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季节养生
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秋季养生
冬季养生
节气养生
苦味食物不能少-夏秋之交饮食方案
方案一:注意优质蛋白摄入 夏秋交接这个季节许多人没有食欲,这时尝试多吃一些清淡食物,不仅可以促进食欲,还能防病。清淡饮食能清热、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
2024-03-08
夏季怎么选择灭蚊产品
在灭蚊产品中,电子灭蚊灯最佳,其耗电也低、高效能,只要接通电源即可使用,无毒无害,没有任何化学物质挥发,其次为电蚊拍和电蚊香。安全指数最低的为喷雾剂和盘式蚊香,散发出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健康不利,特别是老人和孩子。 至于喷雾型的灭蚊剂,建议不
2024-03-08
保养阴气-立秋养生四大规则
立秋节气有什么养生规则?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既要防
2024-03-08
立秋养生不宜特补-不妨喝点杂粮粥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非常重视这个节气。立秋昼夜温差大,经过一个炎热夏天的消耗,身体也会有些虚弱,抵抗力难免会下降。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
2024-03-08
警惕夏季睡觉背部受凉易落枕
清脆的铃声把人从酣睡中叫醒,睁开惺惺松松的眼睛从朦胧中坐起来时,发现脖子有点僵硬,酸酸涨涨的,正要转头,啊……一个阵痛袭来,脖子竟硬邦邦的转不过来,严重的话连抬头都有困难,一天的好心情就在此时消失殆尽,成日做事也不利索。这就是几乎每个人都经
2024-03-08
夏天摇摇芭蕉扇-返璞归真促健康
夏天摇摇芭蕉扇-返璞归真促健康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盛夏摇扇取风乘凉,妇孺皆知。 扇子越扇越热不可耐 散热方式有蒸发、传导、对流、辐射等,出汗是蒸发的一种形式。汗液吸收皮肤热量,蒸发变成水蒸气,从而起到散热
2024-03-08
刚立秋时最好别大补
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刚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还是较高,空气的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到处都是闷热潮湿的感觉。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
2024-03-08
天气暑热-慎防情绪中暑
医学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对人体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情绪中暑主要是与人体对环境的不适应,以及由此产生的食欲不佳、睡眠不足、出汗较多等不良因素有关。这些不良因素会导致人体电解质代谢障碍,最终
2024-03-08
立秋养生祛暑养肺护肝
“立秋养生”要祛暑养肺护肝 8月7日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气。立秋是秋天的开端,天气逐渐由夏入秋。但虽然立秋将至,此后气温还可能回升,甚至“秋老虎”也会虎视眈眈。如何在立秋时节养生健体呢?中医专家建议,立秋养生一方面要注意在饮食上及时
2024-03-08
盛夏慎防阴暑
中医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但由于近代人们生活、生产和保健条件的改善,人们也
2024-03-08
睡眠保充足-夏季预防中暑攻略
近几日,酷热的天气炙烤着三晋大地,省城各大医院因中暑而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下面小编给你介绍几个预防中暑攻略。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
2024-03-08
立秋后警惕阴暑-五大解暑药常备左右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后天气虽然有所凉爽,但暑气仍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所以仍要小心中暑。 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 “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阳暑
2024-03-08
夏季心烦气躁-三款膳食T走失眠
蜜枣扒山药 【原料】山药1000克,蜜枣150克,罐头樱桃10粒。猪网油(碗口大)一张,熟猪油15克, 白糖200克,桂花卤、水淀粉各适量。 【制作】山药洗净煮熟,冷后剥去皮,切3-4厘米长的段,再顺长剖为4片;蜜枣用热水洗 净,切成两半,
2024-03-08
立秋后小心阴暑来骚扰
虽然已过立秋,但白天仍然很热。其实,通常所说的“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逐渐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因而天气会逐渐干燥,草木渐枯,人也感到干燥。燥是秋的主气,
2024-03-08
拨乱反正:9大妙招消暑法踢走4大误区
天气热,人体的自然反应就是出汗散热,然而许多消暑法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有时不但消不了暑,反而会让人因无法散热而中暑,甚至影响血液循环。 台湾《康健》杂志刊文,总结了几种错误的消暑法。 1.冰水代替白开水。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写道
2024-03-08
立秋后养生多仰仗小动作
捶背法可补养肺气 冬季易患许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等,这往往与秋季肺阴受损有关。因此,秋季最应注意养肺。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有助于补养肺气的方法。 1.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
2024-03-08
秋季养生谨防双脚中暑
人中暑了,会出现头晕、恶心的不适感觉,脚“中暑”的首要症状就是肿胀。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研究室副教授苟波介绍说,气温高时,身体血液流通会随之加速,加上长时间走动,人的双脚不知不觉有些肿胀,平时穿着很合脚的鞋此时会觉得很紧绷。而鞋子紧又会对足
2024-03-08
中医专家教你克服秋燥症
中医专家教你克服秋燥症金秋时节,秋风送爽。但每到秋季,许多人就会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有的人会出现口干舌燥、鼻咽燥涩、皮肤干枯、干咳少痰、烦躁不安等等,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如何克服“秋燥症”,笔者介绍六种办法,读者不妨一试。 1、要早
2024-03-08
金秋时节专家教你防燥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时令不同,季节的主气也不相同。主气不同,四季时令病就各有特点:春多温病,夏多暑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这也是祖先几千年来的经验总结。中医常云:“上工治未病”,就是说,高明的医生在人们尚未发病时就已经进行防病与治病了
2024-03-08
秋季进补先清热去湿
民间有谚语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三伏虎。”在中医看来,进补可使人的体质由弱变强,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适宜的进补,可以使老年人延年益寿,提高生命力。 由于秋冬季节是紧跟着湿热并重的夏天而来的季节,因此,在此时,夏天对人体
2024-03-08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季节养生热门文章
1
《黄帝内经》:探早春养阳妙法
2
注意,秋季这三种食物不能多吃
3
南瓜百合糖水——秋季滋润皮肤(甜汤的做法)
4
春季减肥吃什么粥好
5
秋季容易感冒,自制茶饮对抗秋燥
6
冬天吃什么水果(冬季吃哪些水果好?)
7
学会这几个秘诀秋季养胃再也不用愁
8
火腿冬瓜粥——夏季消暑利尿健脾胃
9
冬季需要多进行运动,注意运动的细节(冬季体育锻炼应注意什么)
10
秋季吃海鲜这些禁忌不可忽视(吃海鲜的八大禁忌 海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