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家园传统文化

大约有3,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768项。(搜索耗时:0.0243秒) [XML]

1381. 王德峰教授讲解《德经》之老子的政治理想(二) [7%]

政治理想——财富分配:损有余而补不足 我们先看第七十七章,面对这个物质利益问题,治国者应该是怎样的态度?他一开始先说:“天之道”,又要比喻地说:“其犹张弓与?”是不是跟张弓很像啊?就是古人射箭,是吧,要把弦装...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1382. 傅佩荣教授讲解《德经》总结六: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下) [7%]

总结六: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下)(三)老子的具体建议那接着就要落实了,谈到第三点,老子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呢?我们稍作分析就知道,老子的建议有以下三点:第一点,保存本性,善用禀赋。第二点,动静有常,慈俭不争...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1383. 齐善鸿讲《德经》第二十章:从聪明到智慧 [7%]

第二十章:从聪明到智慧【经典故事】人生中有两个选择题,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你是想做聪明人呢?还是想做愚蠢的人?你是想做卑贱的人呢?还是想做高贵的人呢?也许大家给出的答案差不多,都要做聪明人,都要...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1384. 齐善鸿讲《德经》第二十八章:回路、活路与出路(下) [7%]

第二十八章:回路、活路与出路(下)【本章核心要义】老子在这一章里的重点就是揭示人生的“复归”智慧,理解了老子的这一学说,就能理解老子本章中思想的关键。1、老子的“复归”学说,核心就是“知和守”,知是大...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1385. 齐善鸿讲《德经》第四十八章:“两种道路”的选择(上) [7%]

第四十八章:“两种道路”的选择(上)【举例】现实中的芸芸众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模式:没知识的卖力气,有知识的卖知识。没知识的在求知识,有知识的在求智慧。总之,没有几个人甘愿停留在自己目前的状态。可是...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1386. 傅佩荣教授讲解《德经》第七十章:智慧该不该显露(下) [7%]

第七十章:智慧该不该显露(下)接着老子就不客气了,他说,只有那些无知的人不了解我。说实在,“无知”这两个字在古代的用法有两面。一面是好的意思。比如说苏格拉底认为自己受到神明的肯定,是雅典最聪明的人,就...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1387. 齐善鸿讲《德经》第一章:从自心走向大道(下) [7%]

第一章:从自心走向大道(下)再来说第二要义【名可名,非常名】【疑问】不管我们思考问题,还是表达观点,都会用到很多名词,可老子却说,名可名非常名,若是没有了,明我们还怎么思考问题和说话呢?【生活回放】没...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1388. 齐善鸿讲《德经》第七章:自私“死结”的破解(上) [7%]

第七章:自私“死结”的破解(上)【经典故事】在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德国新教神父马丁.尼莫拉的一首忏悔短诗,题目为《最先他们逮捕共产党员》。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1389. 《德经》: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只会物极必反 [7%]

人生所有的刻意,都不会让自己更快的达到目的,反而会物极必反。白岩松老师说: “这个世上最糟糕的一种人就是勤快的人。”勤快是好事,但是对于人生的节奏过于勤快,过度主观的追求,不但不会达到好的结果,反而会...

栏目:历史探究 作者:华里士

1390. 德经中对“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感悟 [7%]

原文: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译文: 圣人经常是没有想自己的...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