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3,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768项。(搜索耗时:0.0145秒) [XML]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载营魄抱一,能无离...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原文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译文 知道自己没有掌握道,是高明的;不了解道却以为自己了解道,是忧患的状态。圣人不会有这种忧患状态,是因为他以这种忧患...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原文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译文 很大的仇怨虽然经过调解,但总还是有余怨存在,怎么说得上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呢?因此,圣人即...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第二十五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人法地,地...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二十九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吕本无此句)凡(通行本作“夫”)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吕本...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七十七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此章...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不自见其明则全也。枉则直,不自是则其是彰也。洼则盈,不自伐则其功有也。敝则新,不自矜则其德长也。少则得,多则惑。自然之道亦犹树也,转多转远其根,转少转得其本。多则远其真,故曰惑也;少...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寂寥,无形体也。无物之匹,故曰独立也。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周行而不...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胜人者,有力而已矣,未若自胜者无物以损其力,用其智于人,未若用其智于己也。用其力于人,未若用其力于己也。明用...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致虚极章第十六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wàng),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mò)...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