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五十四章:真德通贯天下

荆十三 2024-11-17 12:22:24

第五十四章:真德通贯天下

【举例】

        多少人,梦想的自己的家业能传承千秋万代。可是现实中,富不过三代的又比比皆是。

        多少精英,梦想着自己能够名垂青史。可是忙忙碌碌之中,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成为历史的丰碑呢?

        经历几十年的人生,很多人自以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是又有几人真正的能够看清楚天下大势呢?

        经历过人生严寒酷暑的打磨之后,不少的人感慨人心太复杂。可是圣人又说大道至简。有人说,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可又有人说,万变不离其宗。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呢?

        经历的多了就会发现,世间的道理实在太多。到底该信什么呢?

        老子在本章中,就为我们揭示了人生中两个中心的神奇规律。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e8b63d693b123bc8b7a7c540a4d97c31.jpg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王”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往生命这个容器里装什么。

命运的秘密,就是你给生命装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生命的痛苦,就是因为给生命装进了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很多道理。

生命的觉醒,就是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从而为世间那么多的道理,建立了一个评判的标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看看老子是如何教我们用一个简单的道理统管人生的吧!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我来把经文原文诵读一遍】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chuò。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释意】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悟道与万物合一的人所成的建树的不可能被拔除,悟道与万物合一的人所抱持的不可能脱掉,子子孙孙也会受此滋养而绵绵不绝。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将自身与大道合一,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将自家与大道合一,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将自乡与大道合一,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将自邦与大道合一,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若能将天下与大道合一,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所以啊,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的修家之道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的修乡之道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原来都是一样的道理啊。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41425947a62770c7-12a758363cb1c808-c348502bc1afb940eda4a67ac8e828ec.jpg

【本章核心要义】

        在本章中,老子讲述了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机密,就是关于“三个中心”的神奇规律:

        第一个中心说的就是: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和变化发展,都由客观规律大道所决定。这也是老子一直在强调的思想。

        第二个中心说的是:人世间的一切,都由每个人自我的心性状态这个核心所引发。很多人想成为人群中的中心,为此千方百计的去努力,但大部分人没有成功。而小部分成功的人,一旦成为中心,又会在众人的审视之下,露出自己的原形。于是,人生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悖论:一个不修行的人总想让自己成为中心,可自己又不具备成为中心的能量。于是乎,那些刻意为自己求名求利的人,求不到时自己心中郁闷,求到了自己又开始放荡。总之,求到和求不到时自己的状态都不好。不修行却想让自己成为中心的,实际上是人们心中自己的妄想,即使实现了也是人生的危局。把众人当成中心的,却在无求中自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真正的中心,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是人生那种“无死地”的一种至高境界。

        人世间所发生的一切,看起来有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但内因是决定性的。也就是说,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者生活中的一切,全部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状态所引发的、所吸引的。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如同照片的话,那我们自己的心性就是生活一切景象的底版。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中心的规律,才形成了中国文化中“内求诸己”的修行法则。

        第三个中心的说的是:人生一切的中心之起点就是自己的修行。很多人向往那个中心的神奇效应,“与神同在”“上帝与你同在”“大道与你同体”这太好了!实在是好极了!可怎么才能做到呢?正因为如此,修行的师傅总是告诉我们,要去掉我,要去达到无我。圣人的经验是,没有自己的常心,却能以百姓心为心。百姓又是谁呢?就是圣人的客观对象,就是大道的载体。能够以百姓心为心,就是将自己与大道合一,就是悟道得道。一个人如果说通过修行达到了圣人的这种境界,没有了自我,但却成了百姓们所簇拥的中心。说到底,这个中心,就是自我与大道的合一,就是拥有了大道的力量,因此可以产生人生的“裂变效应”——自动放大、自动传播、自动运行、自然常在!中国人常说,那种大智慧的人做事,“犹如神助”;西方人说“上帝与你同在”;道家说“你与大道同体”。这就是人间那个神奇的中心,也就是人生一切奇迹的奇点!

        老子的这些思想是在告诉我们,拿自己下手,把自己修好了,一切就都好了!修好自己,似乎是激活了人生的一个原点能量,如同宇宙产生之前的奇点。以这个奇点为中心,产生的光明就会一层一层的向外辐射,最终能够通观天下。

        我们从老子揭示的第一个秘密知道了天地万物的那个中心,就是客观大道!通过老子所讲的第二个“中心”,我们知道了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自己。通过老子所讲的第三个秘密,我们知道了中心的中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修行。若是放弃了这个中心的中心,第一个神奇的中心就不会被激活。自我的修行是一切的起点和中心。唯有自己修行好了,才可以立身、为家、为乡、为天下,这就是老子之“道”的“中心论”。

        在佛学中有一句流行的话: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寻找真正的自己。人也好,物也好;神也好,魔也好,都只是俗人眼中的相。在《金刚经》中,佛告诉人们,若见相非相,即见如来。在现实中,求神拜佛的人很多,但成佛的人很少。原因在于,向外求佛本身就是虚妄。学佛做佛,才是人生觉悟之路。佛就是觉悟的人,就是领悟大道的觉者!

        现实中所有的苦难,都是因为自己这个中心出了问题,又不愿意对着自己的问题下狠手,遇到问题总是推诿责任,或者总是责怪别人;已经出了错了,还在论证自己是正确的。一个不修行的人,一个灵魂懦弱的人,大大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问题,唯独看不见自己心中的肮脏。这就是所谓的魔鬼思维!



        总结一下,老子在本章的思想,可以用三个问题来表述:

第一个问题:爱情本来有,后来为什么跑了?赚来的钱为什么又没了?朋友为什么翻脸成仇了?你是不是因此在责怪别人?在抱怨人生?【忠告】本来有的又跑了,那都是因为自己下道了?再去怪别人,就走入邪道了!

第二个问题:你跟人在利益上有冲突、在观点上有分歧时还能继续相处吗?经历一次冲突你就能提升一次人格魅力吗?你自己的修行能够征服多少跟你有冲突的人?【忠告】世界上没有问题,一切问题的出现都是一面镜子在照我们自己,你能够接着冲突与分歧提升功力,你就是高手!

第三个问题:你能从别人那里的冲突和矛盾看到他们自身的问题吗?若是你的朋友跟人发生不愉快,你能帮他找到自身问题进而改变局面吗?【忠告】你能够看到别人像自己过去一样犯错时,自己就进步了。你若能够帮助别人发现自身问题并翻转局面,你就有功夫了! 

eeb88387bfc51b95-0208b2ba6b7ef312-b84c1495697e2093f09ff4b083381a2d.jpg


悟道箴言

        我们将老子本章的思想总结成《悟道箴言》奉献给各位朋友:

有形的,总自生故有死。

无形的,不自生故不死。

永存的,必是大道同体。

痛苦的,必是与道分离。

得救的,必是皈道合体。

神奇的,背后都是规律。

无限的,奇点激活遍地。



        各位朋友,学习圣贤智慧,升级心灵程序,塑造美好人生。咱们下次再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68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