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是道家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论的观点,即因果报应自己承担负责的意思。这种观点认为,行善积德不仅自己会得善报,而且会福泽子孙;为非作恶不仅自己会遭恶报,而且会殃及子孙。这也承继了《易经》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思想。
《太上感应篇》首先提出了25个善举,接着提出应竭力去除的170个恶行。这些内容涉及个人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有关品行、家庭、经济、政治和对自然生态的态度等等,林林总总,面面俱到。其中许多内容,对现今创立和谐社会和扭转世风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说这部书是颇具生命活力的不老经典。
《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书中主要讲述了因果之报,所谓善恶皆有报,皆由此也。
笔者不才,熟读《太上感应篇》余遍,略有所感,与君共勉。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於物。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个五福的概念。我们常常在春节的对联上看到五福临门。这五福其实来自《尚书》: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寿:"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寿数绵长;富:"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内心安宁;攸好德:"好德"是心性仁善而且顺应自然;考终命:"善终"是安详离世而且饰终以礼。
祸与福怎么来的?
在《太上感应篇》里,提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无论是祸还是福,都是自己感召来的果报。行善有善报,作恶有恶报,就像影子一样跟在人的身边。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偈子:“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太上感应篇如果能想通这一点,才能开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笔者认为,开头这一句话最为重要。福报和祸患从哪来?自己招来的,行善作恶自然会有因果的牵连。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每个人做的什么事都逃脱不了老天的眼睛。如果你觉得是封建迷信,那我就换一个方式说,世界时刻在变,生命从诞生到消亡,从消亡到新生,都有一个内在的规律。《易经》: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有一句古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提醒我们,要时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就像神明在面前一样。
有时候产生了不好的念头,有邪念,有伤害其他人的念头,因为人家有意或者无意冒犯了我们,就想打击报复,甚至要人性命。
有怨天尤人的念头,觉得遇到的不幸都是老天不公平,都是其他人落井下石,都是没有人帮助自己,或者别人帮助了自己,不仅不感激,反而心生怨恨,觉得帮助得还不够多。
有羡慕的心理,觉得别人有什么好事,如果我是那个人就好了。
有嫉妒的心理,觉得凭什么所有好事都落在你的头上,为什么我就没有这些,凭什么你考试考得比我好,凭什么你能得到我没有的。如果真知道了,所有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自己种的善因,所以得到善的果报,自己种的恶因,得到恶的果报。那么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心就会平静很多。从因果的角度来看,这世界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公平的。一个人懂得心存敬畏,知道我做错了事情,是会有不好的后果需要承担的,就会愿意去改正自己的过错,去掉自己的坏毛病,从而真正做到“消灾免难”。
怎样转祸为福?改变命运?
《太上感应篇》告诉我们,"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合乎道的事情我们要积极去做,而违背道的事情我们要避免去做。这样做,则"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避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翼。"做事符合天道,那么就能得到天道的庇佑,一个人的福禄都将增长,所有不好的事情都会消散,有神灵护卫,想做的善事必然能够成就,成为神仙也可以希冀。
关羽,是东汉末年的蜀国名将,他被尊称为“关公”,又称“美髯公”。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这就是他生前所做之事,符合天道,死后仍然活着大家的心中,被尊为神明。
只要真心改恶从善,切身去做,则将转祸为福。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强调一个人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主动去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的心念、语言、行为,从而避免灾祸,增长福报,命运才能发生改变。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的规划师,每一次选择,都会自己承受相应的结果。
想要好的结果发生,就需要先种下善因,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个规律相当于自然的法则,如同日月变换,四时交替。顺从规律前进,则事半功倍,得天庇护;逆着规律而行,轻则事倍功半,重则身死道消。不要说什么逆天而行,纯粹小说看多了。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这样一个规律。《易经》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想必大家都听过,其实这个才是圣人作易以教万民的真正目的,不用太在乎那些玄乎的东西。
所以为什么说有改命之功?因为教人向善,人善自有天佑,求神拜佛不如行善积德啊!
介于篇幅所限,《太上感应篇》只摘取了一小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笔者,每天若是得空,早晚各诵读一遍,不说什么功德无量,但却会有所感应,修身养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rujia/1462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太上感应篇》的劝善意义
下一篇: 读《太上感应篇》,明人生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