间一切的平衡,那些试图违背平衡法则,而刻意制造有利于自己失衡状态的人,本身就会被天道平衡掉,因为违背天道而获取的个人的利益,也就全部成了泡沫。

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从古至今一直如此,只是人们执迷不悟,因而导致一切算计都是空忙一场。

想想看,在物质利益上,我们是不是想多了再多呢?在个人的地位上,我们是不是想高了再高呢?我们也知道,治病的药剂量大了就是毒药,个人得到好处多了就会变性,有一点成就自高自大就会前功尽弃。我们也知道,付出、施舍、奉献,都是美德,这是在我们物质利益增长的同时,来增进我们的精神力量和高度,以使我们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保持平衡。可明明知道这样的道理,又有几个人心甘情愿的付出、施舍和奉献呢?

e154002750821088-9d28cb56ce64a01b-07501af0aced2ebba6bb431edfa19ef9.jpg


从老子本章所阐述的思想,我们可以领悟到以下四个人生中重要的规律:

第一,天道执掌着人间的平衡,若是你太高了,就给你压一下;若是你太低了,就给你抬一下。若是你拥有的太多了,就给你剥夺一部分;若是你太少了,就给你补充一点。总之,天道的规律就是,你多出的部分就给你剥夺,你欠缺的部分就给你补充。

第二,走人道的人必然违反天道。走人道的人,就是被自私的和物质的欲望绑架了的人,自己总想获取的更多更大的物质利益,从而导致自己生命中物质和精神的失衡。最终,自己所获又被天道法则给平衡掉了。

第三,走天道的人,必利天下。行走天道的人,都是主动平衡自己的人。这样的富人,会用自己的财富帮助穷人。这样的智者,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愚昧的人。这样的普通人,也会用自己的友善来帮助和鼓励人。

第四,圣人有道,利而无私。悟道的圣人,一切遵道而行,所有的行为都遵循着“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原则。正因为遵道而行,无我无私,所以才成为了圣人。

老子在这一章中的思想,可以给我们提供诸多的启迪:

第一启迪:心有私念,莫忘天道。作为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心中总是有自己的念头,思考与行动,又总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这就是老子在此处提到的“人道”,也就是主观上的道理。人走上这条路,很容易忘记天道的存在,进入到自高自大,唯利是图,痴迷不悟的状态。即使如此,天道也会以多种无言的方式来提醒人们,只是人们肉眼凡胎,无法识别各种人、事和事实对自己的提示和启示,从而一错再错。最后不得已,天道只能做结果的处理:剥夺人们多余的,补充人们欠缺的。能够领悟这一点的人,就会对天道有敬畏之心,就会按照天道的意志去主动的平衡自己的所谓“人道”。

第二启迪:两类利益,协调共进。人都是追求利益的,这本身并没有过错,圣人们也并不反对。只是要明白,必须处理好世间利益两维空间的平衡,才能进入生命的高维空间,也就是悟道,合道和精神的自由。处理好两维空间的利益平衡,是每个生命平安、健康的核心所在,例如: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眼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的平衡,等等。

用经济学的词汇来说,

若是以物质利益损害精神利益,就是亏损。若能以精神利益战胜物质利益,就能赢得人生的利润。

若是以个人利益而成全集体的利益,个人利益就会富足。

若是牺牲眼前的利益成全未来的利益,就是人生的。

只是啊,很多人只盯着物质利益、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从而导致了利益格局的失衡,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危险。之所以导致这种危险,是因为人们在两维空间里制造了对立和割裂,看起来物质利益得到了满足,但精神利益严重受损,你看那些贪小便宜的人被人看穿,从而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和未来的机会,就是明证。看起来在眼前的事情上占了便宜,却永久性的失去了未来的利益,这岂不是亏大了?若是损害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就可能犯法,犯法的人定是人生的输家。想想自己,你现在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和模式中呢?想明白了,就可以给自己算命了。

第三启迪:强势和弱势,各有难题和出路:已经处于强势的人们,已经取得了成就的人们,已经身处高位的人们,是人生中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最可能违背大道。因为他们的主观已经非常的强大,很容易忘记比自己强大无数倍的大道的存在,因为他们心中有了强大的证据和资本,所以最容易产生自我强大的幻觉。至于说那些还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就固执己见的人,就如同生活在人生的牢笼中,用自己的浅见,偏见和成见,锁住了自己的手脚,这样的人必然是穷命和苦命。只是他们可能不知道,正是自己的无知束缚了自己,还在抱怨别人对他不公,还在怨天尤人,不知内省和反思,因而无法打开自己生命的空间。

第四启迪:认识天道,悟道得道。天道就是你所遇到的人和事儿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有人对于天道不以为然,甚至以为这是人们拿来吓唬人的,反正这个天道也看不见。实际上,我们个人主观之外的人和事儿,都是天道的呈现。你若是领导,你的部下就是天道的呈现,他们若是有怨气,没有积极性,或者亲近你而利用你的人,都是在昭示你的弱点,都是观照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这是天镜,也是道镜。若能领悟这种境界,看到别人就如同看到自己,并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也就悟道上道了。若是一方面忽视这种天道的特殊启示,另一方面又去求神拜佛,就是徒劳,就是痴迷,就是在违背大道的同时,又犯了另外一种错误,当然也就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生活中遇到小人,工作中遇到对手,事业中遇到挫折,这都是天道这本无字天书给我们的启示,若能借此看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也就是开悟了。众人皆是老师,万物都是启迪,能明白这一点,就能够修正错误而走上正道。若是执迷不悟,憎恨对手,打压部下,排挤有不同意见的人,遇到挫折又怨天尤人,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直至自我的毁灭。

总结一下,老子在本章中的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主观的道理是俗人之道,我们主观之外的皆是天道。顺着自己的私人之道走下去,就是绝路。领悟天道,顺应天道,就能事事合道,一切就会自然而成!



悟道箴言

将老子在此章中的思想智慧,总结成《悟道箴言》,奉献给各位朋友:

莫要自大,天道执掌着一切平衡。

主动平衡,就是悟道的觉悟智慧。

被动平衡,若领悟即能重回正轨。

若能开悟,所遇的一切都是启示。

莫要自满,小心方能驶得万年船。

7d918e583b6a3c7a-cce568d2597f0143-cc5a7b77f97c3d53f711b26ffae6f98e.jpg


老子反复告诉我们的就是,要顺应天道,才能成就王道。天道重柔,而那自寻绝路的霸道则追求自我的刚强。

请跟着我走进老子道德经第78章,去学习圣人老子给我们的开释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8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