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大便会先干后稀?
所谓大便先干后稀就是前半段,或者开头那部分,是干的,但是到后面一段就变成了稀便、溏便。干稀结合,所以叫先干后稀。
这个一部分人是因为胃强脾弱,一部分人是因为脾虚湿盛。
一、胃强脾弱的人群表现
胃强脾弱的症状为能食,经常容易饿,形体偏胖,大便不调等。
脾虚不能够很好地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无形之水湿停留于体内引起肥胖。比如腰酸背痛,喜燥恶湿等。大便不调,黏滞不畅。湿易困脾,脾虚湿盛,湿阻肠道与糟粕互结,导致大便不调,黏腻不畅,舌淡苔黄,脉细数。
胃强脾弱的上述症候群,属于中医的消渴病,便秘,小儿疳积等病证范围。
西医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诊断为:习惯性便秘,肠神经官能症,糖尿病等疾病。其实,胃强脾弱者本质上中医认为指胃的功能过于亢进,而脾的运化功能较弱。亢进多是胃火亢盛,脾弱多是脾运化水谷精微能力不足。本质上是本虚标实证,在治疗上要标本兼顾,扶正为主,兼顾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等法。
二、胃强脾弱的调理方法
胃强脾弱的调理方法,可以通过使用中药汤、配合食疗,还有穴位推拿、针灸也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1、使用中药汤:就医后,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结合舌苔脉象进行辨证,单纯的脾气虚弱,可使用四君子丸治疗 ;脾虚兼有痰湿阻滞,可用陈夏六君子丸治疗;脾虚气滞合并痰湿阻滞,可使用香砂六君子丸治疗;脾虚兼脾胃不和,可以用参苓白术丸、香砂养胃丸、香砂和胃丸等中成药治疗,可以起到健脾益胃、扶脾益胃、疏肝理气的作用。
2、配合食疗: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吃一些粥类食物,比如红豆薏米粥、山药粥等有助于健脾,同时每餐应该尽量少吃一些,避免过饱;
3、推拿按摩:通过推拿配合按摩穴位,比如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等一些穴位,对于胃强脾弱也能起到一定调理作用。
三、脾虚湿盛的人群表现
四、脾虚湿盛调理方法:
1、中医方子调理
要想改善这个问题,中医上就必须健脾祛湿。通过健脾益气之法,让脾的运化之能得到恢复,祛湿化痰可以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清除胃肠道水湿,使大便正常。中医人会想到著名的“参苓白术散”方剂:
莲子肉9克,薏苡仁9克,砂仁6克,桔梗6克,白扁豆12克,白茯苓15克,人参15克,炒甘草10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
临床应用中,医师常有加减。
其中,山药、白术、甘草、人参、白扁豆、莲子肉健脾益气,茯苓和薏苡仁健脾利湿。砂仁一味,可以行气化湿,令补而不滞,同时兼能止泻。桔梗,载药上行,使得所补脾气上达于肺,改善脾肺之不足。
脾气得到加强,运化之能得以提升,水湿之邪得到化解,大便先干后稀的现象,自然可以改善了。
2、食疗方法
益脾粥:熟枣仁250克,鸡内金10克,干姜粉60克,生白术120克,先将白术、鸡内金文火焙干,碾成细末,共入干姜粉和枣肉捣为泥,制作成约20克的小饼,放烤炉烘干,每次一个,可空腹时当点心食用(应细嚼慢咽)。
3、代茶饮
4、按摩调理
5、艾灸
当然了中医还可以针灸、外用中药泡脚泡澡等调理和治疗方法。
平时调护:注意适当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适量运动,从而使大便更软,排便更顺畅。
大便先干后稀,临床辨证及用药
临证中发现一种由脾虚失运,肝血不足,肝旺克脾所引起得便秘。通过对数十例患者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对其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有所心得,并自拟“运脾调木饮”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之疗效。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夜提高,饱食肥甘厚腻,工作压力日增,懒于运动等等因素,导致便秘一症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并且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率日增。便秘病因繁多,治法各异。惜乎当今患者不明事理,每自以为“热重了”贪图一时之快;医者不详加辨治,单纯满足患者要求,凡遇便秘一症,便是大黄,黄连,三黄片,麻仁丸,黄连上清丸等苦寒泻药,信手拈来。殊不知苦寒泻药久服,多服,必伤脾胃正气,甚至会对其产生药性依耐。但医者心安理得,患者也深信不疑,哀呼!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种证型之便秘,在历代医书中少有提及。通过对十多例该病患者的治疗,逐渐掌握其病机特点,并对证拟出方药,屡屡得效。现将此种便秘的临床症状,舌脉特征,病因机理,以及方药验案录于下文,以供同道参考。
此种便秘在中青年女性中多见。其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习惯性长期便秘,大便几日一行,甚至一周一行。
但大便形状多先干后溏,或先硬后软,甚或全程干结如羊屎,粒粒分明。
其附带全身症状或有平素易躁易怒,或思虑过多,或有口干但无口苦,或余无异常。
舌体多正常或稍胖嫩,有齿印,舌质淡红或边尖略红,舌苔薄白,或薄白黄。
其脉象最具特征:左手关脉或弦,或浮大,或弦细,右手关脉或沉细,或浮大,沉取乏力。
综合脉症,吾辨证为肝脾不和之脾虚不运,肝血不足,肝旺克脾证。脾虚运化糟粕不及,糟粕停留不得下,轻者其中下段水分被吸收,故先干后溏,重者水分被吸收怠尽,故干结如羊屎。舌体胖嫩,或有齿印,舌质不红,乃脾虚明证。脉象两关浮大,重取乏力,《濒湖脉学》云:“关浮土衰兼木旺”,或右脉沉细,左脉弦或细弦,更是辨为此证之关键。脾主运化。后世医书往往强调了脾主运化布散水谷精微的功能,而忽视其同样能运送糟粕的功能;重视了脾之升清,胃之降浊的特性,忽略了胃之升散,脾之降泻的功能。殊不知先贤早有提及。
如《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说明胃的升清功能。《论。太阴病篇》云:“。。。。。。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说明脾的排秽泻诟的功能。又如《灵枢。杂病第二十六》中云:“腹满食不化。。。。。。不能大便,取足太阴。”又云“心痛,腹胀瑟瑟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太阳病篇中
证治“桂枝附子汤”条文云:“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此乃风湿困脾,脾失健运,输送不利,糟粕久留肠中,大便因硬也。阳明病篇反复提示:“若大便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描述了脾虚不运导致大便不行的症状特征。。
惜后世医家未加以重视,先贤之意未得以广明也。肝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阴不敛阳,肝阳肝用偏亢,自然对脾土侵而辱之。脾土本虚在先,肝木乘辱在后,安能望其运化正常,糟粕顺行呼?吾方从仲圣之意,以经方化裁之,选桂枝加芍药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成“运脾调木饮”一方。
该方以重用白术40-60g为君,循仲景之意,大补脾肺之气,燥湿运脾,脾得健运,气血冲和,水谷糟粕皆得以各行其道,粪便自按时而下;芍药当归为臣,既能养血柔肝,缓肝之急,肝血得养,自能敛阳,且重用白芍30-60g配以当归又能协助白术有通便之能,取自《伤寒论。太阴病篇》中“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后世医家恒多用之,兹不累述。佐以桂枝,防风,紫菀。桂枝配白术既能增强温运脾阳之功,配白芍加强运下之力,且和防风相配,既能平肝,又能疏达肝气,使肝脏在制约中又不失其条达本性,且取风吹舟行之意。紫菀肃降肺气,从而通达大肠,润肠通便,前人早有论述,尚能助肺平肝。使以陈皮,甘草,条畅气机,则脾健肝平气运,大便自能畅通。
“运脾调木饮”全方如下:
桂枝15g白芍30-60g白术40-60g当归15g陈皮10g防风6g紫菀20g炙甘草10g,水煎服。
临床使用该方:
只要患者符合上述脉症,即可放手使用该方,其中白术,白芍两味药的剂量一定要用足,至少在30g以上,往往一剂便效,屡试不爽。但切末就此住手,需续服四五剂,再每隔二三日服一剂或将该方熬膏久服,以一月为期,脉象平和方可停药。取王道无近功也。该方药性较为平和,不会造成大泻下。
典型病例:
1.张某某,女,27岁,体型肥胖,自云习惯性便秘,大便四五日或一周一行,先硬后软,解之费力,常常撑裂肛门,脸颊额头氟痤点点,甚为苦恼。长期服用麻仁丸,黄连上清丸等药,初服的效,停药复如故。视其舌体胖嫩,舌质边尖稍红,右脉沉细,左脉沉细弦,脉证相符,处以运脾调木饮,加入茯苓,竹叶,桑白皮,桑椹,五剂。二诊,云药后便行,日一至两次,便软成形,脸上氟痤也消退不少。诊其脉象尚无多大改变,嘱其每隔两日服上方一剂,连服一月,切不可间断,方能巩固疗效。后该患者因他病找吾诊治,云现大便已正常,基本每日一行等等。
2.李某某,女,48岁,长期便秘,每次上厕所至少半少时才能“完事”,虚坐努责,大便干结如羊屎,粒粒分明,依耐麻仁丸方略为轻松。别无所苦。舌淡苔白,脉象两关部皆浮大,重按乏力,左尺沉弱。遂处以运脾调木饮,加入淡苁蓉,黑芝麻,五剂。药后便下,嘱其将前方熬膏,日服两勺,可长期服用,以断病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245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中医顶峰:人体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