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故居正门两侧悬挂着“清芬世守,盛德日新”的楹联。此联是曾国藩儿子曾纪泽为纪念父亲所写,寓示曾家后人传承守护曾国藩清廉美德的决心。在正厅,厅内悬挂曾国藩所书“八本堂”3个黑底金字匾额,八本堂的命名正是根据曾国藩制定的“八本”家训而来。
额下是曾纪泽用隶书所写其父的“八本”家训: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曾国藩故居正厅内悬挂的“八本”家训。
百余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者多达200余人,活跃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商业等各个领域。
曾国藩作为近代中国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为人、理念、家风,何以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深深影响几代中国人?在笃厚家风的熏陶下,缘何曾氏家族人才辈出?
让我一起走进曾国藩,一起品读曾国藩家风故事,感受这位晚清中兴名臣内心的倔强之气,以及大巧若拙的处世之道。
其人:倔强之气
曾国藩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大事件。曾国藩的性格,深受祖父曾玉屏和母亲江氏的影响。曾玉屏常对家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这句话对曾国藩影响很大。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出的一个标本式的人物,他身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细悟他身上最核心的精神,当属自强不息。
曾国藩写给兄弟、子侄的多封家书,都佐证了这一点。在家书中,他主张男儿须有倔强之气。这里的倔强之气,正是自强不息的品质。
曾国藩出身很普通,天资中等,家里世世代代种田,没有做大官的,也没有做生意发大财的,他无人可依,只能靠自己。他的身体也不是很强壮,20多岁就得了肺病,到了中年以后,又得了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从这几方面来看,曾国藩哪方面都不是天才,那他的成功靠什么,靠的正是自强不息。”
留意曾国藩踏入仕途前的经历,我们会发现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遂,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
可曾国藩却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以拙胜巧,是他的智慧显现。从翰林院庶吉士到内阁学士,再到升至总督,官居一品,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了励志和传奇。唐浩明坦言,“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曾给曾国藩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做了很好的分析,他认为曾国藩这一生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自拔于流俗’,靠自己的力量,从平庸中超脱出来”。
“正如梁启超所说,曾文正者……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在唐浩明看来,这五个方面,深刻体现了曾国藩自强不息的精神,即:虚怀若谷,不自满;行为勤奋,不懒惰;刚毅正直,不懦弱;心智坚定,不动摇;真诚待人,推心置腹,这些可贵的品质,都值得今天的湖湘儿女借鉴、传承。
另外,《曾国藩诫子书》专门提到“困知勉行”,梁启超评价曾国藩 “困而知,勉而行”,说的是曾国藩的执行力。
其事:治家之道
在曾国藩故居堂屋内,有一块曾国藩亲笔书写的匾额“肃雍和鸣”,引来不少游客驻足。仔细观察匾额的位置,会发现它面向曾家神龛。
曾国藩故居堂屋内,悬挂的“肃雍和鸣”匾额。这四个字出自《诗经》,也就是用恭敬而又温和的声音去面对先祖,祖先才愿意听的意思。虽然只有短短四字,却从细微中彰显出了曾国藩的孝意,也可以从中窥见曾国藩的治家之道。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非常显赫的家族,但一个家族的兴盛能绵延几百年,必然少不了好的家风传承这一精神内核。
走在故居展厅内,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个家族的百年兴旺,人才辈出。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面对沙俄不畏强暴,据理力争,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的主权,创造了晚清外交史上少有的成功交涉。小儿子曾纪鸿是清末数学家,著有《对数评解》等数学专著传世。孙辈中曾广钧是曾氏家族最年轻的进士,23岁就中进士入翰林。曾孙辈中曾宝荪、曾约农两姐弟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回国后在长沙创办了艺芳女校,献身教育……
曾国藩后裔曾庆普讲,“小时候,我父亲就经常让我读《曾国藩家书》,在我们家,如今一直传下来的家训,正是富厚堂内的‘八本’家训和‘八字’家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些家训对我影响很深。”
曾国藩在给子孙的书信中就提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通过读书来明白道理,做一个人格健全的君子。简单朴实的话语中,蕴藏着曾国藩治家的大智慧。
那曾国藩内心世界里的君子又是怎样的呢?就是《诗经》里的一个成语:“不忮不求,也就是不嫉妒,不贪求。”
曾国藩把对家族的责任和对后辈的劝导,结合自身的学问见识,用书信的形式,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子孙,其中,不乏一些动人的小故事。
1864年7月,曾国藩的幼子曾纪鸿要去长沙参加乡试。开考前,身处南京的曾国藩给儿子写信说,“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也就是他教导儿子,到长沙参加考试,你不要去登门拜访别人,不要递条子、开后门,科举考试是你踏入社会的开始,你要懂得自爱、自重。这次乡试,曾纪鸿榜上无名,以后多次应试,仅得一个“胜录附贡生”。难得的是,曾纪鸿听从父亲教诲,始终未送过条子,曾国藩也没给主考官打过任何招呼。在特权盛行的封建官场,曾氏父子能做到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家教的严格,他真正把优良家教家风传承给了子孙后代。”
其德:传承之思
在曾国藩故居中,要说曾家最为重视的地方,那一定是位于四合院南北两侧的藏书楼。整个藏书楼占到了故居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有4000多平方米,分为上下三层。
“藏书楼是当年没有,后来才建的,直至曾国藩在南京逝世前,其实他并没有在富厚堂住过。”
曾国藩故居南北两侧的藏书楼,是故居的灵魂。藏书楼里,当年摆放了许多曾国藩为家人购置的书籍,尤其是在他去世那年,1872年,曾国藩的全部书籍和文书档案,都从南京的居所,运回了富厚堂的藏书楼,这里藏书最多时,达30多万卷。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的就是要以诗书来传承家风,藏书楼的存在,也契合了古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理念。
曾国藩的千余封家书看似内容平淡,却是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理政、持家、治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曾家的名望在曾国藩时代登峰造极,曾国藩虽贵为一国宰相,却秉持勤俭持家、修身齐家之道。在家书中他常提,科名有无迟早,总有前定,丝毫不能勉强,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他对家人常讲要“耕读持家”,并以此作为家训提出了“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正是有曾国藩在家风塑造和传承的重视,才成就了以后曾家的人才辈出。例如,他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分别是清末著名外交家和数学家;孙辈曾广钧是诗人;曾孙辈曾昭抡、曾约农是学者和教育家。
曾国藩治家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能从他写给家人的书信中窥探一二,这其中不仅包含千古完人的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心路历程,还有一代名臣的理财、交友、养生等人生智慧。
勤俭持家
曾国藩一生清廉,当了两江总督后依然反对铺张浪费,正如他在《曾国藩家书》中说的:“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曾国藩自己在修身养性方面一直以“勤”字为准则,也总是以此来要求家人。女眷们自己动手做家务,为子女做出勤劳的表率;子女们衣食住行都要简朴,不穿绸缎的衣物;出门以步代轿,不使用丫鬟家丁,不能养成懒惰的坏习惯。勤劳不仅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也是一个家庭应该恪守的标准,更是一个国家应该遵循的准则。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给子女们陈述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
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鸿写信时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自己非常爱读书,他认为“读书宜立志有恒”,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在考中进士之前的三十年,曾国藩几乎所有时间都在读书,他还给自己规定,“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
曾国藩对于读书的目的和作用有着与世人不同的认识,他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考试做官,而是要成为品德高尚、明白事理的君子。因为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权势和地位,很大程度上需要顺从天意,但读书明理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做到的。
求贤师,择良友
关于交友,他在给弟弟的信中曾写道:“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曾国藩认为有才学的师长和有志向的朋友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在刚刚接触社会时通常都是单纯而善良的,但由于与不同的人接触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差别。与正直的人相交,自己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修养,与品行不端的人为伍,自己也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所以在结交朋友时,一定要看清对方的品行和道德。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曾国藩官至礼部侍郎时,家乡的官员便希望借助曾家的名望和影响力办一些当地政府力所不能及的事。对于这类既能展示自己家族的威风,又能讨好地方官的事,曾国藩的兄弟非常乐意为之,但曾国藩明确表明了自己的反对态度,“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曾国藩认为,这种事情一定会让百姓们怨声载道,而一旦开此风气,后来的官员都会效仿,以后乡里就不会有安宁的日子了,贪图一时名利,实际上弊大于利。
不论是公事,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只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行动,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结果。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生平处世的成功,可以说是读书的成功。曾国藩在离世之前,给子孙们专门留下了四点遗嘱,“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字字句句,都彰显着处世智慧,现在看来,这既是求学立身之根本,也是齐家教育之箴言,更是治国安邦之要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跨越历史长河,曾国藩的处世智慧、治家思想在湖南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了湖湘儿女教育子女的榜样。从黄兴、蔡锷、蔡和森,再到一代伟人毛泽东,都深受他的影响。自此,湖南人才蔚起,迎来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惊艳的“百年怒放”。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严格自律,耕读传家,“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结硬寨,打呆仗”的处世之道,如今,成为了湖湘儿女身处逆境之时,时常想起的破题之“钥”,也成为了湖南人奋斗的座右铭。
站在荷塘前,回首看向富厚堂,曾经的人与事已恍如隔世,唯有这四合院一如往昔,抚今追昔,让人感慨万千。曾国藩的处世智慧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自强不息的家风,代代相传。而这风,也从古吹到了今。
秉承自强不息精神 建设家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引以为傲的地方。古代先贤告诉我们,要向天道的运行致敬,要自强,且永不停息。中华民族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而放眼今日之时代,华夏儿女也应世世代代秉承自强不息的精神,建设家园,繁衍子孙,传递中国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rujia/1409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曾国藩的齐家之道
下一篇: 什么是夫妻劫?如何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