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杂谈
悟性篇:生活中的中医感悟
感悟一:湿毛巾的感悟。天冷了,早上洗脸用的是热水,洗完后,我将毛巾挂在阳台上。晚上洗脸时,发现毛巾上半部分已经干了,而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最下端居然还结了少许冰块!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妻子说:“还不快点洗脸,发啥呆?”是啊!看着这一半干一半湿的毛巾,我的确想了很多,也明白了最近一些病人的病机,
2024-02-17
中医顶峰:人体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人体与大自然一样,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小时候,老家的附近有一个采石场,每天都有工人在山上开采石头,然后有人运到镇上,卖给建筑商,建筑商用一部分来给房子打地基,另一部分打成碎石,做混凝土用。原本树木生长茂盛的一座山,被采石工人日复一日地采挖,已经变得满目疮痍。四处散乱堆放着废弃的碎石和生活垃圾,黄土
2024-02-17
大便先干后稀,可能是胃强脾弱或者脾虚湿盛,怎么治?
为什么有些人大便会先干后稀?所谓大便先干后稀就是前半段,或者开头那部分,是干的,但是到后面一段就变成了稀便、溏便。干稀结合,所以叫先干后稀。这个一部分人是因为胃强脾弱,一部分人是因为脾虚湿盛。一、胃强脾弱的人群表现胃强脾弱的症状为能食,经常容易饿,形体偏胖,大便不调等。胃火亢盛,腐熟水化能力增强,胃
2024-02-17
提纲要领篇:怎样自学中医(从大处着眼)
学中医还是从阴阳入手比较直接,讲阴阳最直接了当的莫过郑钦安先生,所以《医理真传》不可不读。五行则宜从黄坤载《四圣心源》入手。《伤寒论》所示为万古不易之法,明其理方能得用,理在《内经》,开合枢为关键。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在外则向
2024-02-17
用于便秘的十种中成药,不要选错了
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次,粪便量少且干结时称为便秘,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便秘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可能与饮食过于精细,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嗜食辛辣,结肠运动功能紊乱,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反射减弱,缺少运动,精神紧张、情
2024-02-17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治病毒我们应该重视补阴还是补阳?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好多人搞不明白。更有人质疑这些草木石头甚至动物的尸体就能把病治好。呵呵,看完这一节,我觉得你的疑虑将不复存在。一、平病性人体之病,从病性来说,只有两种,一种是寒证,一种是热证,而药物也有寒热温凉之性,他们可以平病性。中医上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说法,即对于寒性病证,我们就要选用
2024-02-17
经方派与时方派,非常痛快的论述
中医方脉学有两个分支,一是经方派,一是时方派。两者对于中药的理解和运用,各不相同。也许有人觉得一个中药上的差异没必要小题大做,然而方脉一道讲究理法方药,药为立法之根基。在这里哪怕是一点微小的差别,也是值得寻根溯源的。班氏《艺文志》将上古方技分为四类:一曰医经,二曰经方,三曰房中,四曰神仙。国学常常牵
2024-02-17
论仲景和解四方 -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散
导读:今天复习一下《伤寒论》中的4个和解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散是张仲景的四个和解方剂,其中除四逆散仅见于《伤寒论》外,其余三方均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于这四个方剂为和解剂的代表方,至今在临床上仍颇为常用,故就此谈谈个人的见解,求正于方剂界同道。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
2024-02-17
早春第一养生方,老百姓口碑最好的中成药,防风通圣丸的10种妙用
冬去春来,意味着机体生命活动与天相应的一个新节律周期的开始,在这样一个季节交替的时候,顺天时而养生,对于预防冬春交替之际和阳春三月易发生的疾病是非常有益的。中医中可应用于这一节令的养生方法很多,其中“防风通圣”就是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方法。根据中医学,冬春交替之时乃“闭藏”与“发
2024-02-17
人体能量:肾气和能量解读
现在在中国,很多人都在补肾,不管男人、女人、小孩子都肾虚。其实这种所谓肾虚是一个假象,只是因为他睡得太少,脑力活动又太多,每天见太多的人,握太多的手,他的能量一直都在外面散。如果你把这些在外面的本来属于你的能量收回来,你就不虚了。现在很多人都在补肾其实肾虚是一个假象古代的中医是通过打坐,直接去感受它
2024-02-17
何为热入血室?
导读:“热入血室”特指妇女经期感受外邪,邪热乘虚而入于血室,与血相搏而出现的一组病证。症状主要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白天神志清醒,夜则神昏谵语等。“热入血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后世历代医家多有研究,尤以明清之际的温病学家各有发挥。本文在整理研究历代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
2024-02-17
“汗”事知多少
导读:本文为刘奉五先生立足经典与临床,为大家阐述的有关“汗”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的一些经验,特此推送,以飨读者。中医学对于“汗”的生理病理,以及临床意义有其独特的看法。《素问·宣明五气》中说:“五脏化液,心为汗”。所谓“汗为心之液”,是因为心为阳,主血,阳动则汗出。因此汗不能单纯视为外泄于体表的汗液。从
2024-02-17
民间高手解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精解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阳密乃固说:这开篇就讲阴阳的重要性,阴阳是天地间的普遍规律,所以说是天地之道,既然是普遍规律,那万事万物都应该遵从它,所以说它是万物的纲领和纪律,万物不停的变化发展、死生循环,那这个变化发展、死生循环的根源
2024-02-17
为什么说“桂枝下咽,阳盛则毙”?
一、桂枝的临床应用1、风寒表证发汗解肌可治疗风寒表证,发汗之力较缓,善温通卫阳,对于外感风寒之证,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宜使用。在治疗风寒表实证时,桂枝与麻黄相须为用,即可增强发汗散寒之力,又能够温通经脉,以缓和头身疼痛。在治疗风寒表虚证时,桂枝于白芍配伍,本品发汗祛邪,解肌表之风寒以调卫,白芍酸寒
2024-02-17
治胃病的两大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大半夏汤)
一、半夏泻心汤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是澳大利亚医学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RobinWarren),他们的贡献是于1982年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自从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的病因后,西医治疗胃炎和溃疡的理论转为抗菌疗法,采用简单的抗生素即可以大大提高胃炎和溃
2024-02-17
中医所有的气就只是中气和肾气
中医关于气的名字特别多,营气、胃气、谷气、真气、元气、肾气、清气、浊气等。还有五脏之气且不说,补气剂补什么气呢?实际上这些名词归根结底就是三个气。所谓三个气就是宗气、中气、元气。宗气是在胸中,在气海里,膻中为气海;中气就是脾胃之气;还有就是元气,即肾气。但实质上就是两个气,为什么呢?因为上面所讲的宗
2024-02-17
女性经期、孕期和产褥期的预防与保健 | 妇科名家的嘱托
预防与保健中医学特别重视预防与保健,如《素问·四气调神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预防保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
2024-02-17
小儿食积大全集(讲解、辨证、外治法)
一、小儿食积讲解中医有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这句话就说明了脾的重要性,意思是脾是人体正气的来源,任何时候,只要脾气旺盛,那么人体就不容易受邪。关于孩子的脾胃,有一个问题容易出现,就是小孩特别容易积食,这是小孩的特点。我们说不能给孩子吃多了,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们给他吃
2024-02-16
活用思维:经方与时方的古今接轨(临床必学)
张仲景方,我们叫经方(古方),经方以后之方,我们叫时方(今方)。经方药少而精,疗效惊人,有鬼斧神工之力,起死回生之妙,而且方义隽永,药味精当,耐人寻味,不可思议。据梁陶隐居云:“依《神农本草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尚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
2024-02-16
古人一问一答:阴阳妙理尽在其中
问曰:头脑独发热,心烦热,小便短赤,咽干者,何故?答曰:此心热移于小肠,小肠热移于肾也。夫肾上通于脑,脑热由肾热也。肾为水脏,统摄前后二阴,前阴即小肠膀胱,后阴即阳明大肠。肺与大肠为表里,心与小肠为表里。今因心热移于小肠,小肠受热,故便短;小肠血液为热所灼,势必乞救于肾水,热及于肾。肾水为邪火所扰,
2024-02-16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杂谈热门文章
1
中医学子:谁来拯救我们的未来?
2
这两种类型的高血压,怎么用药
3
值得精读:对“火神”的真知灼见
4
中医为什么常提倡禁一切寒凉之物?
5
阳气不足,原来是你的精气神从这五个地方漏掉了!
6
剂量!方剂运用的最高艺术 | 仝小林
7
疏肝止痛、和解退热……这味“百搭”的中药怎么用才能效如桴鼓
8
妇科常见的这四种病该如何调理?(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乳腺增生)
9
饮食以“和”为贵,只吃蔬菜,对人的伤害有多大? | 徐文兵
10
一个经典养胃方,健脾和胃、燥湿化痰、行气止痛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