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7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403项。(搜索耗时:0.0114秒) [XML]
辩证思想——反者道之动(中) 弱者“道”之用——这老子的基本原则,比方说,你要走向强大,这是你的目标,是吧,你就必须从弱小开始。为什么必须从弱小开始?“强”是“弱”的反面,是吧,一切事物都必定走向自己...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说: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 单出曰声,杂比曰音。这一段讲的是相...
栏目:历史探究 作者:华里士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么几句话:“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四句话告诉我们,人这一生中,有四个错误不能犯,不然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一、自见不自见故明。什么意思呢?带有自己的...
栏目:诸子百家 作者:网络
《道德经》之道家的主题——有无之玄(二) 第二个讲道家学说的主题。一个“道”字,你也没办法把它翻译成欧洲语言,比如说把它翻译成英语怎么翻?老子的《道德经》老早都有英译本了,它怎么翻译的?我曾经考察过的...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在老子看来,得“道”的圣人,即修养成理想人格的人,能够“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这就达到了“玄同”的最高境界。凡是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必然有照射不到的阴暗的一面存在,只看到了照射着的一面,...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吾言章第七十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圣人之言皆道也,百姓日用而不知,故老子深叹之。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宗,主也。君,纲领也。道具于圣人之心,不得测其妙也。宣诸于言,...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对立统一的思维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逆...
栏目:国学文化 作者:国学生活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本章老子把中华道统最大的特色说出来叫做:道政合一就是主政者,从政者他都按照道来施政。这...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第七章:自私“死结”的破解(下)【本质揭示】老子使用“天长地久”这样一个自然现象,告诉了我们天长地久的秘密:不自生。你想让自己如天长如地久吗?那就要效法天地不自生,故而能长生。圣人悟道得道,效仿天地,...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